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改稻为桑(二)(1 / 2)

赵贞吉辞了福王,便立刻马不停疾的赶到吴县县衙,开始同王文玄清点抄没吴县三位富商的所有财物。

随着两大箱账册被人搬进大堂,王文玄望着这些厚厚的账册,不由吃了一惊。

他想不到,不过几位商人,家财粗略算下,足足有二十万两白银之多。要知道普通人一年花哨也不过十几两银子,而这些地主富商动辄则有上万两的家产。

“王大人,福王殿下让本官将抄没吴县三位富商的家财全部交给你,这改稻为桑也是由吴县开始试点,之后再推广到其他诸县实行。

王大人,就请辛苦一下,一切都是为了朝局,为了皇上。”赵贞吉正色道,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

“赵大人放心,下官自当竭尽全力。”王文玄一拍胸脯,保证道。

他心中也没谱,现在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

关于具体实施方案,福王殿下已经向他阐释,但他却有些听不懂。

尽管如此,王文玄知道自己此刻只能迎难而上。他在翰林院读过几年书,现在好不容易跟着殿下,自然想要讲差事办的完美一些。

赵贞吉欣慰的笑了笑,拍了拍王文玄的肩膀,说了几句鼓励的话,便头也不回的出了县衙。

此刻的他已经疲惫到了几点,这几天着实有些过于劳累,他都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以至于赵贞吉感觉自己连休息时间都没有,向这位福王殿下的门人交代完一些注意事项,他也总算能够好好休息一番。

王文玄送走赵贞吉之后,便独自坐在县衙之内,开始拿起一旁的书册学习。

“信用经济。这是什么意思?”

王文玄看着福王殿下交给自己的书册,这几个字他都认识,但放在一起,却不知道对方到底讲了什么。

这些内容,他反复看了几遍,但依旧想不明白。

为什么官府要成立一家这样的钱庄,免费替百姓保管钱财之外,每年还要付给对方差息,他有些不能理解。

大明各地的钱庄,替人保管银两,不但要收一笔不菲的火耗费,还不提供任何利息。

王文玄想了想,若是按照福王殿下的设想,这个新成立的钱庄每替百姓保管一两银子便要付出十个铜板的利息。如此下去,即使有万贯家财也不够挥霍。

“我还是再去找福王殿下商讨一番,兹事体大啊!”

王文玄只感觉大脑一片空白,自己熟读二十几年的经史子集,现在完全派不上用场,这种无助,让他不由开始怀疑自己。

王文玄知道现在不是逞能的时候,拿起一旁的账本和几本福王殿下交给自己的书册,便立刻出了县衙,直奔府衙驻地。

吴县县城到处躺满了灾民,几座粥棚前排满了正等着领取赈灾粮的百姓。

一口足够躺下四五个人的巨大铁锅,倒上粟米,混上一些从四处搜集来野菜树皮,加上水,熬成一锅乱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