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李清照361(1 / 2)

  【其实在少女时代,李清照家境很好,她父亲李格非,是苏门的后四学士,旧党中人,她的母亲王氏也是大家闺秀出身,很擅长写文章,所以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于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李清照也是从小就很优秀,加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仅文章写得好,作词也更是个中好手,这妥妥就是古代版“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李清照1

  6岁时,写的第一首词,就一下子轰动了当时的文坛。】

  【这首词我们也很熟悉,就是开启了李清照词人生涯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骛。】

  汉朝未央官,

  刘彻不禁嘶了一声,这首词看似简单,寥寥数语,随意而出,但却有种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啊。

  不简单,这李清照可当真是不简单。

  秦王宫,

  嬴政倒不是对这词有多少见地和想法,就是又一次见证了这女子的才能和学识。

  果真是不比男子差到哪里去。

  所以他下定决心创办那女校,从未有过后悔。

  这首词一出,别说是刘彻在那里感叹,历朝历代下,确实也有不少文人受到了震撼。主要是这短短几句,言尽而意不尽啊。

  美,句子美,境界也美。

  果真是能震撼和轰动文坛的一首词。

  若是让他们来说,也只余下赞叹的份了。

  【这是李清照16岁作的第一首词,质量之高,而在她17岁的时候,作的另一首词,更是评价甚高,且千古流传。】

  【这首词就是我们更熟悉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同样是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并且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尤其最后一句的“绿肥红瘦”,堪称是佳词典范,是不是有种画面仿佛生动呈现在眼前的描绘之感?】

  【这两首词一出,足以证明李清照的才气。】

  【不过李清照可不止有才气,还有胆气呢,比如她年纪轻轻,就敢品评北宋的各个词坛文人,就如我们之前说过的,李清照评价苏轼那一句——“不协音律,句读不葺之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