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春华秋实(1 / 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1982年的春节就要到了,秀云为杂交水稻种植的事专程来找胡志远,刚到门口,就遇到黎云鸾,她上下打量秀云,很羡慕地说:“哟,真是人靠衣妆、马靠鞍,今天秀云妹子好漂亮,过来过来,让我好好看看,这身漂亮的衣服是哪里做的。”边笑边说拉着秀云,从上到下地边摸边看秀云穿的衣服说:“这布料真好,又厚又软,衣服样式设计得新潮,秀云妹子身材又好,穿在身上,真是漂亮,哪时我也去做一套来穿。”

秀云听黎云鸾这样夸她,心里真的好幸福、好甜蜜,笑着说:“一般般,看姐姐长相,想必姐姐结婚前也是一等一的人才。秀云虽然这样说,心里暗笑:你哪知道这布料的来历,这是我去志远哥家他母亲送的,并且是我和志远哥一起去县城时,拿去加工的,区上哪有这样好的手艺。

“来找胡志远,交往这么长时间了,你没钥匙?”黎云鸾似笑非笑地看着秀云问。

秀云非常知道她说话的意思,以退为进巧妙地说:“他给过我钥匙,我没要。”

“他和我家那个去区里办事去了,可能一会才回来,外面冷,到我家去坐坐。”黎云鸾说。

秀云去过她家,收拾得不怎么整洁,有些凌乱,从内心里来说,秀云不想进去,只好说:“不了,在门口等一下,要是不回来,就到街上走走,顺便买些过年用的小东西。”

这时陈娟从屋里搬了一张凳子过来说:“姨姨请坐。”

“谢谢娟娟,娟娟好乖。”秀云逗着陈娟,就往凳子上坐了。

黎云鸾拿着凳子挨着秀云坐了下来,用神秘的眼光看着秀云问:“你去过他家,过关了吗?他家条件应该好吧?如果不好,哪有一上班,就有单车的。”

秀云知道她心好,就是嘴有点碎,爱东说西说的,没把胡志远向他姐要单车的事说出来,一直不吭声,静静坐着等心中的胡哥回来。

黎云鸾见秀云不说话,把手搭在秀云肩膀说:“你们应该好得半年了吧?见你们好成那样,卿卿我我的,好让人羡慕,有没有那个.....”说这句话时,特意斜着眼睛带着不怀好意的笑看秀云的反应。

秀云立即反问:“陈嫂,你说的那个.....是什么意思?我不懂。”其实秀云知道黎云鸾说话的意思,只不过装昏罢了。

陈嫂把嘴凑到秀云耳边、嬉笑中把两只手的拇指并在一起轻声地说:“那个.....就是.....”

秀云说:“嫂子,你把我想成什么人了,我和志远哥是很自重的人,并且他也还没有正式请人到我家去说这事,双方老人都还没有见面,怎么可能做那事,请你不要再说这事了,我会非常生气的。”

陈嫂长叹了一口气说:“唉,你命真好,遇上一个条件好,既会关心又会体贴的人,哪像我。”

秀云听她这样说,心里又有点同情她来,就问:“你俩婚前不认识?”

陈嫂说:“婚前我和他是认识的。”

秀云说:“从认识到结婚,应该是自由恋爱的了。”

陈嫂说:“认识就一定恋爱吗?他年纪比我大近十岁,不过婚前他在我心里是不好也不坏的那类人。”

秀云“哦”了一声说:“那你俩是怎么结的婚了?”

陈嫂叹了口气说:“多年前,他常来我们寨子给猪牛打预防针,我父亲是队长,每次都是我父亲带队到各家各户去打针,和我父亲称兄道弟,有时天黑了就在我家吃饭喝酒睡觉,第二天才离开。有一次他到队上催交公粮,那年秋收后,一直下雨,谷子没有晒干,我父亲为了让他回到区里帮队里说点好话,就杀了一只土鸡招待他,他喝了好多酒,有点醉了,傍晚回去的路上下起了大雨,就跑到路边不远的洞中来躲雨,谁知道会在洞中遇到种地回家途中全身淋湿的我也在躲雨。就大声问:小妹,你怎么在这里躲雨?我说:回家途中下大雨就到这里来了。见我全身淋湿了就说:我到洞口找些干柴生火给你烤衣服,不然要感冒的,火生好就叫我过去把衣服脱下来烤,全身淋湿的我虽然有点感觉到冷,但是我想孤男寡女的,并且身上就穿着一件单衣,我怎么会当着男人的面脱衣服呢?就说:不冷,焐一下就干了,并且我也不是那么娇气,不会感冒的。他见我坚持不去后,就借着酒意拽着我说:不把衣服脱下来烤也行,但也要坐下来烤火。我犟不过他,就被拽到他身边烤起火来。他借着酒意盯着我看了好久,然后挪动身子挨着我问:小妹,你觉得哥怎么样?我是第一次和男人坐得那么近,心里慌慌的,低着头不敢看他。他见我低着头不说话,就问:小妹你没婆家吧?我还是不出声。他又说:你别怕,哥虽然喝酒了,但不会对你做什么事的,听他这样说,慌乱的心渐渐平静了。他又说:哥年龄比你大,长相也不好看,现在也是光棍。我说:有工作的人找个老婆是非常容易的。他叹气说:哪像你说的那样哦,有工作的姑娘哪会看上人才不好、家是农村、摸牛屁股的我,一年又一年,年龄就大了。这时我发现他说话的同时,眼睛盯着我胸口看,我的心又慌了起来,为了遮盖红着的脸,连忙把头勾得低低的。他见我这样又说:我到过你家多次,对我很有好感。听他这样说,心咚咚地乱跳,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见我这样,胆子就大了起来说:小妹要是你没婆家,不嫌气哥老,就嫁给我算了,有哥吃的就有你吃的。听他这样说,我的心都跳到嗓子眼了,慌乱中的我正要起身离他远点,谁知道他见我默不作声,认为我默许了,就大着胆子把手伸过来摸着我的手说:小妹别考虑了,就答应哥的请求好了。心慌慌、六神无主的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就说:哥是吃皇粮的,别拿农家小妹寻开心了。他说:他是真心的,只要我同意,他会对我好的。我说:别趁着酒意拿小妹开心快乐,酒醒后就把小妹忘得一干二净了。谁知道他拍着胸口大声地说:只要我答应当他老婆,他绝对不会辜负我的,会一辈子对我好。见他这样知道他是真心的,不过心里仍然担心的我却说:等酒醒了再说。他说:他没醉酒,心里非常明白,然后就把我抱入怀里。在他甜言蜜语的围攻下,怀里的我没有挣扎,因为他到过我家多次,对他也了解一些,其实他也不讨人厌,做事也还行,自己也到结婚的年龄了,外面的雨越下越大,整整下了一个晚上,孤男寡女共处洞中,就这样我俩在洞中度过了一生中既让人惊慌、又使人难忘的一个晚上.......

秀云笑着说:“看来你和陈哥还是自由恋爱的吧!”

黎云鸾说:“别取笑嫂子了,那晚之后我就经常到他单位去,半年后,我发现怀孕了,就催促他和我结婚,随后我俩便草草地结了婚,不过婚后对我还算好,秀云,嫂子是过来人,不是嫂子多嘴,你们的事,要是条件成熟了,就尽快办了,别夜长梦多,节外生枝来就不好了。”

黎云鸾的话还是说到秀云心里去了,秀云说:“谢谢嫂子的关心,我知道的。”

这时候,胡志远和陈顺祥一起回来了,黎云鸾大声说:“小胡,秀云在这里等你好长一段时间了。”

“哦”胡志远应了一声,把门打开说:“谢谢嫂子。”

来到屋内,胡志远问:“冷着了吧?有事吗?”

“没事就不能过来看你了?”秀云装着生气的样子说。

胡志远陪着笑脸说:“我真不会说话,我巴不得你天天来看我,别生气了,今天你穿这套衣服真好看。”

秀云说:“好看你就多看点,我才不生你气。”

“那我就看个够。”胡志远说着又认真打量起来。

秀去红着脸说:“经全家人商量,决定明年所有的田块全部种植杂交水稻,秧棚、秧盘等都准备好了,就等开春播种了,你这边的种子的事落实了吗?”

胡志远说:“为这事,我专门去问过王兵站长,他说目前据他们掌握的情况,上塘还没有种植杂交水稻,县农业局有少量种子,是拿到选定试种区去试验种植的,如果真的需要,就到县农业局去看看,前天为种子的事,我专门去县农业局询问了,没种子,我又回了趟家,和表哥说了,表哥说这事包在他身上,我就自作主张地和表哥说要十15斤种子,钱也给表哥了,最后我还特意叮嘱,一定要保证种子质量。”

秀云问:“15斤种子是不是多了点?”

胡志远说:“我考虑过了,我们是第一年种,万一育秧途中有点损失,插秧时秧苗就不够了,为了可靠就多买点,宽取窄用嘛。”

秀云说:“考虑事情真的很周到。”

胡志远说:“不周到不行,万一出点事,你挨骂时,我也挨怪罪。”

秀云问:“你怎么知道我家的水田面积有十来亩的?看来你的预感性很强,什么都是瞒不过你。”

胡志远说:“复诊那天吃饭喝酒时,从你父亲嘴里知道的。”

“就你聪明,那就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谢谢你了!”秀云说。

胡志远说:“别那么客气,拿回来的资料看懂吗?”

“可能是我文化不高的原因,有些地方不太明白,我想播种后再请教王站长。”说着就要起身离开。

“急着回去干嘛?我还有点事。”胡志远边说边从里屋拿出一个装有东西的小纸箱交给秀云。

秀云问:“什么东西?”

胡志远解释:“按照我们那边的习俗,过年一定要拿礼物去女朋友家的,你既然来了,就带去,我就不走一趟了,明天我就回家过年了。”

秀云心想:真是个不拘小节的人,这东西怎么也不能她带去呀,这样的话人家怎么看我,父母亲怎么说我,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一时犯糊涂了,装着很生气的样子,用强硬的口气说:“我不要,要送自己送去。”

听秀云这样说,胡志远突然想到了,是自己太随意了,由姑娘家带他要送的东西去真的是不合情理,自己送去才代表诚意,马上说:“是我考虑不周,等等,现在我就和你一起去。”

秀云听胡志远这样说,笑意写在脸上地说:“这还差不多。”

转眼,清明节就到了,庄稼人都知道,清明与谷雨之间正是撒秧播种的好时节,胡志远一有时间就和王兵一起到秀云家去看育秧的情况。秀云真的是全心思扑到了杂交水稻种植上去了,她好担心一个环节出错,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并且是不可逆的后果,为了达到她心中粮食丰收的梦想,除了吃饭和睡觉,可以说是寸步都不离开育秧棚。

这天,胡志远和王兵一起来到秀云家育秧棚,王兵查看了秧棚里的秧苗,表扬秀云做得很好,出芽率很高,同时也交待了育苗期间的注意事项,并询问了寄秧地块的整理情况,特别叮嘱要注意气温变化,棚内温度、湿度的保持,防止苗徒长,也要注意寄秧前几天,早晚一定要敞棚炼苗......最后说,寄秧最好选择好天气、多请帮工,能够一天寄完最好。

胡志远说:“王站长,你对秀云家的田块也是相当熟悉的了,自己去看看用来寄秧田块的整理情况。”

王兵从胡志远说的话中听出他要和秀云独处的意思来了,朝胡志远笑了笑,走到他身边小声地说:“我不当灯泡了,你俩好好说一下悄悄话。”

为秀云家种好杂交水稻这事,王兵也是操碎了心,因为他们没有搞过两段育秧,更没有种植杂交水稻的经验,也很担心失败,因此他暗地里通过多种渠道找来好多有关杂交水稻种植的资料看了又看,到过秀云家多次,她家的田块是相当熟悉的了,往田间走去的王兵在想,在杂交水稻种植上目前虽然很辛苦,要是杂交水稻真的能在秀云家首先试种成功,他就能在杂交水稻种植方面积累一些经验,为以后全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夯实基础。

王兵离开后,胡志远用商量的语气说:“秀云,刚才王站长说得有道理,我想寄秧那天,在寨子上多找人来帮忙,我表哥说,一天一个人,做得快的,可以寄出半斤种子,做得慢的也就是四两左右,所以我想能请到人帮工的话,就请25人左右,争取一天寄完,一是便于管理,二是万一天气变化来对秧苗影响很大,我表哥还说,秧苗好不好,是增产的关键。”

“志远哥,你考虑得真细,就这么办。”秀云赞成地说。

胡志远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杂交水稻丰收了,一切就会水到渠成。”

秀云知道胡志远话里有话的意思,笑着说:“为了迎接杂交水稻丰收的到来,共同努力吧!”

“这天一定会到来的,所以我想,寄秧那天,我从区上买点肉和米酒来,你就交待你母亲,那天不要下田,在家负责搞好后勤就行了,技术指导就由你、王站长、还有年初刚调来的金彩香全程进行指导。”胡志远说。

“又让你破费了。”秀云说。

胡志远说:“你家里的情况我是了解的,以后我俩之间就不要说客气的话了。”

“嗯”秀云应了一声说:“希望丰收的日子早日到来。”

胡志远说:“关键时期,为了确保杂交水稻的育苗和种植成功,你就是再辛苦,也不要委托人来代你管理。”

秀云说:“好的,请志远哥放心。”

寄秧那天,天气虽然不是很冷,不过田里的水还是比较凉脚的,挽着裤脚、捋着䄂子、打着赤脚,下到田里的王兵、金彩香、秀云兴高彩烈地穿梭在田间里来回指导来帮忙寄秧的乡亲,王兵见有的乡亲一次把多粒出芽的嫩苗寄在一个地方,马上到跟前去边示范边指导说:“这样不行,应该这样一粒一粒均匀地寄在土上,把多粒出芽的嫩苗寄在一个地方,一是浪费种苗,二是长出来的苗不好,三是不便于苗期的田间管理。”

来帮忙的乡亲嘲笑说:“真是稀奇古怪,干了半辈子的农活,插了半辈子的秧,哪有一粒一粒数着寄到土上的,这样的寄秧还是头一次见,真担心这样做,插秧时有没有足够的苗来插秧。”

站在田埂上的胡志远见状,知道乡亲们没做过,很不理解这样的做法,就大声对前来帮忙的乡亲说:“乡亲们,你们辛苦了,这样的寄秧你们可能是第一次做,感觉到不熟手,但是你们只管按照王站长、金技术员、秀云他们说的去做,不管结果是什么,我们一点都不会责怪你们的,有些新技术是要通过实践才能得出结果的。”

经胡志远这样一说,来帮忙的乡亲大声嚷嚷:“好的,一切行动听从指挥,跟着学就是了。”

经过田间苗期的精心管理,王兵见杂交水稻秧苗长得又好又壮,悬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他对同来查看秧苗长势的金彩香、秀云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已经向成功迈出了最关健的第一步,不过离成功还很远,还得加倍努力才行。”

金彩香说:“万事开头难,我坚信只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有了好的开头,就一定有好的结果。”

秀云说:“我们不但要成功,而且还要用成功去唤起更多的农民自愿加入到杂交水稻种植阵营中来,让更多的农民获得粮食上的大丰收,因此,往后不管我们在技术上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一定要加倍努力去克服,确保成功,因为我家的田都要种上杂交水稻,已经没有退路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转眼立夏时节到了,插秧的大忙时节开始了,田野上到处是一片耕作繁忙的景像,打田的打田,磨田的磨田,挑粪的挑粪,抬秧的抬秧,插秧的插秧......人声、牛叫声汇成了一曲春耕繁忙、满怀丰收希望的美妙乐章。

秀云家也一样,也在为明天‘开秧门’插秧的事作准备,晚饭时胡志远和王兵来到秀云家,王兵边吃饭边说:“从资料上看,插秧时间过长,对秧苗的转青不利,对以后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也不便于田间的管理,能不能在寨上找几个乡亲来帮忙插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