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大唐金乡县主展(1 / 1)

唐代金乡县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孙女、滕王李元婴的女儿,就是《滕王阁序》里那个滕王;她出生的时候是唐高宗李治的堂妹,去世的时候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姑奶奶,最终生命定格在71岁。她生活的那个年代正是唐初政治局势风云突变、波谲云诡的时代:从武后专权,废中宗废睿宗,武则天称帝,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一直到先天政变,一个接一个城头变换大王旗!在这样的背景下,金乡县主是旁观者还是参与者?起过什么作用?这背后有多少故事?在这次展览中并没有表现出来,这个展览仍旧和其他类似的展览一样,是以唐代贵族生活为主,从服饰、鼓乐、游猎这一类生活场景展开的。

金乡县主生前住在长安城的安业坊,就是现在SX省体育场的西面、南二环以北这个地方。

金乡县主墓是夫妻合葬墓,只有一个墓室,三个天井,从形制上来说不是最高等级的(上官婉儿墓是五个天井),主要是她的丈夫比县主早逝,墓室是按照她丈夫的品级来定的,她的丈夫只是一个五品官,所以墓葬规格不高;但他的丈夫却也不是等闲之辈,能娶到公主,肯定也是豪门,实际上虽然他丈夫只是一个五品官,却是北周开国功臣于谨的孙子,和李渊的父亲李虎,那是同僚战友,所以这场婚姻绝对是豪门对豪门,门当户对的。

金乡县主的墓位于西安东郊灞桥,这个地方,曾经多次发现过隋唐墓葬。这个墓是砖厂在取土中无意中发现的,实际上也已经被盗过了,里面那些能表现盛唐风采的金器银器玉器等等都没有多少,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件花钿,大概是黑马咕咚盗墓贼没有划拉走;剩下的就是一些盗墓贼不太看得上眼的陶俑了,这次展览大部分的展品就是墓中出土的这些陶俑。

墓中出土的陶俑,主要就是展现县主生前日常的生活,文官俑和武官俑体型较大,大概是县主生前的属官或侍从;有一些手持乐器的乐师、杂耍的艺人;还有一些高鼻深目、架着鹰牵着骆驼的,大概是县主的奴仆。武官俑双手握在胸前,表现出一种悲戚之色,形象非常生动。武官戴的帽子叫鹖冠,鹖就是褐马鸡,这种动物是中国特有的,现在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比较好斗,一旦斗起来不死不休,古代常用褐马鸡来表现武将的英武,比如武将头盔上盔缨,据说就是用褐马鸡的尾羽做成的(还有一种说法是用褐马鸡的血染红的)。另一个文官俑的形象就看起来显得比较卑谦了,两肩内含,上身微微前弓,小心翼翼又似乎有点讨好的神情惟妙惟肖。

有一个击腰鼓女俑算是比较独特的,这应该属于乐伎俑,女鼓手骑在马上,正在击打前面的腰鼓,头部倾斜着,似乎正在倾听乐师的旋律,头上戴着的是一个孔雀状的头饰,这在以前出土的乐伎俑中是比较少见的,我甚至怀疑现实中有可能是真的一只孔雀。另外还有一些狩猎俑也比较生动,这些狩猎俑看起来大部分是胡人,有驾着鹰的,有牵着猎犬的,也反应了当时胡人的地位和特长。

还有几件乐伎俑,他们手中的一些乐器很多已经失传了,比如箜篌,后来在日本才见到实物。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骆驼俑、动物俑等等。这些陶俑必定是写实的,可以让我们看到唐代官员的装束和贵族的日常生活。

大唐盛世现在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或者说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这个关于大唐的展览自然也吸引了非常多的参观者。作为唐代两都之一的西安,更是话题中的中心,无论是唐代的大小雁塔,还是现在新建的仿古建筑大唐不夜城,以及走在大街上、身着唐服的美少女们,似乎处处都在展示着大唐盛世的荣光。

实际上,这些唐代权贵们的生活在大多程度上能代表唐朝社会普遍百姓的日常,是根本不用怀疑的;丝绸的衣物,别说是普通百姓,就是官员也要分等级,才能有资格穿着;西域的葡萄、胡人这些东西,别说普通人家和殷实富户,级别不够高的官员也根本不配拥有;唐代的长安实行宵禁制度,夜晚的大街上,除了巡查的士兵,那是一个人影也没有,更别说什么不夜城了。

现在,身处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气氛中,津津乐道于这些唐代权贵的豪华生活,恍惚中,我们似乎已经身处大唐盛世之中了,给人一种西安即长安、长安即西安的幻觉,好像回到大唐,人人不是公主就是宰相,大概没有人想到自己回到大唐去做个卖炭翁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