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1 / 2)

独观草堂论中庸,

深思阅微谈人性。

前人笔记独醉解。

剖肝露骨见人性。

闭门造车之论,孤独固执之言。迂阔古文之学。才朽行秽之人,汇于笨拙之口,评说天下之事,以达中庸之意。何否天下之心?

《阅微草堂笔记》一书,是一本很好的书,虽然书中多谈因果报应。与现实不符,到以劝人为善为主导。其用心也确实良苦。然书中诸多事例。出乎于正常人情,却感人之至。更有鬼神难测的良谋阴计。更是不按常理出牌。使人不觉之中落入圈套。到死也不明白怎么回事。总之,人间百态,尔虞我诈,人心难测。世间。真情少之又少,希望世人擦亮慧眼,认人识心。虽不害人,但也不被人害,就是最好的事情了。

当今世人面对《阅微草堂笔记》这样一本好书,却有绝大部分人不愿意去看。原因是古文不容易读懂,看起来费劲,所以众人也就与书擦肩而过了。这也真的是面对如此经典之作。一个大的遗憾。因此在下斗胆译完此书,一切都将使用现代人的白话。将全文讲清道明,但不失原来作品中的真实意义。然后再根据在下。鄙陋浅薄的知识与自私偏激的看法,将每段文章的故事,讲明自己发自内心的看法与言论。不遮不掩,直截了当,毫不客气的将那些内心奸诈之徒的丑恶嘴脸说清讲明,也不辜负这位大清王朝才子(纪云、纪晓岚。)的离世之作。也好让这一部好书。真实揭露人性的美丑善恶。真实写照,名扬天下。

书中,前言,原序,等文就不做注解译文了。如果有机会,在此书完全写完以后。在最后再译一下原序,不过在下确实才浅文陋,全文中可能会出现诸多不当之处,敬请谅解。我这只连小学三年级都没学好的笨蛋。今日著书,提起如缘之笔,斗胆著书。不能说勇气可嘉,私下也只能向世人拱手而谦之。还望君子莫笑,下士莫指啊。在下笔者,独醉,拜谢天下。

下面卖弄一下粗文烂笔,粗解一下!(劝惩)之意。所谓劝惩,就是劝人行善,惩罚恶劣的言论与行为。然而人性内在的奸诈邪恶。所以在下著这一部书。私心之中,应符合中庸之意。所谓中庸。必定是在合法合理之间。切。符合于愚夫愚妇平日八卦的平心静论。

国学起于人事之自然,起于某些人天性好学而文之人。以刚直之心,融于天赋文才的身心大脑,以固执的心性,不混于世俗之权势虚荣。和利己之心。从而追求真理,不愿停歇,才是各类经典。文章中。典籍的发源之本。

本立而道生。之故。此种论断。是世界都认可的。就是立足根本。一切道理就会自然生成。

天下劝城之书,古今中外万亿之卷。而善者永善,恶人本性难移,笨人只想让善人知道,天下奸诈丑恶,虎狼之辈繁多。遇人处事多加小心。少遭人害,少上当。希望世人读完此书之后,可用于自身。教育后人。而有些人深陷书海,累死字间。也还是一个糊涂人,那也是着实没办法。而有的人不识一字,不上一天学,而天资聪明,能说会道,善于奸计。多少自认为才高八斗的聪明人,却被一个不识字的人,给骗的像个傻子一样。而这种现象也是万事皆有,毫无办法,因此而说。也是听天由命吧。该被骗的,你是活该,奸计得逞了,你也自得其乐吧。至于是否受到受到惩罚和报应?绝不能一概而论。一切看天命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