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2 / 2)

刘金海回来的时候提前给刘金宁打了电话,本来是准备自己开车回来的,但考虑到长途开车比较辛苦,就带着做策划的朋友坐火车到了县城金河镇。刘金宁本来想叫李春林或者刘新庆去帮忙接迎,但想着是自己的弟为的是自己的事情回来的,便也只能任劳任怨地开车前往。

到了火车站,刘金宁看到刘金海坐在三四个行李箱边,两三米开外,一个衣着时尚,肩上背着时尚挎包,头戴鸭舌帽脸上罩着大墨镜的女孩正听着耳机和熟人聊天。

看着他们在站台边应该等了有一会儿,刘金宁便冲着他们喊,小海,小海。见刘金宁走了过来,刘金海便起身将他的行李箱汇集到一起,说,哥哥,等你好久了怎么才来?

刘金宁说,今天进城的邵水江桥上堵车,就耽搁了,你怎么坐火车还带这么多行李?刘金海说,这个是我们两个人的,考虑到你和嫂子结婚,我们带了拍照的器材,生活洗漱用品什么的,我还专门找书法名家给你和嫂子准备了一副“百年好合”的字画,到时你可以和嫂子双手合个心形手掌印给拓上去。

说着还不忘掏出手机来将他拍照的照片给刘金宁看。

刘金宁看了眼仍然沉浸在语音聊天的女孩,轻悄悄地问,她就是你说的和你一起回来的朋友?是朋友还是女朋友啊?

刘金海说,哥你可别瞎说,就是普通朋友,我给她分享了一些我们村的风景照片,她觉得很喜欢,然后诚意盛情邀请她过来,她才答应来的。刘金宁说,那人家好不容易来一趟,你可要照顾好人家。

刘金海没再跟刘金宁多嘴,他打断了正在聊天的女孩跟她介绍说,这是我哥,现在是我们村的村长,这是我一做策划的朋友,朱可可。

刘金宁微笑着跟她点头微笑,然后开始给刘金海搬行李箱,刘金海要自己搬,却被刘金宁强有力的胳膊撇开,这事我来就行。

朱可可在一边安静地看着两兄弟的忙活却一言不发,可能在她看来,这是个勤劳务实、质朴上进的年轻农民村长,身材高大,穿着整洁得体,面相温和友善,皮肤黝黑有肌肉张力却不怎么擅通权术谋划、不太懂得世界新变化格局和新科技人文生态演化阶程的人。

她本想从他身上挖掘一些故事性或者戏剧性的闪光点,但他被农村基层生活牵绊和负累的表情神态好像又没有透溢出她想要从一个年轻大学生村长身上寻找的本质线索。

直到车辆慢慢开过绍水江大桥,开过紫云山脚下柳暗花明的谷地,开进马星河静静流淌的宽阔田野,看到比刘金海相机照片里更加纯美感人的村道屋舍,新技术材料和设施的规划应用,村庄禾田沿路的丹桂飘香,樟茂杏黄,紫薇迎道,山光水色,她才真正感受到这位大学生村长桃源如梦,富饴乡民的现实人文理想和远大生态经济发展抱负。

从村口精心雕凿、气势恢宏的纯石柱基座和木斗拱屋顶的牌楼,漫野金黄的稻子、桂花和紫薇花交织的花香林荫村道一直到刘家院子的池塘祠堂和几棵百年古树,朱可可都兴味盎然地一直在拍照。这跟她去那些名山大川上车睡觉、下车拍人头的经历相比,内心里丰富充实多了。

尤其看到那几株叶片肥硕、枝叶浩繁的白兰花树,枝干挺拔挺立在池塘边的路面,时间和历史的气息就撒播在叶片下星星点点的阳光里,让她忍不住要刘金海给她拍了好几张照。

刘金宁家的小别墅温馨别致,屋旁渠水绕流,屋前菜地庭园,还有能基本实现自足的太阳能电板发电和热水器。楼顶上可以看到地势起伏的群落间,老旧的砖瓦房和新式的洋房、现代楼房有序分布、格局分明。

祠堂周边大部分都是年代久远些的明清时期建筑,青砖黛瓦,画栋雕梁,石砌的排水沟渠和通达入户小径,组成祠堂周边原始群落古建筑的基本网络格局,沿古建筑周边环带分布的,是红砖青瓦的砖木结构建筑和现代房屋建筑。

由于村落规模的扩容,新式现代建筑沿着祠堂前面的池塘呈扇形往周边坡地延展,院落中心的古建筑因为新房迁居和住户外迁而成为闲置房屋,曾一度倾圮损毁,少数砖瓦房里面住着上了年纪的老人,因为对旧房子的偏爱执念、情感寄托。

近些年借着国家对农村古建筑和传统建筑保护的政策和经济支持,刘运城和刘金宁积极争取县里的专项资金,发动民间集资,一部分闲置损毁的古建筑、传统建筑经过修缮改建、庭院改造,成为了宜居宜游的年代记忆建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