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 / 2)

两人往回走的时候,在去往汤家院子的村道路口,忽然骑着摩托车窜出来一前一后四个人,前面两个人拎了个细密鱼线网兜在不停跑,后面两人打了手电在不停追,走过去的时候,刘金宁才发现后面追的人是负责村里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村干部刘文勇和他刚大学毕业的儿子刘劲波。

只是他们没发现正在路上散步的刘金宁和李秀华。等刘金宁和李秀华追过去的时候,已经到了刘家院子前面的池塘边,好几个院落里的人围着他们,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在指指点点说着什么。刚走到人群旁边,刘金宁手机就响了,正好是刘文勇打来的电话。

刘金宁没有接听直接挂断了电话,然后扒开人群挤了进去。刘文勇见是刘金宁来了边便说,村长,汤家院子的两个小娃娃不懂事,又跑到稻田里逮青蛙卖,上次他们上马龙山那块逮野鸡,没给他们抓现行,这回总算人赃俱获。

刘金宁借着灯光打量了一番,看两个孩子差不多十五六岁的样子,但没有直接问他们是谁家的孩子,而是问他们为什么要到稻田里捉青蛙,因为两年前他就跟全体村民签了承诺书、写了村规民约,禁止一切动机的野生兽类、野生飞禽和野生蛇蛙的捉捕行为。

刘金宁刚上任村干部的那段时间里,马桥村的山林野味在金桥镇和县城金河镇的野味市场大受欢迎,因此很多人便将抓捕野味售卖当做一份“抓收入”的职业,结果导致全村周边山林田地的山鸡、野猪、麋鹿、野兔和野蛇青蛙数量锐减,田地耕种和粮食产量也因为村民们不务正业和虫害影响而不断减产。

刘金宁这才寻根溯源、力排众议地决定执行这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大家签下禁捕野生动物和野生蛇蛙的承诺约定。

两个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少年并没有将刘金宁的话听在心里,更没有看他关心追问的表情,只是说,我们抓几个青蛙卖钱赚学费生活费,又不犯法,你们凭什么抓我们?

听着两个男孩言语犀利的回复,刘金宁一时也不知道怎么说好。按照严格意义上来讲,私自逮捕野生蛇蛙、鸟类二十只以上就属于违法犯罪了,而两个男孩这一网兜至少五六十只,如果是按照法律条例来判,那即便是拘役上几个月也不为过了。

然而,他现在扮演的不是法律判官的角色,而是要酌情合理处理一桩未成年人违法捕猎野生动物案件的全能村长。这跟他当初和所有村民签订野生动物禁捕协议的初衷是一样的,他希望通过大家集体行动、统一共识的力量去遵守野生动物保护的工作,而不是以法律条文规束处罚的方式来执行上传下达的硬文政令。

当然刘金宁考虑到目前村里的现实情况,不禁心生几丝忧虑,他虽改变不了野味市场灰色产业链的需求结构,但发展相应的养殖市场未尝不是一条改变现状的重要出路。

刘金宁将一只手搭到其中一个男孩的肩上,语重心长地说,捕捉野生青蛙不是你们说的不犯法,而且你们捕的这些青蛙是够给你们判拘役几个月的,却并不能卖上多少钱,你们真正要想赚钱、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还只有通过努力读书、通过发挥自己的勤劳智慧,来赚取人生中最有价值、最宝贵的金钱财富。

两个男孩在人群里听着刘金宁细心体贴的问话,一直低着头不作声,却不自主地掉下泪来。

这时李秀华也从外面挤到了人堆里,众人见状亲热地叫着李委员。李秀华扶着同一个男孩的肩膀,说,你们这个事情确实做的不对,但你刘叔没有要怪你们或者要罚你们,把这些野生青蛙放生了,青蛙回家了,你们也回家,好吧,大家都散了好吗。

男孩攥着青蛙不停爬动的网兜迟疑了很久,最终才走到池塘边将青蛙都放生进去。大家见男孩们改过自新了,当时跟大家定下禁捕协议的村长也不追究了,妇女委员也在不停地帮着说话,便也一哄而散。

等到大家散去,刘金宁才拉着李秀华的手跨过门楼,顺着路灯的光照往家里面走去。刘金宁问李秀华,两个男孩的家庭情况你有没有了解。李秀华说,这肯定啊,他们都是汤家院子建档立卡贫困户汤先有的小孩。

刘金宁这才长长的“噢”了一声,李秀华问他说“你这想起来了”。

刘金宁自信满满地说,那肯定啊,村情民情我肯定不能比你少了解啊,汤先有以前是伐木工、也做木匠活,现在村里不让山里砍树了,他就偶尔只能附近找找木工活做做,他老婆又患有严重的尿毒症不能下地干活,收入来源本就少,还有看病就医的花费和两个小孩上中学的学费,确实经济比较困难。

李秀华说,那你是支持我对他家特殊照顾一些了?刘金宁说,扶贫帮困发放慰问是你的工作职责,干嘛又要问我了?李秀华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说,我是说要借你企业家的经济实力资助他们上高中。

刘金宁诡秘一笑,说,我做新庆牧场股东的事你可不能对其他人讲。李秀华欣然应和,说,行,那我们击掌为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