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颛顼(1 / 2)

前言:

屈原的《离骚》开篇为: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而这位帝高阳,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五帝之一,颛顼。

一:起源

颛顼的家族谱系比较明确,他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

但是,凡事并不绝对,接下来,分歧来了。

《山海经·海内经》:“黄帝妻雷祖(嫘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另有一篇更加完整。《山海经·海内经》: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好啊,这就是翻译的问题了。

昌意到底是不是两句话的主语,还是说韩流是第二句的主语?

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颛顼的父亲是昌意,还是韩流?

郭璞在《海内经》作注引用古本《竹书纪年》:“昌意降居若水,产帝乾荒。”

并指出:乾荒就是韩流,韩流生了帝颛顼。

同样的记载如《路史·卷十四》:“元妃西陵氏嫘祖,生昌意、玄嚣、龙苗,昌意就德逊居若水,有子三人,长曰乾荒、次安、季悃。乾荒生帝颛顼,是为高阳氏”。

但是,据《史记》记载,颛顼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黄帝次子昌意,到若水做诸侯。

昌意被封到若水后,娶蜀山氏之女昌仆为妻,在若水之野生下了颛顼。

《大戴礼记·帝系》:“黄帝产昌意,昌意产高阳,是为帝颛顼。”

《帝王世纪》也记载,昌意的正妃昌仆又名女枢,某晚看到天空有“瑶光之星贯月如虹”的异象,并因此心有所感而怀了身孕,后来便生下了颛顼。

颛顼辅佐少昊有功,封地在高阳,故号高阳氏。少昊死后,颛顼打败了和他争夺帝位的共工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号“高阳氏”。最开始的时候建都穷桑,后来迁都商丘。

颛顼之死更极具神话和传说色彩。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生百互人,是能上下于天。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两句“死即复苏”,强烈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于颛顼生还不抱希望之后,颛顼又活了,也可能是颛顼死了两次。

但《山海经》一书的神秘就来源于此,死而复生,以及“不死药”的故事。

二:伴侣

《世本·帝系》:颛顼娶於滕氏,滕氏奔之子谓之女禄,产老童。

《路史·后纪》:“颛顼娶滕奔氏之女曰娽,滕奔,即胜濆。

《土卑苍》:‘娽,颛顼之妻名’

《大戴礼》:‘滕奔氏之女,谓之女娽,是生老童。’

传说中颛顼有两个妃子,分别是邹屠氏和胜奔氏。

邹屠氏是九黎族的后代,为颛顼生了九个儿子。

胜奔氏,名字叫女娽,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叫伯称,号伯服;一个叫卷章,号老童;一个名叫季禺。

在《山海经》中,颛顼的妻子被称为高禖,她是楚族的高祖妣。

三:子女

根据一些典籍的记载,颛顼有二十五个孩子。

他们的名字分别为:跖草、五典、五贤、五柳、四皓、七蟒、七庙、八元、八垣、八疑、八归、八恭、烛阴、华胥、鲚鱼、飞廉、铜鸟、三苗、三才、三光、二灵、二蛇、二龙、一法和一正。

也有说法称颛顼有传世之子二十四人,名老童、伯服、中骗、驩头、淑士、三面、季禺、魍魉、虐鬼、小儿鬼、穷鬼、梼杌、穷蝉、苗民、苍舒、敳颓、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称等。

《搜神记》云:“昔颛顼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若水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儿鬼。”

颛顼儿子魍魉(出自《独断》)

颛顼的嫡系血统有伯服、淑士、老童、叔歇、中、騹头等。此外还有穷蝉(出自《大戴礼记·帝系篇》及其《史记》)

《世本·帝系篇》颛顼娶邹屠氏之女生苍舒、陨鼓、祷戴、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八子。此八子俱贤,后世称为八恺。

《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左传·文公十八年》称其有不才子“梼杌”。

也有说法认为鲧为颛顼之子,但也有说法认为鲧为颛顼五世孙。

也有说法称颛顼的女儿是九头鸟,能食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