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围城(三)217(2 / 2)

程柏蘅被押回牢中不久,狱卒端来一个托盘,里面就放着郑辰玦留下的那支玉簪,还有一把干净的木梳和一套新的粗布囚服。程柏蘅将那簪子举在眼前,这是用上好的羊脂白玉雕成,通体莹润剔透,簪头上的云纹是镂空的,在黑暗的牢房中似乎发出幽幽的光亮。

虽有朝廷的诏令,但郑辰玦的征粮之举还是遇到了不少阻挠。正京城的各贵戚权门觉得凭自己的能力搞到了一些粮食以供全府上下这么些人口吃饭,凭什么郑辰玦上下嘴唇一碰自己便要将粮食交上去?

不过,若论权势手腕,普天之下除了皇帝又有哪个能比得上郑辰玦?于是郑辰玦先是将自己府里留下一天的量,其余粮食全部上交粮库。之后又亲自带人先后去了闹得最厉害的安国公府,新任殿前司都副点检冯晋鹏展开大满粮仓的帐簿,上面赫然记着前日安国公府领粮五十石的记载。老安国公身着朝服站在府门前,吹着雪白的胡子大吵大嚷:“我老宋家世代簪缨,死在战场上的儿郎不说上百,二十个总有了吧。郑家江山得保,怎么能离得了我老宋家的赫赫战功?可如今是什么世道,你们郑家子孙的内乱都闹到京城门口了,不知哪天就要打进城了,难道我宋家全府上下想吃个饱饭都不成了吗?”

郑辰玦平心静气地向安国公解释,正京城墙又高又厚,逆贼没有一个月是打不进来的,何况镇东、平北二军很快便要赶来支援。这些时候要先将余粮全部收归朝廷的粮库,再每日按人口定量发下来,这样以来才可保住全城人的性命。

安国公骂道:“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吗!我宋府总有两百多口人,还分不到这点粮食吗?”

郑辰玦温言道:“现在城里粮食实在短缺,还得统筹分配,老国公家若有二百人,每日可分粮食六十多斤。老国公高风亮节,还请将粮食交上来。”

安国公道:“太子殿下,你倒是亲自来我府里收粮,你府里可将粮食都交上了?”

郑辰玦道:“不瞒国公,孤的府里共有主仆一百五十六人,亲兵五百人,原先储有粮食四十石,除了留下了一日口粮二百零五斤之外,其余的全部上交了。老国公如若不信,可亲自带人去孤的府里搜,如果多一斤米粮,那这个太子孤便也不用做了。”

安国公仍不肯退让,道:“老宋我戎马一生,数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如今都六十多岁了,一天半斤粮食都不让我这把老骨头吃饱饭吗?”

郑辰玦道:“老国公,孤是去过你府里园子的,园子里种了不少菜蔬,养了不少鸡鸭,那如月湖中的嫩莲子也该收不少了,还有湖鱼、莼菜、茭白、芋头,怎么会饿着老国公的肚子?只需过了这个月,等大兴、大丰粮库的粮食调过来,孤定会十倍奉还老国公。”

无论郑辰玦如何归劝,安国公仍是不肯。郑辰玦便谴陆双运跑了一趟皇宫,不到半个时辰陆双运带回一道降爵圣旨,圣旨上说,降安国公为定国侯,如若一个时辰后仍不上交余粮则继续降为安国伯,再过一个时辰不交则降为安国子。如此一来,安国侯才灰溜溜地着人搬出了家中粮食,不但交了从朝廷粮库冒领的五十石粮食,还交了家中储下的粮食七十四石。

紧接着,郑辰玦又去了南昌侯府,南昌侯为赵贵妃的父亲,他也是如何也不肯交粮的。很快又有一道圣旨来临,南昌伯也乖乖交出的余粮。

有了这两家做样子,之后的收粮便快得多了。此外,郑辰玦还查出了几家偷藏起粮食的,自然也有给他们削官降爵的旨意跟来。

只两日的功夫,正京城权贵之家、各大商行、粮店囤的米粮全部收了上来,统共收了一万一千多石粮食。与此同时,向百姓发粮也同时进行着。

发粮是件令人头痛的事,怎样不漏一人,又怎样不使人冒领,这都是些繁难的问题。不过户部的大官们被抓入狱,剩下的尚未查到头上的小官们此时使出浑身解术不眠不休地来想法子和做事,好使自己戴罪立功,将来查实了自己的的小贪小腐,也不致于下大狱。

每日天还不亮,粮库外的街道上便排满了人,一直排出好几里去,有殿前司持刀的兵士维持秩序,任他哪个也不敢大声中青宝喧哗,哪个也不敢乱挤乱拥。等粮库大门一开,户部官员便拿着户藉黄册走出来,分粮便开始了,唱名、核对人口、画押、上称……很快里长便将本里乡亲分得的粮食给背回去,不到巳时,家家户户的炊烟便停了,各种灰灰菜粥、苋菜粥、桑叶粥、榆叶粥纷纷端上了桌,女人也从角落的腌菜坛里捞出一碟腌好的咸萝卜,之后大人孩子坐在桌前夹一根咸菜条,“吸溜吸溜”的喝粥声次第响起。

此时,城外喊杀声震天,城内倒是这样一副如此平静安然的场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