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侨商企业家回乡探亲(1 / 2)

山乡的时间很慢却也很紧密。9月的天空湛蓝,偶尔的一场夏雨过去,会淋湿马路上、屋顶上未来得及抢收入仓的花生、大豆,也会给干燥生尘的土地生津解渴,好在长流不息的马星河像这片大地的乳母一样不失宠每一片山林土地,哪怕天气再干旱,人们架起电动马达和扬水泵也能给地里的庄家喂个饱。

马桥村村小3层教学楼和其他楼栋围成的“凹”字形操场中间,旗杆上的五星红旗和远空飞越的飞机尾线互生成画,明净清丽,教室里孩子们的朗朗书声远播在田野里沾着露水的禾尖上。

村民服务中心二楼刘金宁的办公室里,李秀华正在帮他整理脱贫攻坚和土地政策宣传的资料,每个季度都有从上级政府下来的文件和乡村工作的指派任务,虽然大部分这些工作都是李舒鹏一手抓的,但丢下村里的经济发展工作,刘金宁也是要全身心地扑到村里的基层建设和民生工作上来。

正整理着马上要走村入户去村民家分发宣讲的资料,李舒鹏抑制不住兴奋地走进办公室说,李明远回家来探亲了,现在就在你家跟你爸拉家常呢?

听完李秀华也一脸惊讶地看着李舒鹏,说,真的,明远叔公回来了,这都好几十年了,我印象里还是上小学的那会儿,他回家来看望祖奶奶时有见过他,那时感觉他跟叔奶还有两位叔伯都很有文化气质、谈吐气定神闲,因为祖奶行动不便,我爸妈就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饭,大家热闹欢喜地聚到一起,一桌子都坐不下。

李舒鹏说,过来找你们就是想让你们一起过去跟李老唠唠,听说咱们村要修河堤,他听到很兴奋,如果村里跟他多讲讲以后的建设发展规划,说不定一促动他,他就热情地给我们的河堤修筑投资捐款了。

李秀华说,我觉得这次明远叔公回来,肯定也是听说了我们村要搞旅游发展建设的事情了,我曾听我爸讲过,三叔公曾经想花一笔大钱给我们村捐献一所小学,但那时政府统一公布的“撤点并校”的方案也下来了,大家觉得花那么多钱建那么大的小学,留在村里读书的孩子也不多,会造成资源浪费,三叔公当时的小学就没捐成,反而让他落下了心结。

李舒鹏说,那不是更好了,只要我们再打动他,河堤修筑的首期筹款不是有着落了。刘金宁说,对,明远叔公信任你爸,等下回去了得鼓动他去好好游说一下。李秀华说,好,那我试试看。

三人赶到李贵富的小院,只见一位90多岁、头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人,说一口南洋味的普通话正拉着李贵富聊天,旁边是另外几位穿着讲究、时尚得体的50多岁的企业家打扮,李贵富的另一边坐了李春林,他只时不时地陪笑,插到他的话题他才偶尔交流两句,周围围了一些村里村外过来凑热闹的邻居,想要一睹这位在他们口头流传了几十年的传奇企业家的神奇风采。

李明远和李贵富是宗亲,抗日战争爆发前参加了国民党部队,解放后又随国民党部队去了台湾,辗转到了新加坡做了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并且定居下来。在数十年的呕心经营和三代人的开创启承之下,李明远的国际物流和贸易业务成为新加坡可圈可点的行业翘楚。

李明远和李贵富说了好些话,都是关于家乡山水土地、人文风俗还有人事变迁的方方面面,看到少小离家几十载的故土之地发生的翻天变化,李明远心里百感交集、热泪盈眶,在和李贵富聊天的时候好几次都掏出手帕来擦拭眼角的泪痕。李秀华趁着李明远在整理自己的心绪,悄悄走到李贵富后面跟他讲了让他提下马星河河堤修筑投资捐款的事情。

没想到李明远一眼就认出了她,他问李贵富,这个就是小秀华吧?李贵富愣愣地看着李明远,马上又回过神来,说,三叔公真是好记性,正是我小孩。然后又瞅了瞅李秀华,说,快去跟三叔公打声招呼,他都把你给记起来了。

李秀华有些略显尴尬,她站在李贵富后面说,感觉三叔公您还是我小时候的模样,还是那么和蔼可亲。李明远说,哎呀呀这小丫头还是小时候那么甜人,上次我回来,见你还没桌子那么高。然后他又抬起手,间隔出一个与地面一米多高的距离,上下摆动比划测量着一个合适的高度。李明远童心未泯的动作和话语引得大家面面相觑、忍俊不禁。

见李明远还像小时候那样对自己毫无见外、欢喜疼爱,李秀华也打消了人情世俗的情感顾虑,就像小时候跟自己爷爷索要小人书那般亲切自然,更绕开一开始想要让李贵富提筹款请求的想法,开始面对面跟他直接提出这项要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