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一个倔强的老头(2 / 2)

李明远恍然醒悟,说,对对对,马龙山,那里有个室厅很高很阔的天然岩洞,好像是和这个岩泉相通的,那时日本鬼子进村扫荡,村里人就都躲到里面,在洞口砌了石墙、修了石门,帮村里人安全渡过一劫。刘金宁听李明远一讲,突然一激灵,说,您说的是真的啊,原来还以为我爷爷讲的故事是假的,原来都是你们的亲身经历。

听刘金宁这样一讲,李明远顿时有些不高兴,他杵着拐杖立在路边,神情凝重地说,年轻人,历史不是哄小孩编的故事,战争岁月不像和平年代,是真枪真炮下淌血过来的,你们要好好珍惜,既要惜时奋斗、敢想敢干,为幸福生活加油努力,还得去寻根朔源、不忘本真,不忘历史、不忘我们这一辈人的深切嘱托和希冀。

李明远的一席话,把本来只想借自己爷爷的故事来活跃下轻松氛围的刘金宁讲得一时不知所措,只是觉得他们都是经历过生死的人,对于历史、对于时代记忆、人民的忠诚和生命的重视都是如出一辙的。

战争岁月赋予了他们如歌的青春和铁血的记忆,锻造了他们不弃寸土山河的英雄豪迈和对乡音故土的深沉眷恋。刘金宁没有再多说什么,只觉得要帮助一个乡村群像找回一个时代的红色记忆、觉醒一辈人的红色传奇故事,开始变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有意义同时也变得思路越来越清晰。

李贵富领着李明远走了好几里地,这才走到石崖泉边。石崖洞上方有十多米高,底下七八米宽,清澈见底的溪流泉水平淌在细沙和乱石之间,又通过洞口修筑的一个上面铺放了石板桥的水坝流出,水坝一侧的水渠引水流向山林下的那片梯田。

洞口的位置有一口水流不大,但水质清澈见底的岩泉井,泉水汨流汇到从石崖洞流出的溪水里。泉井外的地面原来是铺了平整的石板,但因为丰水期的时候被石崖洞的洪水冲刷过几次,石板地被冲毁,村里人就用钢筋水泥将泉井口的地面硬化平整,泉井靠近岩体的地方还立了块刻写了“石崖泉”的大青石。

到了石崖洞口,洞涧吹送的凉风顷刻间挥散了众人在太阳暴晒下生发的燥热,李明远让儿子嘉轩从随身携带的背包里拿出一个运动水壶,在泉井里灌了满满一杯水饮下,幸福的知足感不言而喻。

这时崖洞下方的沙石路上忽然开来了一辆小轿车,车上下来两个中年男人和一个年轻女孩,两个男的每人各拎了一只装纯净水的桶,女孩跟在身后踩着石板路也走了上来。见车上下来的人已经走到跟前,刘金宁说,大哥过来打山泉水啊,你们是从哪里过来的呢?

见泉井边站了这么好些人,而且举止谈吐穿着都非富即贵、非官即仕,却这么亲和地在这里歇凉饮泉,都有些被这场面震慑到了,但看到问话的人应该是这村里的村干部,还这么热情,便也没有拘束顾虑地搭起话来,说,我是旁边金桥镇过去当家村的,我弟从浙江那边带女儿回来歇假,就带他们来你们马桥村这里转转,来石崖泉打两桶泉水。

看到石崖泉泉水真这么受亲邻欢迎,李明远忍不住也跟他们搭话,说,我也是这里李家院子的,刚从国外回来,因为想着小时候喝的这口水,每回来一次都要来这里看看、吃吃泉水。

中年男人蹲在井边一边给水桶灌水,一边伸出大拇指夸赞,老先生真是恋乡情深,远在国外都想着千里迢迢地回乡看望,顾念亲人,老先生身康缘善呐。

李明远听着陌生乡人耳顺的话,心里美滋滋的得到远赴他乡不被记挂、失落缺憾的精神满足,忽然间他觉得自己其实就是这山水天地、袅袅炊烟、阡陌人家和浓蜜乡情中的一份子,只是自己把自己当成了外人。

他看着中年人认真打水的样子,说,既然也喜欢这口水,那记得要跟乡邻多宣传宣传,水聚才人聚,人聚了就也财聚了嘛。中年男人说,老先生讲的非常得道理,一定多宣传、多介绍、多让大家喜欢上这里。

等打水的中年人走后,李明远忽然生发了一个想法,他跟刚才给他拿水杯的李嘉轩说,嘉轩,你给尊人也准备几个桶来,我要装些水回新加坡。李嘉轩站在人群里一阵不解,回复说,爸,你要装这水回新加坡做什么?

李明远说,要你做就是了干什么废话!李嘉轩说,可是爸,装这水根本托运不了上不了飞机!

李明远忽然有些羞恼,觉得儿子不仅没有理会自己的想法,还不知道怎么办事。他说,水上不了客机就不能空运,不能铁运不能水运,你多找些运输方式它就到不了新加坡?

众人听了一番李明远老头气的话语后都没有作声,因为知道一位在异国他乡经历无数风雨洗礼的耄耋老人对家乡山水的深刻尊重和炽热眷恋。空气凝固了好一会儿,李嘉轩这才从众人沉默的圈层里跳脱出来,说,爸,我按照您的想法办就是了。

李明远在家探亲的第二天,就让他的大儿子给村里的账上转了500万,搞得李舒鹏和刘金宁感激涕零,全县上下地搜刮各类惊奇特产,除了村里的清明前雨茶、腌泡酸笋、松针甜橘,他母亲唐秋花自制的干香桑葚果、卤香豆干,还各乡镇亲朋熟人那里托人找了油辣腐乳、拐枣酒、特产果干和许多种类的干腊肉,李明远也没有讲客气,这些都是属于童年的记忆味道。

虽然看着大儿子李嘉轩为处理托运的事情犯难,但还是命他照单全收,尤其是他千叮万嘱桶装打包的那几桶石崖泉的泉水,这些物品的跨国托运和通关费用已经远远超出他们本身的价值费用。但家乡的东西,不止是熟悉童年味道的怀恋,寄托的都是乡土乡亲的真切情感,在李明远看来,花多少价钱都是划算和值得的。

李明远回乡住了三天,令他苦恼的是许多儿时的伙伴都已不在,他也只有偶尔的一个人沿着李家院子屋后那片高大茂盛的树林间的小路去走一走,有时候又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到水库岸上一个下午,也不下竿钓鱼也不读书看报,似乎有什么舍不得却又不甘心带不走。

而最令他期待的,就是去看了那条正在修建的跨南通北的全国高速干线,轰鸣的机器和敬业的施工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已经初步修成了高速路的雏形。

当他们静悄悄地回乡、又静悄悄地返回新加坡后,李家院子和李贵富家又渐渐恢复往日的平静,只有李春林小孩放学回家和刘金宁偶尔为了给李秀华制造婚前的甜蜜惊喜时,才让李贵富饭后坐在院前张望的时候,开阔的屋场空间里多了些热闹生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