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一个倔强的老头(1 / 2)

听完李明远的决定,李秀华和刘金宁激动兴奋地抱在一起,李贵富和老村长刘运城不停地抹眼泪,李舒鹏和其他在场的村民都欢欣鼓舞地不停鼓掌,充满力量和期盼的欢声笑语传荡到金星水库阔远宽广的水波之上。

李明远心中的梦想寄托是他阔别家乡几十年的赤子心怀,每一次回乡都可能增加他离别故土的内心亏欠,也更能填补他风雨人生中的情感记忆缺憾,像汪洋中的巨轮忽然遇到了指引的灯塔,希望、沉淀、安稳、归宿的明亮之光静远辽阔、如待守望。

等到宣布完捐资建堤的事情,围观的村民邻居被李春林和刘金宁劝退,李明远这才开始细味品尝摆在桌上的盐焗油炸腊肉脆皮和松针储藏的柑橘,还有已经完全泡开金澄澈亮的槐花蜂蜜茶。在李明远的深刻印记里。

那些艰苦的童年岁月,油炸腊肉脆皮是母亲到重要的年节才会准备的一个菜,因为那时家里农活重,一到耕种生产田事忙的时候,就会叫来很多叔伯帮工,还要安排他们到家里吃饭,家里挂在炉灶上头的腊肉,肥的部分都要拿来炸油,肉皮就都做成油泡松脆的腊肉脆皮、再裹上香辣的辣椒面,可以香溢一整个苦难的童年记忆。

今天的油炸腊肉脆皮是李贵富的妻子王香凝从李明远在世时的母亲那里学来的手艺,辣椒粉之上又另外撒上了芝麻、砂糖粒、干葱碎,但当李明远再次吃到这改良了的腊肉脆皮的时候,却忍不住老泪纵横,几个子女和李贵富赶紧在旁边安慰,这才让李明远慢慢止住失控的情绪,一直用手帕紧紧捂住雕刻着皱纹的面颊上那双凹陷下去却炯炯有神的眼睛。

等到李明远情绪恢复过来,李贵富搀扶着他,说让去金星水库的堤坝上走一走。老人听完欣然应允,一下子像个回归到童年的快乐小孩。于是一行人驾着三辆时尚豪华的小车逶迤而行地到了水库堤岸上。广阔渺远的水域空间里,太阳蒸腾的照射在水面上,波光粼粼、风起澜惊,反射出山水间五彩斑斓的光芒和纯粹的青绿。

微风拂过,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像是柔声细说水库历经的一个个感人故事。进入水库堤坝的一角,空中连廊连接着圆形塔状的水文观测台,静默的水纹观测仪器安静矗立,在夏天沉闷的空气里像一个孤独警觉的守望者,默默记录着水流源流的每一个细节。

水库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鸟儿在红杉枝头欢快地歌唱,蝴蝶蜜蜂在紫薇花丛中翩翩起舞。一行人在水库堤岸上边走边聊边观览,欣赏着那片绿意盎然的红杉树林和花冠蓬勃茂盛的紫薇花。

5年前刘金宁刚回到村里参与村务工作的时候,刚好碰到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兴修山塘水库等水利设施的政策,村里也刚好报批下金星水库翻修加固的工程项目。

在李舒鹏和刘运城的放放权运作之下,刘金宁被赶鸭子上架,临危受命一般挑起水库坝体重修加固的重任。

从递交水库翻修报审材料的那个深秋开始,刘金宁就反复盯在水库的库区堤坝和村民服务中心的办公室里,工程费用预算、体量规模计算、防洪蓄水功能规划、联系材料商和施工队、坝体的配套设施和绿化设计、工程施工,刘金宁从一个法学毕业大学生,迅速成长为一代实战经验丰富的水利建设工程师。

水库外坡坡地上成片栽种的那些红杉树,曾是在刘金宁的强烈要求争取下才种植上的,现在已经长得郁郁葱葱、挺拔茂盛。

水库外坡上方,沿着库堤路面的地方,整齐栽种的四五行紫薇花树,也是水库坝体加固的时候,刘金宁从一位朋友的园林苗圃那里磨了很多嘴皮子、讲了很多人情,半买半送地装运过来种上的。而关于水库更长远的资源开发,刘金宁心里似乎一直都有一个成熟成型的计划。

听刘金宁讲到一些当时水库加固修筑的事情,李明远禁不住感叹一阵他的年轻有为,觉得他的规划思想和执行力非常强,如果没有他的规划先行、超强工作落实和一点一滴的民意采集和支持,金星水库的翻修加固工程很可能就只会沦为一项“政绩工程”,只能如船行舟看看表面。

李明远还风趣幽默地提到,在他还没有参军入伍远离乡土之前,水库还纯粹只是个水塘坯子,周边有很多的水田,他们那个时代的童年也在水田里放过野牛。

李运城告诉他说,五六十年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时候,那时还是公社行政单位的金桥地区,集合了所有的村民劳动力量修筑了现在的金星水库,成为“三马流域”和金桥镇水资源调集最重要的灌溉供水地。

沿着堤坝走了长长的一段距离,一直走到水库电动闸口的钢筋混凝土桥上面,李明远扶着红色油漆的铁栏杆,一会儿看着青绿透亮的湖面,一会儿又转过身来看着倾泻而下的湖水,问刘金宁说,水库怎么没有考虑建一个小型发电站呢?

刘金宁说,这个确实没有想过,因为在金星水库修建水电站意味着要重新开挖坝体、影响水坝安全,也可能会影响整个马星河流域的农田灌溉,而且湖水落差水能小,发电量也不大,另外国家政策积极支持农村太阳能光伏发电、提倡风电能源,我们要抓住这个好机会。刘金宁似乎已经看到那些未来让人期待的壮观场景。

看了看众人对自己这一想法的反应,他接着说,我们现在正考虑积极争取县里在风电和太阳能光电方面的发展项目,提升国家新能源应用的参与度,同时也借助这些新能源项目提升我们村的环境硬件设施,增强人文科技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环境融合互生,丰富我们村未来的文化旅游资源。

听刘金宁这么一讲,李明远内心也激荡起对马桥村未来旅游乡景地图的无限遐想和憧憬。他深刻地意识到,国内农村的发展已经今非昔比,虽然比不上台湾以及新加坡那样发达,但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风貌更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乡风文明提升已经远超他的想象了。中国的农村正在接轨国际发达国家的新农村发展模式,进入现代化农村发展的新赛道。

跨过水库闸口,过去便是地势略高于库区的一大片丘陵梯田,梯田夹在山林和水库之间,顺着水库岸边有一条铺着砂石的机耕道曲折蜿蜒,一直延伸到一片山林石崖下面。李贵富问,三叔,从这过去就是石崖泉了,还要不要往前走?

李明远却兴奋万分地说,去,一定要去,那是水库的水源头,小的时候和父母一起耕田常常喜欢追着溪流跑到泉洞口吹凉饮水喝。看老人聊得高兴,李秀华说,三叔公,现在这个岩泉可洋气了呢,十里八乡的人都跑过来打水喝。被李秀华一插嘴,李明远似乎一下子忘了要说什么,顿了好大一会才问,对了,还有在山头的另一侧,是叫什么龙山的地方?看李明远一时没想起,李贵富补充说“马龙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