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古建筑文物保护专家来了22(2 / 2)

李舒鹏竖起大拇指说,这就是巾帼不让须眉,以后村务工作比先进,你还真不一定赢得了她。刘金宁嘿嘿地笑,说,只要水还没落下三丘田,那她穆桂英就还掌不了杨家军。

李舒鹏听了哈哈大笑,说,还是你治家有方,不愧是法学高材生,行政有术、治家有方。刚想再跟李舒鹏场面话一下,却看到李秀华就站在后面斜眼看着他,便只好沉默不作声看着大家跳傩戏了。旁边李舒鹏、李春林几人更加地忍俊不禁,只差没笑出猪叫声。

在跳傩的队伍里走了几圈,几位评审专家又回到专家队伍中。一位满头银发戴着金丝框眼镜的老教授问其他几位被拉去跳傩的、年龄和刘金海相近的专家们,说,感觉他们这个民俗传统的观演项目怎么样?

其中一位女专家说,确实很有一种地域特色,粗犷、神秘而又热情奔放,而且这种原生态的傩祭舞蹈戏曲形式,带有浓厚的乡野人文情怀、乡土韵味十足,原始不羁的形态风貌都给观众制造了强烈的情感和感官刺激。

教授专家补充说,对,我在收到他们古村建评审申请材料的时候,看到了他们关于跳傩这项民俗传统戏曲的介绍,后面也去找了相关资料。

这是发源于湘西南一带傩文化传统里传统保留最加突出、发展更为全面、在商业文化冲击下生命力最为顽强的一支队伍,它经历过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战争和浩浩荡荡的文化革命运动的洗礼,最终在朴素乐观的唯物主义思想潮的影响下,融入了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元素,成为焕发新时代风貌、普通村民代代沿袭传唱的全民民俗艺术。

女专家又问,那您觉得他们这项传统文化能继续发展起来吗?

教授专家很肯定地回答说,能。因为我一来到这个村,就感受得到他们在古村建和民俗文化保护上所做的努力。

看到女专家似乎听得还算明白,他便继续接着说,最主要的是啊,他们现在正在政府的支持下持续开展着乡村旅游和文旅融合的格局规划,不管是古村古建还是他们的傩俗文化活动,都将会借着旅游的兴起形成更强的文化传播力和生命力。

女专家点点头,觉得这次评审的结果,老师心里已经给出了确切的答案。

看完傩俗传统戏曲节目,带头的评审专家要求开一个简单的反馈会。于是刘金宁便引领着大家来到村务服务中心。

张志强在反馈会上给大家重新介绍了一遍每位专家,说,专家们能来咱们县、来到马桥村,这是一件众星盼月、众望所归的事情,说明省里、市里都对我们村的古建筑文化保护非常上心、十分关心,这是我们的荣誉、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持续去做好乡村建设、古村落文化保护的强大动力和莫大的鼓舞,下面请李舒鹏村书记再详细汇报下马桥村古村落的基本情况和落实保护的具体计划。

李舒鹏本来是乡镇上人武部下来的村支书,并没有多强的文笔和口才,但刘金海一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村里的古村落建筑保护的工作,所以几乎所有涉及评审的工作,刘金海都悄悄地跟他详细讲解过一遍,包括评审的回报材料也都给他准备了一份。

所以在汇报会上,李舒鹏却也从容自若、滔滔不绝,讲到古建筑保护的细处实处的时候,也都是“钉是钉、铆是铆”,毫不含糊,同时一些贴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客观创新见解,也都讲到了专家们众声疾呼的心坎里。

李舒鹏的汇报,刘金宁坐在台下听得也很认真,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出自刘金海的手笔。只有李春林在刘金宁旁边有些心不在焉,他悄悄地靠近刘金宁的耳侧说,李舒鹏啥时候有这水平,连专家都能忽悠了?

刘金宁并没有将李春林的话听进去,仍然细心认真的做着笔记,见刘金宁没有反应,似乎和李舒鹏平时不大太对付的情况有所不同,事出反常必有妖,所以李春林依然打破砂锅问到底,说,你今天是被谁下蛊了吗,今天这么大的事情,你都被人当土地爷、跑龙套了,你竟然还这么沉得住气!

刘金宁被李春林的话一激灵,这才放下手里的笔,转过头说,不要老想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现在的任务是拿下这个全省古村落建筑名录的评审认定,有了这个金字招牌,咱们村以后就能墙内开花墙外香。

李春林看了看刘金宁心无旁骛做笔记的样子,便也安静下来认真听汇报。因为他知道,如果不是昨晚他的猪场丢了猪,硬是电话撵着刘金宁去帮忙找猪,今天台上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做汇报的就是刘金宁。

等到李舒鹏做完汇报,台上台下掌声一片热烈。随后点评专家的话语也让大家心血沸腾、激动不止。教授非常真诚的诉说着他来到村里的感受,他说,这次来你们这里,其实我是满载而归的,你们的山林田野、道路村庄,你们的古建筑村落和傩戏节目,让人沉醉山水、放归田园,可以说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一种生活状态。

更为主要的,是你们这里古建筑的形式和文化内涵,是有区别与其他地方的,我特别欣赏这种古村落建造的先贤智慧和开放务实思想,觉得她可以当之无愧的作为一个地方古村古建古文化传承的代表,高度重视的被她的传承者和社会机构力量去深入研究探索和加以保护,同时也经过我们专家评审组对资料和现场的有效实地认证,马桥村刘家宗族古宅村落,符合我们评审的各项标准,决定一致通过你们省级古村落建筑项目的申报评审,祝贺你们。

专家刚宣布完,台下即刻欢欣万分,几位村干部相互的看着对方,觉得这项荣誉早就应该加披在马桥村的乡村古建筑之上。但明眼的人也都知道,不是金宁家的弟弟刘金海默默做了那么多事情,今天古村建筑认定的事情,八字就难说能有这一撇。

刘金宁看着刘运城还有他爹几个人坐在后排位置上掩面相泣,他知道一定是爷爷修复祠堂摔伤隐痛十多年的事情勾起了他们的回忆。

他走过去本想安慰,但看着做村长的儿子过来,他们又马上恢复了平静。刘金宁问,你们是不是想着爷爷了。刘运国说,没有没有,我是替你高兴。申报省里古村建筑这么重大的事情都被你办成了,我们能不高兴吗?

刘金宁没再追问,只是拉着两人出了会议室,他们要追上从会议室里涌出去的大队人马,一起和专家们到祠堂古建筑前面拍照。

在汇报会之前,刘金宁就曾悄悄拉住张志强,让他到后面一定拖住专家们到祠堂前面拍个合照,因为这是全村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一件事情,这些照片也将会成为他们以后村建历史当中极为珍贵的史实资料。

进深宽敞、屋身高大的祠堂天井位置,大家选择在一处较为平整开阔的石砖地面上进行拍照。流云和远空中飞机飞过的白色纵线挑过屋顶,清丽的太阳光刚好在这秋天萧瑟的空天中斜切的投进天井里来。

专家们聚拢靠近,坐在前排凳子的中间,县里来的领导和乡镇领导站立身后两侧,刘金宁则和村民们一起站在周边,站在最后一排的村民高高举着大红纸写上的“祝贺马桥村成功通过全省古村古建评审”的工整书法字,脸上神情丰富,喜笑颜开。

随行来的采访记者高声喊着“一二三”的节奏并迅速按下快门,载入村庄重要历史的画面便明艳动人、古色古香地被数码数字图片生动地记录下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