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定做装备 11(1 / 2)

刘璋转过身发现父亲还在。

“父亲”

刘焉点点头说道:“随我去书房”

“喏!”

两人来到书房,刘焉跪坐在书桌前,刘璋在对面坐定,不禁揉了揉腿,这没椅子可咋办,太难受了,看来得把这东西发明出来了,看着刘璋盘坐在那里,刘焉冷哼一声:“坐没坐相,成何体统!”

刘璋不情不愿的又跪坐在那里,刘焉继续说道:“子干与伯喈一般是不收徒的,今日两人能同时收你为徒,这是你的造化,要好好把握才是。”

刘璋恭敬的说道:“喏!孩儿一定好好表现,争取不给父亲丢脸。”

刘焉对刘璋的看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俗话说此一时彼一时也,以前的刘璋不学无术,刘焉也不想管他,刘府这么大的家业,还能饿着他不成?愿意玩就去玩吧。

后来刘璋提出说要在城外庄园酿酒,刘焉也没当回事,直到刘璋第二次管他要人,他才开始关注刘璋,怕儿子胡闹,还派出管家去监督。

今日刘璋在后宅狂论朝政,才是最让他吃惊的地方,要知道以前的刘璋从不关注这些,他从哪知道的,并且还提出甚合自己心意的解决方法,怎能不让他吃惊。

再后来刘璋开始作诗,诗好坏自然不用多说,他后来所说的志向才是让蔡、卢两人决定收他为徒的主要原因,当然这里面也有刘焉的面子在内,刘焉可是如今朝堂上炙手可热的皇室宗亲,也是保皇派的首脑之一,能通过刘璋,与刘焉建立近一步的交情,两人是不会推辞的。

刘焉又告诫了刘璋几句,就让他离开了,刘璋出门又往母亲房中走去,门口换了一个丫鬟,刘璋径直走进房中,刘母看到他笑道:“哎呀!这不是我家的大才子吗?怎么?忙完了?”

刘璋上前扶住母亲胳膊笑道:“母亲也来取笑我,两位老师已经走了。”

刘母奇怪的说道:“老师?”

刘璋解释道:“两位老师都决定收儿子为徒,三日后在刘府行拜师礼。”

刘母开心的说道:“哎吆吆!那可了不得啊,卢子干和蔡伯喈可是名满天下的大儒,我儿将来成就必然不凡,我要去祠堂上香,让祖宗保佑我儿能成大器。”

说完就要向祠堂走去,刘璋赶紧拦住:“母亲!不急不急。上香待会再去,儿此次前来是找母亲有事相商?”

刘母停下脚步问道:“何事?”

刘璋挠挠头说道:“母亲可否借给儿子一些银两,儿子有用。”

刘母也没问他要钱干嘛,反正这都是常有的事:“要多少?”

刘璋伸出五根手指

刘母对门外的丫鬟说道:“红儿!去给璋儿取五十两纹银来。”

刘璋打断她的话:“娘,是五百两。”

刘母惊讶的说道:“你要这么多银两做什么?”

刘璋解释道:“昨日我在庄园看徐晃装备很差,答应给他涨俸禄,再给他定制一套武器铠甲,哦,对了,徐晃就是徐婉儿的哥哥。”

刘母听刘璋这样说,放下心来,转身从卧室床底下拉出一个上锁的箱子,从身上掏出一把钥匙打开箱子,刘璋凑到近前一看,大半箱子都是珠宝首饰,里边还有一个小匣子,刘璋猜想这应该就是母亲的嫁妆了,张家虽然不是顶级世家,可家中也颇为殷实,给刘母的嫁妆自然少不到哪去。

刘母把小匣子拿出来打开,只见里边整整齐齐的放着数十张印票,其实也不能叫银票,叫交子更合适,这是东汉中后期,朝廷为了方便大宗货物交易而发行的,只有在各郡城、州府才能兑换,其余的地方是没有专门兑换交子的地方的,再后来天下烽烟四起,黄金白银的价格直线飙升,交子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刘母从里面拿出十张递到刘璋手中说道:“这是一千两银票,这可是为娘压箱底的财产了,连你爹我都没给过他,其实只要你一心走正道,干正事,些许银钱,娘又怎么会舍不得呢?”

刘璋接过银票,大喜过望,一把抱住母亲,亲了一口,哈哈大笑道“谢谢母亲,还是母亲对我最好了,母亲放心,等儿子挣钱了,一定加倍奉还。”

说完转身向门外跑去,刘母在后边喊道:“你慢点,别摔倒了。”

看着刘璋走远,刘母对红儿笑道:“璋儿还是这么小孩子气。”

红儿笑道:“三公子这是童心未泯。”

刘母嗤笑道:“别替他说好话,过了这个月他就成年了,还童心未泯,他什么不懂,我看他比你都懂得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