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贵人相助(2 / 2)

“我听说,令尊尚在咸阳时,曾向御史台投递过一封弹劾王隆世的奏疏,才几天时间,便被调去了云中郡,不到半年又出了这样的事。我倒是觉得,这其中,有许多蹊跷,令尊所谓降敌的罪名,很有可能是源于王隆世从中作梗。”

“家父曾多次教导我,身为北秦子民,不论位尊还是位卑,都应当忠君、常思报国恩。我实在不愿相信,家父上了战场,会背弃教导子女时那一套说法,转而向敌人投降。”郑峪顺着刘襄的话分析,突然,脑子灵光一闪,联想到了他前些日子的梦境,心里不禁一阵发凉。

难道,他的父亲早已战死沙场,那些梦境其实是已经去世的父亲向他托的梦,父亲想要告诉他这一切的真相。

“我梳理了一下,王隆世和主管北秦军事的太尉褚习霖是儿女亲家,而令尊和王隆世结了仇怨,如果王隆世想要报复令尊,只需给他的亲家父捎句话即可。有没有一种可能,战报上所说的,令尊在前线降敌,其实是捏造,其实是源于王隆世和褚习霖的合谋报复?”

郑峪放下筷子,埋着脑袋,沉重地说道:“很有可能,事实就是这样,我父亲他并没有降敌,应该是战死沙场,人已经不在了。”

“我听说,令尊有一位友人,叫刘锋映,他是云中边郡屯兵营里的一位裨将,位置仅次于主将韦庭盛,令尊去了云中郡,应该是和这位友人共事了好几个月的。”

“我父亲在离开咸阳时,给家里寄了一封信,只说他被调到云中郡去了,之后几个月,有关于他在云中郡的情况,我什么都不知道。刘锋映和我父亲是陇西郡狄道县的老乡,两家所在的村子都是挨着的,他们在陇西郡当兵时,还是在同一军营里,他们这几十年来,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如果你能到云中郡,或许还可以去找这位故友,打探一下令尊的具体情况,按理说,他应该是知道些什么的。”

“也对。不管我是去云中郡,还是经云中郡边塞去匈奴,若能找到刘锋映他人,能问清楚具体情况就好了。”

“我家主子虽然人在咸阳,认识的人多,能打探到许多消息,但他也不太清楚令尊在云中郡前线的事。要不这样吧,既然你和令妹本来是打算去云中郡的,我呢,就安排一下车马,一路送你们过去,你们就算找不到令尊本人,也尽量找到刘锋映,把具体情况问清楚。”

郑峪有些难以置信,抬起头,满眼感激,又确认道:“你真的能安排车马,送我和舍妹去云中郡吗?这一路上,应该贴满了我和舍妹的通缉令,还有我们也不方便过关卡,那么多官吏层层盘问的。”

“我当然可以安排车马送你们去云中郡,至于关卡的追查和盘问,就交给我来办,用钱财打点一下,想来是不难的。”

“王隆世和石炳旸肯定下了追杀我和舍妹的死令,所以这半个月里,我和舍妹一路逃亡,那些卫士一个劲儿地想处死我们。从咸阳到云中郡,那么远的路,那些官吏也必须得奉命行事,些许钱财能让他们高抬贵手吗?”

“官吏也是人,不仅要吃喝拉撒,还要养活一大家子的人,谁不想自己手里多几分钱财啊?对他们来说,奉命抓人是公事,自己手里进账是私事,只要官帽还能戴在脑袋上,公事就得为私事牟利,这是官府小吏们的通病。”

“若真能如此,鄙人和舍妹一同谢过你了,他日必定报答你的恩情。”

“无妨,我家主子和你有共同的目的,互相帮衬一下,不过举手之劳罢了,还是那句话,强强联手,总比单打独斗的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