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围城(四)218(1 / 2)

间隔三日,郑辰玦再次提审程柏蘅。

程柏蘅身着那身新的赭色囚服,以往散乱的头发梳得极是齐整,头顶发髻被一根白玉簪挽住,长眉入鬓,双眸灵动,虽衣服宽大并不合身,但整个人还是隐藏不住的挺拔修美。

郑辰玦眉间仍有掩饰不住的疲倦,但神情不再像以往几次那么紧绷,显得轻松又温和。

这次仍是程柏蘅先开口,她一进刑室便问:“太子殿下,王瑶可好?”

郑辰玦一愣,没想到程柏蘅会问出这样的话,便道:“昨日是六弟的头七,六弟妹将王瑶赶了出来,说她既不是六弟的侍妾,也不是家中的下人,六弟妹一个未亡人不能留一个亲戚后辈在府里。可王瑶她已经怀了六弟的血脉有三个月了,在正京她无处立足,便求到了孤的府上,戚氏便将她留下了。”

程柏蘅道:“早听说太子妃宽厚良善,她进了贵府,算得上是个好去处。”

“你这是在关心王瑶?据孤所知,你被京防司捉拿正是王瑶所为,她对你可不是这般心平气和。”郑辰玦问。

“同一个屋檐下生活过,吃过同一口锅里的饭,喝了同一口井里的水,她孤身在外,还是望她好的。她如果怨恨我,那是她自己意不平,而我却是没什么好怨恨她的。”程柏蘅面上淡淡的,她转了个话题:“这两日我听到城外的炮火少了,原来每日总要响几十炮的,尤其今日一声炮也没响。他们攻城也少了吗?”

郑辰玦暗暗好笑,他们二人一个是太子,另一个是反贼,一个坐着,另一个被铁链捆着,一个本是来提审犯人的,另一个是被审的,几次以来却如同熟识的朋友般谈话,这感觉真有些奇怪。他压住笑意,道:“孤今日登城楼察看过,定中军的火药应该是不足了。今日白天他们只是从西城门小规模进攻两次,很快便被京防司的人打退了。我看,定中军后继无力,已是强弩之末了。”

程柏蘅道:“不然。”

郑辰玦诧异道:“何以见得?”

程柏蘅道:“定中军兵马十二万……”

“这你就不懂了。黄谦能调动的兵马最多六万,他的副将都是父皇派过去的心腹,因此定中军的半数兵马他是调不动的。”郑辰玦打断她的话。

程柏蘅微微一笑,道:“殿下,请听我说完。”

郑辰玦也觉得自己有些失态,便道:“好,你说。”

“定中军十二万兵马,如果此次围城来了六万,那其余的六万在做什么?”程柏蘅缓缓道来,却令郑辰玦的背上瞬间冒出了冷汗,叛乱之前一天,兵部的人倒是策反了黄谦身边几个部将,要他们在定中军起兵之日刺杀黄谦。兵部之人也曾向弘昌帝安插在定中军的十余个将领捎了信,让他们一定要反对黄谦造反。定中军开始攻城那日,被策反的几个部将被砍了脑袋,大概是因为黄谦发现了有朝廷的人暗中接触定中军的人,那么那些领兵的将领岂不是也危险万分?这些天城里城外这些破事将自己的精力全部占满了,竟然漏掉了这重要一环!

“黄谦在定中军浸淫了近二十年,做总兵也有十年了,在大军中的根基不是调换几个将领就能动摇的。如若不然,这些天他领兵来攻打京城,能放心将其余的六万兵马留在自己的背后?不论暗杀、策反、离间或是正面交锋,他定然有解决这些将领的办法,不过这需要一些时间。”程柏蘅见郑辰玦的面色越来越难看,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如果我是黄谦,则会一边领兵攻打京城,一边解决掉与自己并不同心的其余将领。待‘后院’之事解决完毕,攻城这边也要作出山穷水尽之势,待京城内粮草耗尽,军心民心俱是不稳之时,便集结所有兵力发动全线进攻,一举拿下正京城,自己做个皇帝岂不快哉!”

郑辰玦握紧了拳头,道:“孤竟疏忽了此节。程柏蘅,你到底是敌是友,为什么一次次帮孤谋划?”

程柏蘅眉毛一挑嘴唇微勾,道:“我是敌是友,任由殿下自行判断。”

郑辰玦却不肯罢休,道:“你是叛臣程怀北之女,十年前太子谋反时你仅六岁了,随父亲逃出正京之后隐姓埋名在山村生活。四年前你们父女二人救了前往皇陵祭奠的魏王郑辰琮,之后你们护送郑辰琮到了汉中。你在道观修行两年后,秘密来到正京投奔做谍报的郑辰琮,来京后你结识来京的西羌九王子赵卓,你与赵卓一道将前往西羌和亲的嘉慧公主害死。再之后你被郑辰理封为长宁郡主,前往西羌和亲。不过西羌发生了内乱,赵卓最终娶了帮西羌平息内乱的大嫂。程柏蘅,这一回你躲不脱了,你必须要告诉孤你们的图谋,你在正京城的同党还有多少,郑辰琮在哪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