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明知山有虎!24(1 / 2)

“巧了左断事,你今儿也来这明知山,有何贵干啊?”

“我来学着当武松啊杨郎中。”

“妙啊妙啊,我这打哑谜的手段,鲜少有人可以第一次就反应过来,没想到左断事还接的如此流畅,有意思。不愧是赶路都能捡到大理寺卿家千金的妙人,左断事真是知音难遇啊。”

左良洲心里的白眼都快翻烂了,又回忆起和特使团初次见面,左良洲介绍完自己之后,一直小心翼翼和众官员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除了袁复因为汤子衿的关系往对月轩跑的勤了一些,免不了见面就要有意无意寒暄几句。其他官员,起码在表面上都和左良洲保持在点头之交的范围。

但是这杨探风在一派温文儒雅的官员做派之中,显然是个异类。嗓门洪亮,热爱搭腔,且和谁都不请自来。每次见到左良洲,关于前些年的凤阳清缴白莲事件,总也能追着他聊个不停。

此刻,左良洲站在山东都指挥使司衙门门口的街前,心里冷汗直冒:“巧什么巧,明明是你约我今天来的。怎么一来就讲冷笑话?”

转念又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用来形容今日之行,倒也贴切。”

......

山东都指挥司衙门坐落在济南城西北角,距城外济南卫驻扎大营纵马只需要一刻钟出头。衙门口两个高高的红灯笼用毛笔写着四个大字“都司门第”,挂在起码三人高的飞檐上。灯笼下两扇朱漆大门前,坐落着两尊威武异常的石狮子像,无不象征济南都司的豪迈气魄。但此刻衙门大门紧闭,门口左右各站一名青色布甲卫兵,腰佩朴刀,眼望前方,目不斜视。

左良洲自觉走在前面,刚刚走上衙门第一层台阶,左边卫兵抬手示意左良洲停下,冷声问道:“来着何人,可有通报?”

左良洲抱拳回到:“我等是京城特使团成员,奉袁特使之命,至都指挥衙门寻访公务,劳烦小哥知会衙门主官。“

左边卫兵语气并无缓和,依旧冷漠回到:“任都指挥今日率济南卫前往齐河操练,不在衙门。”

“那靳副都指挥可在大营。”

“靳副都指挥和任公同去。”

“同知和佥事大人可在。”

“几位大人都一同去齐河操练,怕是这两日都回不来了,大人请回吧。”那青甲卫兵语气不卑不亢,却没有半点给左良洲面子的意思。

左良洲没想到这虎山还没上去呢,在虎山脚下就吃了闭门羹,回头望向杨探风,没曾想到杨探风并没有在原地等待,早就跟在左良洲后面探头探脑半天了。听到看门卫兵如此不近人情,大嗓门早就按耐不住,对着卫兵张嘴就是撒豆成兵:“你们家大人全都出去了?这是衙门不要啦?明知道京城特使团来了就挑着日子组团去秋游去了是呗?衙门谁管事,我问你衙门现在谁管事!”

那卫兵也是愣头青一个,看着凑上来的杨探风喋喋不休,也是将手顶在杨探风身前,示意杨探风不许往前,冷声又道:“大人们交代了,提前没有知会的,都等济南卫回来再说,大人请回吧。”

杨探风一时语塞,和年轻小门卫两个人大眼瞪小眼了一阵。突然整个人蹬蹬蹬后退三步,吓的年轻小门卫下意识就想抽刀,但突然想到面前两个明显就是有品阶的大人,右手僵在原地,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杨探风看出门卫的惊慌,还不忘安抚了一下年轻人:“小子!你是奉命行事,我怎么会为难你呢,你接着站你的岗,不碍事。”然后双手叉腰,清了清喉咙,当街喝道:“我!!大明兵部武选司郎中,京城特派兵部代表,杨探风。今日特来拜会山东都指挥司衙门,衙门管事,出来一见。”

此声一出,压过了街头巷尾小贩的叫卖声,路过的行人纷纷抬头向这边遥望,左良洲分明看到,衙门的外墙上,惊起了一行麻雀。

杨探风休息片刻,立刻接着喊道:“大明兵部武选司郎中,京城特派兵部代表,杨探风。今日特来拜会山东都指挥司衙门,衙门管事,出来一见。”

这下整条街陷入了短暂的寂静,然后窃窃私语立刻响起,济南的市民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开始欣赏着难得一见的场景。

杨探风一鼓作气,又重复了第三遍,然后长呼一口气,就像一个打胜的将军一样,腰板挺直站在大街中央。

“娘子,你看那个大人!”

“爹爹,那个叔叔好威风啊。”

“刘兄,兵部武选司,京官,是难得一见的兵部高官呀,怎么在门口连门都进不去。”

“成何体统?成何体统?我堂堂大明的官员竟然当街撒泼。”

......

左良洲站在一侧,听着市民的纷纷议论,心中不禁又对杨探风比起了十二分的敬佩。前段时日,自己在情侣山畔还得意洋洋,说过这世道不就是看谁能豁得出去。但是现在看来,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完全没有京官包袱,利用周遭环境把事情办成的厚脸皮功夫,自己离杨探风还差得远啊。

左良洲心下笑道:“袁大人,我猜你可真是小瞧了杨探风。”

因为毕竟不是普通的街头热闹,行人不敢围上来看个疼快,只敢远远的三三两两站在一起向着这边张望。人群越聚越多,虽然圈子大,但也逐渐把周围的小巷围了个水泄不通。

杨探风看时机到位,反倒像个说书人一样,对着前后左右行人各行了一礼,道:“济南的老少爷们,我杨探风到贵宝地,本是咱大明朝三年武官审查之期将近,这皇上万岁爷派我来山东看看咱们山东的武官大人都干的怎么样,大家说干的怎么样啊!“

涉及到官家老爷的事情,基本每个人都不会多嘴,不出意外,现场鸦雀无声。

仿佛全在杨探风意料之中,全无半点怯场,他接着问道:“看样子这山东的武官老爷们干的是不错。但是,这不让人进去是怎么一回事啊?又不是有什么亏心事,你说有朋自远方来,不让进门是不是不对啊?”

山东自古自认为孔子之乡,一提到孔子的名言,群众更加有了代入感,人群中熙熙攘攘开始有“是啊。”“对啊”的回声。

杨探风见已经全在掌握,这周边群众的情绪已经开始调动起来,接着开始轰出致命的巨炮:“那山东都指挥使司司狱严行有,是不是应该给我开门?”

“应该!”群众的回声逐渐统一

“山东都指挥使司都事曹甲三,是不是应该给我开门?”

”应该!“群众的声音逐渐高亢

“山东都指挥使司经历刘万全,将上官置于门外是不是应该计入三年考评?

“应该!”群众的回应已成人浪。

左良洲在一侧已经是目瞪口呆,心下直想:“如果不是这杨探风之前一直在京城任职,自己一定会将他列为山东白莲教幕后第一黑手,这临场煽动性也太强了。”

围墙大院内,各个大殿内各部武官看起来还在各行其职,但是这墙外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向墙内传来,武官们恍惚不觉,几滴墨水都滴在了宣纸上。

衙门大院内,一名圆领绯红官袍,胸前虎豹补子的四品以上大员来来回回踱着碎步,像是热锅上的蚂蚁,面色涨红,嘴里不住念叨:“瘟神,真是个瘟神!杨探风你真是个臭不要脸的瘟神!”

身后小心翼翼追着不敢说话的,正是刚刚出现在杨探风口中的,都指挥使司经历官刘万全。见长官心神不定,外面的一问一答的喧嚣还在想弓箭一样往衙门里面射来,刘万全八字胡一撇,犹豫着问道:“刘佥事,咱们一向和兵部关于都是井水不犯河水,这次要是闹开,怕是兵部离圣上更近,咱们吃亏啊。”

刘佥事脚步一顿,回头眼神一瞪刘万全,愠道:”你当大人我不知道吗?任公追责起来你背锅?”

刘万全满脸倒霉相,悻悻接着跟在后面不敢说话。

都都指挥使司衙门大院外,已然是人山人海。哪怕是之前不在济南城西北角的群众,听到有京城大员当街互动,也忍不住赶来看看热闹。杨探风背对着都指挥使司的朱漆大门,面对着群众激情互动:“老少爷们,再往后就是绯袍的五品往上的大员了,这些大人物哪个不是吐一口吐沫地上就是一个坑,出一个村里面就是祖坟冒青烟的角色。接下来我报他们的名字,乡亲们想不想听!”

周围已经是激烈回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