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改稻为桑(一)(1 / 2)

“回福王殿下,苏州府下辖八县,其中受灾严重的有吴县、长洲、常熟、吴江四县,这几县的百姓需要官府救济。昆山、嘉定、崇明三县和太仓州则受水患影响较小,百姓存粮尚可,只要稍加救济便能够熬过这个灾情。”赵贞吉缓缓陈述道,一副胸有成竹,他对这些受灾州县的实情了如指掌。

这八县他都亲自去看过,每个县的受灾实情他也已经做到心中有数。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赵贞吉自然留下任何一丝隐患,灾情处置不妥,一但激起民变,他赵贞吉只有榄送京师的下场。

“前日我来时,胡文川告诉我,苏州府的粮食只够灾民吃半个月,半月之后该如何?”

朱载堃回想起原苏州知府胡文川的回话,不由心中开始担忧。

“苏州府的粮食只够十天,十天之后若是没有新的粮食运到,后果不堪设想。”

赵贞吉面露难色,他之前不过一个小小户部侍郎,用尽全力也不过筹集万担粮食,但那里赶得上数十万灾民得消耗。

“那还有五天的粮食呢?”朱载堃疑惑道。

“浙江今年倭患严重,朝廷命令南直隶替浙江筹措军粮。苏州府府库的确还有十五日的存粮,但军粮万不可动。灾民没了粮食打不了死几个人,可若是浙江没有了军粮供应,到时死的便不是几个灾民。”赵贞吉无奈道,有理有据。

南直隶作为朝廷纳税大省,赋税繁重。

下辖十四府四州,军粮分配到每个州府都是有定数的,但谁料想苏州府内的吴淞江突然溃堤,这立刻便让原先的存粮有些捉衣见肘。

“朝廷的赈灾粮呢!户部应该已经开始运粮过来了吧!”朱载堃立刻询问道。

苏州府大水的折子,皇上已经看过,按理说户部应该已经筹措粮食赈灾。

“这几年各省都有灾情,苏州府的灾情虽然不轻,但远不到饿殍满地的程度。朝廷命南直隶自行筹粮赈灾。我早已向南直隶户部递过奏折,但至今还未得到消息。”

赵贞吉只感觉头大,南直隶户部压了他的奏疏,他也没有办法,早前还去找过同僚,但依旧没借来粮食。

“先派人去抄了胡文川和贾鹏二人的家,拿他们的家产充当资金,向外省购置粮食,用来赈灾。

百姓现在应该已经开始买卖良田,先派官府去将这些参与买卖的良田全部扣下。”朱载堃一脸冷漠道,一句话便决定了胡贾两家的命运,既然贪了修河款,不吐出来怎么行。

“抄胡贾二人的老家倒是轻而易举,只是这扣押买卖的良田,实在不符大明律法。”赵贞吉为难道,实在无法实行。

这些参与买卖的良田,都有官府凭书,官府已经收过税赋,此时扣押田地,这与大明律法相背,万一由此激起民变,那后果不堪设想。

“那就去查这些买卖良田的富商,这其中的度,你自己把握。必要下,可以打着本王的旗号。”

朱载堃眼中闪过一丝凌厉,非常事当行非常手段。

上下挥霍无度,便掠夺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

“下官遵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