第46章 四大发明:印刷术117(1 / 2)

  范蠡、子贡、墨子、鲁班等人,听到这里各自暗暗惊讶:这样还费时费工?

  耗费的人工很多???

  他们沉思半晌,默默回想自己时空里的“手抄”速度,不禁两行热泪。居然还有更省时省力的?

  刘彻与嬴政,也是眸中一亮。

  后人不愧是后人,在省时省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肯定还有更加高效神速的方法。

  那应该便是“活字印刷术”吧?!

  这些人都想到这里,脑海里也随之飘过先前的图案,那是一个个刻有文字的小方块。

  回想起来,那些文字也是凸出来的“阳文”。

  果然,天幕上的画面,转化为与他们脑海里的十分相似的图片,也就是文字小方块。

  那些文字小方块的材质,看起来并不像是木头的质地,似乎更像是一种泥制的。

  在图片的右边,浮现出“活字印刷术”的字样。

  【宋代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一种胶泥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是用胶泥刻字,一个字刻一个印,然后用火烧之,让胶泥变得坚固。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有记载:“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烧制好胶泥之后,准备一块铁板,在铁板上铺一层松香、蜡与纸灰合成的粘合剂。然后将刻有文字的胶泥依次排放。等到粘合剂冷却,就用平板将字面压平,让刻字胶泥在铁板上固定住。最后便是如同雕版那样,开始印刷了。】

  鲁班连连赞叹,竖起大拇指:妙啊!

  这样的活字制版,可以随时拆版、拼版,这些刻有文字的胶泥,甚至还可以重复使用。

  不仅如此,肯定也更加利于存储。

  比起雕版印刷术,这样的活字印刷术,确实是更好、更妙,更上一层楼!

  范蠡与子贡也禁不住点赞:绝了。

  不错!太好了!他们还觉得,自己可以同时准备两块铁板,一块付印,一块排版。

  如此轮流排印,便更加高效!!

  孔子欣喜地点点头,他之前还在想,有些书的字数那么多,要雕好久好久才能雕好。

  活字印刷术,不错!!

  范蠡:是的。我之前在想,要是哪部书只印了几次,市场反馈不好、不再印了——

  那雕好的木板,岂不是白雕?!

  范蠡看完“雕版印刷术”之后,便想到了这些。如今他又看见“胶泥活字印刷术”。

  胶泥的材质,会不会容易碎呢?

  范蠡是要经商、批量生产,自然便要考虑到在这些过程里,方方面面的细节与问题。

  随即,只听一阵天音,徐徐道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