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围城(十一)225(2 / 2)

只见郑辰理抬头望向城楼,目光与郑辰玦相遇,虽然看不清对方的脸,但两人还是锁定了对方,静静互望如同时光凝滞了一般,只有两人自己知道,这目光中有多少兵戈多少波澜。

论起年纪,郑辰玦比郑辰理还要大上一岁。对于这个几年方能见上一次的太子堂弟,那时候郑辰玦倒是对他大有知音之感。

身为楚王的郑景儒每次带着一家老小回京朝觐,都会住在皇宫东北五里处的楚王府,那是他就藩前一直居住的地方。为了显示与帝王一家亲近,郑景儒每日都要携王妃和儿子们进宫与弘文帝一家叙旧攀交情。

在回京的一个月中,郑辰瑞兄弟几个轮流做东以各种名目组织聚会,邀请京城的贵胄子弟特别是太子郑辰理出来一起宴饮看戏骑射斗物。郑辰瑞对这些并不感兴趣,又不好拂了几个堂兄的好意,十次有六七次也是会参与的。郑辰瑞、郑辰璞他们两个比太子郑辰理要年长上几岁,喜好也相差甚远,并不十分投机。

郑景儒长久以来的各种谋划郑辰玦并不知晓,此时只道是父王看知感恩重亲情,便按着父王的要求多与郑辰玦来往。而两人年纪相仿,二人都偏爱一引起诗词经典,尤其爱弈棋。这两个聪明人的棋力却是一般,不过并不妨碍二人凑成一对好棋友,经常对弈一坐就是几个时辰,等二人精疲力竭地结束一场势均力敌的棋局,便会取笑对方为“臭棋篓子”,而后相视笑。

郑景儒长久以来的各种谋划郑辰玦并不知晓,此时只道是父王看知感恩重亲情,便按着父王的要求多与郑辰玦来往。而两人年纪相仿,二人都偏爱一引起诗词经典,尤其爱弈棋。这两个聪明人的棋艺却是一般,不过并不妨碍二人凑成一对好棋友,经常对弈一坐就是几个时辰,等二人精疲力竭地结束一场势均力敌的棋局,都会取笑对方为“臭棋篓子”,而后相视哈哈大笑。

十年余未见,对于郑辰理的长相郑辰玦有些模糊不清了,只记得他身材修长脊背挺直,言行举止中时时会显露意气风发的神态,可接人待物又有着一股子泰而不骄的意味。郑辰玦心中又羡慕又有些嫉妒这位堂弟,同样是嫡子,堂弟被父皇这般信重早早立为储君,而自己父王则是偏爱二哥更多一些,对自己则总会说那句:“多跟着你二哥学学!”

郑辰玦还记得十年前那个正月天气极暖,京城里的杨柳早早便有发芽的迹象,二哥郑辰璞最好武,便邀着大伙一块去京郊庄子射柳投壶。大正月的杨树枝条上的小芽尚未冒出尖来,郑辰璞便命下人将绿色的轻纱裁成柳叶形状挂在枝条上,让在场的众人来射。一向温文尔雅的郑辰玦射术却是有如神助,百步之外矢不虚发,还常有一箭射穿几片纱叶的情况,战绩远超在场的所有儿郎,连以骑射为傲的郑辰璞虽然也是望尘莫及。郑辰玦看到郑辰璞脸上的假笑渐渐挂不住似要抽动起来,心中暗暗好笑,一向心高气傲的二哥呦,殊不知技术无穷人外有人。

城楼下,身骑黑马的郑辰理并不将视线转开,只是执马鞭的手慢慢抬高,当马鞭停在最高处时,身后的千军万马突然爆发出三声呐喊:“必胜!必胜!必胜!”

这突如其来的似有雷霆万钧之力的声浪冲入耳膜,只震得郑辰玦脑中嗡嗡作响,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一步。郑辰玦深为自己的怯懦的一步感到自责,当他看到身边的李恪也是面色灰白,扶着长刀的手微微颤抖,双侧太阳穴高高鼓起,显是当下紧紧咬着牙关,郑辰玦心里这才好受了一些。

几声呐喊之后,光复军开始有序地向前推进,几堆稻草被扒开,露出藏在里面的红夷大炮,丈余长的铁制炮筒打磨得油亮,在阳光下映射出冷冷的光,共有六门大炮。

“是浙地的海防大炮!”郑辰玦瞳孔紧缩,倒抽一口凉气。

自前朝大衍王朝,海上的倭寇日渐猖獗,时时侵扰鲁地、江浙、闽地东部沿海,抢掠财物俘掳人口无恶不作。弘太祖登基后,建立了定中、平北、镇东、安南、靖西五支大军,其中镇东军的海兵战船时常在近海区域巡逻,倭寇吃了几次大亏后,便将劫掠的重点南移至江浙、闽地一带。弘文帝在位时,在东南沿海口岸修建了不少炮台,可惜没能建成像样的海军,倭寇掠边打一次换一个地方,并无规律可言,因而无法完全剿灭,尤其在闽地地广人稀,寥寥几个炮台并不对他们造成什么威胁,使得他们更加嚣张,盘踞在闽地以东星罗棋布的岛屿上,且规模越来越大。看来这是去年夏天克复军拿下浙地后,将一部分大炮拆出来转移至晋地,这次趁定中军包围京城的时间,从晋地运来正京城外的。

每门大炮由二十余名兵士推着,很快推至阵前,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炮兵们忙着填装炮弹、铺设引线。李恪上前来请:“此地危险,请殿下暂且避一避!”

有了上次险被定中军火炮击中的经历,郑辰玦倒是没有再坚持,道:“李将军,炮攻之时让兵士们隐蔽好,一定要减少伤亡。”

“是!”李恪护送郑辰玦下了城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