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河堤正式开工34(2 / 2)

李秀华拿手肘子将刘金宁猛的“蹭”了几下,说,你能不能说点好,两位教授说的那么中肯,分析那么在理,都是为了村里将来的建设出谋划策,你还落井下石歪打一耙的,听了能让他们好受。

刘金宁说,我没那个意思,纯粹就觉得两个教授说话有艺术,有水平。李秀华听完刘金宁的解释,也不作声张,仍然安静地听着两位教授的争论。

两位大学者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旁边有两位年轻人在“坐山观虎斗”,话题聊得非常投机,都没有想要停下来的意思。

赵建平也仍然坚持,说,如果乡村的人口发展不起来,被城市吸附走的人口实现返乡逆向发展的机会很小,那没有人口便形成不了农村的人气市场,没有消费和市场,那么基础建设和产业也很难推动,即便有产业兴起,那也可能因为人才不济无法实现长期发展。

话到深处,两人好像也没那么去在意这个事情的本末之论了。平心而论,他们的目标工作都是一致的,一个是淡然退居,一个是临危受命,他们都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给马桥村这座一直淹没在时代洪流里、藏蕴过丰厚人文历史的山乡小村领上现代化建设的门票红利。

寒冬时节的雨,和春雨一样下得人没了脾气。下雨的几天,汤良兵一直蹲在池子边守着,生怕哪天鱼塘涨水把刚下的鱼苗子冲走了。河堤的修筑眼见着要因为下雨耽误开工后的施工进度,工程公司的负责人也跑过来跟刘金宁商量对策。

刘金宁跟施工的负责人打了保票,说,按计划时间准时开工,我相信村里的天气不会跟我闹脸,你只要准备好开工的所有设备,材料,我们不逆天时、不违地利准时开工。

看着刘金宁似乎也有些着急上火,包工头的情绪状态似乎并不自然。他说,我们早想好怎么干了,就怕你们村里不支持。

刘金宁说,怎么会呢,这是我们人人都关注的重大事情,如果出了叉子,我们这些做村干部的不仅是面子上挂不住,村民们会在背地里戳脊梁骨,上面的领导也会扣帽子、打板子,所以这个事情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包工头说,好,只要刘村长有这态度,后天的开工就是下刀子,我们也能把事情搞得清清楚楚,家伙亮得明明白白的。

好在天公作美,两天后的天气像是炉火子烧起来了一样,大清早的太阳光就照得人背痒痒,天空静蓝,万里清澄,百来号人齐刷刷的成行成列站在河坝旁临时修建的堆场空地上。二十几台挖机和铲车机,以及混凝土搅拌机都闹哄哄地矗立在两旁。村里的锣鼓队也都热热闹闹的站成一线,等着一声号令,便欢天喜地地扭动敲打起来,这是他们期待已久,最振奋人心的日子。

随着被刘金宁生拉硬拽找来的张志强一句“热烈祝贺马星河河堤工程正式开工”,四周的鞭炮声就齐鸣起来,随后整齐的队伍立即奔忙运转起来,分赴各自的工作岗位,让马星河成了繁忙的建设工地。

在嘈杂的机器声中,刘金宁找上张志强他们沿着坝口位置一直往上,查看施工师傅围堰截流的情况,他们要确保正常的水流既不影响堤岸的砌筑,又要能保证雨水期大水不冲毁围堰,还要保障通过水坝原有水渠导流河水的过程中不给水坝造成输水压力,不影响到汤良兵他们几百亩荷鱼塘的正常生产。

当所有的机械在河堤两侧迅速动展起来的时候,刘金宁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自豪感。虽然前不久他们还参与了周边高速溶洞塌陷的紧急救援,高速路修建的壮观景象是马星河河堤工程不能比足的,但河堤工程从调研策划、规划设计、协调联动一直到实施执行都是他一个人的全盘推动,因而又显得特别的具有夸越性意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