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甚合朕意(1 / 2)

宫深几许,一路无话。

内侍监高力士将三位相公带到天子面前,随后便带着内侍们守在殿门外,等待天子的召唤。

内侍们低垂着头,竖起了耳朵。

不知这些都是谁的耳朵。

高力士轻“哼”了一声,随后便闭上了眼睛,打起了瞌睡。迷迷糊糊也不知过去了多久,高力士被天子之怒给吵醒了。大殿内的动静哪里还用竖起耳朵听,他想不听都不行。

大殿内,车轱辘话反复说。

天子拍案而起:“朕就是要回长安!立刻!马上!即刻启程!”

“臣以为不妥。”裴耀卿沉声道。

“有何不妥?”天子拔高了音量,怒气更甚。

裴耀卿没有丝毫退让,直言道:“皇家仪仗声势浩大,出行多有不便,为保证皇家威仪与安危,也为不惊扰百姓,沿途各州县配合必不可少……”

“必当提前月余开始着手准备,从洛阳回长安的行程原定于明年二月,这已是仓促之举,如今说走就走,置皇家威严与民生于不顾,岂是圣明作为?没有万全准备不可妄动,请陛下三思!”

裴耀卿说罢,跪倒在地。

此番劝谏,真如那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天子愤怒:“是指责朕不是明君吗!”

天子看了一眼李林甫,李林甫低下头去,漠然不语。天子又看向站在一旁的张九龄,想听听他是什么意见。

“张相何意?”

天子的语气里隐隐带着点期待。

张九龄躬身揖手道:“陛下,裴相说得对。”

天子扶额,颤悠悠后退两步瘫坐在龙榻上,顿感浑身无力。

裴耀卿直起身,一梗脖子,天子气绝。

张九龄接着说道:“如今正是秋收时节,谷物还没有收割完毕,农户们靠天吃饭,农忙不易,皇家仪仗阵势如此浩大,沿途必会扰民,耽误秋收,此时回长安大为不妥,当延期。”

天子默然。

此时回长安确实对沿途百姓多有不便,可……可这鬼地方该怎么住?

天子叹惋,朕的命也是命啊。

一时间,大殿静谧无声。

少顷,裴耀卿直言问道:“敢问陛下,为何非要此时回长安?”

天子神情一顿,心里有苦说不出。

怎么说?

因着先祖那辈的恩怨情仇,导致现在皇宫里闹鬼?

虽股肱之臣不知缘由,但站在殿门外的高力士却知晓一二,要说这事儿,还要从高宗那时候说起。

当年,宫斗败北的王皇后和萧良娣被囚禁在后宫里,她们经常辱骂则天女皇——愿阿武为老鼠,吾作猫儿,生生扼其喉!

则天女皇雷霆之怒,令人将这两个弃妃砍去四肢,扔进酒瓮之中,名曰“骨醉”。几天之后,受尽折磨的两人含恨而亡。

从那天起,长安皇宫中就时不时传出闹鬼的传闻,据说则天女皇还看到过这两个女人死去时的样子,则天女皇曾找巫祝在宫中施法,结果毫无作用,从那以后,则天女皇大多数时候都住在东都洛阳,想着离得远就没事了。

过了这些年,长安那边倒是没事儿了,东都洛阳的皇宫里却闹起了鬼,搅得当今天子寝食难安。

这本就是皇家秘辛,怎能为外人道也?天子思虑良久,还是把话咽了下去,摇头驱散了嘴边的怨气,挥挥手:“都退下吧。”

此时,一直不做声的李林甫恭谨道:“陛下,前几日商讨的任命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的事情还未有定夺。”

天子恍然道:“你不说我倒是忘了,那就……”

“不可!”

张九龄要么不说话,要么不同意。

天子不耐烦地看向张九龄,问道:“为何又不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