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少康(1 / 2)

前言:

一个不称职的国君,导致了国家的衰败和危机;

一个野心勃勃的外族首领又将国家拖入了动荡和混乱;

一个阴险狡诈的奸臣进一步将国家沉浸在黑暗和残暴之中;

而一个英明果断的复兴者力挽狂澜,最终将国家带入了恢复和繁荣。

一:身世背景

在上一章,我们简单介绍了“太康失国”的故事。

太康继位之后,沉迷酒色,不务政事。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国家岌岌可危。

这个时候,出现了第一位野心勃勃的首领:东夷部族有穷氏的首领——后羿。

后羿是个很典型的神话系人物,我们现在依然在传唱这样的故事:“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甚至是“西王母与不死药”。

但是真实的,后羿这个人物的真正出场,就是我们现在所描述的“太康失国”事件。

羿的名词解释为:鸟张翅旋风而上。还有射师或者射官的意思。

羿字赋予射箭类的意义来源于尧时期的神箭手,他的名字叫做羿。相传他曾经射下了九个太阳,是最古老的民间神话人物之一。

同时羿的箭术也被应用在征战之中:“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断脩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

而后羿,我们从其名字中只能得出以下信息:首先这个人也擅长射箭,其次,他很有可能是擅长射箭的部落的首领。

后羿看到夏王朝岌岌可危的形势,借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

太康死后,他的弟弟仲康继位,但是仲康势弱,他和后羿的争斗到底如何,现在依然有诸多说法。

比如后羿已经进驻夏王朝,类似于摄国主政;也比如后羿完成了对太康的谋杀,但夏的臣民并不服从他,于是后羿依然在有穷氏的属地,并准备和夏王朝开战。

而事情的最后结果: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这就是史称“太康失国”,“后羿代夏”的故事。

而太康和仲康到底是不是后羿亲自所杀,还是他的示意,或者真的是什么意外?我们今天已经不得而知。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才刚刚揭开一角。

相虽然被放逐了,依照斩草必除根,不能留有后患的原则,后羿依然在追杀他。

但现实有时候比小说更为魔幻,真实的历史往往富有变化性,甚至是戏剧性。

相躲到了和他同姓氏的诸侯于斟寻氏以及斟灌氏的地盘。

在这一时期,母系氏族虽然淘汰,但随之兴起的是姓氏为纽带的新的利益结合体。同一姓氏有时候不止是亲情,还代表着权利。

与此同时,又发生了一件诡异又理所当然的事情:后羿之死。

有穷氏的国主后羿,他完全没有吸收太康和仲康两个人的经验教训,“不修民事”,终日田猎游玩,弃贤臣武罗、伯因、熊髡、龙圉。史书是这样写的:“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

最后,他被老部下寒浞所杀。

寒浞就是“嫦娥奔月”故事中,窃取不死药的后羿徒弟的原型。

寒浞为防止夏后氏势力复兴,命浇率师“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相”。

当寒浞攻杀相的时候,相的妻子后缗东逃到了母家有仍氏的地盘,生下遗腹子少康。

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寒浞和浇我们在下面的第二节介绍。

二:上位历程

谈到“少康中兴”,离不开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寒浞。

寒浞,作为少康事件的反派人物,成功的验证了当代网络小说的故事线。

寒浞是伯明氏后代,他的祖先说法之一是黄帝的车正哀,现在,有人认为他是炎帝后裔“帝哀”的子孙。

因为有功,哀的后代是有封地的,即寒,既是小部落也是诸侯国,叫做寒国。

寒浞因为挑拨离间、花言巧语的恶行被驱逐。据说当时他只有十三岁。

寒浞听说后羿要独立于夏王朝,于是去投奔他。我们不知道途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从结果来看,寒浞的名声并不好,不过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本领。

所以寒浞处处小心谨慎,一方面施展各种手段博取后羿的信任。另一方面又广交朝中权贵,努力减少自己的对立面。

有的记载称寒浞是后羿的义子,也有的说法说后羿从微末之中提拔了寒浞,寒浞也凭借军功回馈后羿的信任。后羿还帮他操办婚事,成家立业。

寒浞经过多次升迁,成了朝中的主政大臣。但他的野心却只是被隐藏在心里,当阴暗开出糜烂的花的时候,胜利的果实将被擢取。

当寒浞已包揽了大权之后,与后羿的决裂即将到来。

这个时机很快到来,部分故事将其归于一个女人——纯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