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奏疏(2 / 2)

嘉靖睁开双眼,拿起一旁的节仗,挑起帷幕的一脚,看着静静等候的吕芳,轻声问道:“内阁今日是谁当差。”

“回主子,是严阁老当值,其余几位阁老,今日结伴去了裕王府,为裕王庆贺去了。”

“听说朕的两位儿子一大早就去了裕王府,真是勤快。”嘉靖斜靠在台阶上,平静的说道,脸上流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轻笑。

“这是我大明朝的第一位皇孙,两位王爷前去恭贺,实属平常。”

作为陪伴嘉靖几十年的吕芳,自然明白对方的想法,陛下是吃醋了。

嘉靖笑了笑,接过吕芳递过来的奏疏,仔细的看了一遍。

“胡宗宪还要抗倭,扫清东南沿海的倭寇,改稻为桑的事不能让他一个人干了。浙江的布政使和按察使是谁,改稻为桑的事交给他们两去负责。”嘉靖帝皱着眉头,不满的说道。

“回主子,浙江现任的布政使郑泌昌,按察使何茂才。”吕芳恭敬的回答道。

“把奏疏拿给裕王,让他看看。还有,让严阁老下差吧!都八十的人了,就不要苦熬着了。”

嘉靖放下奏疏,望着头顶的巨幅神像,长叹一声。

“是,主子。”

吕芳唤来一旁的小太监,仔细吩咐一番,便让对方去通知严嵩下差。

裕王府内,众人正弹冠相庆,气氛更是火热无比。

朱载堃听着严世蕃的赞美,一时间沉迷其中。

清流党的几人,则有些不屑一顾,自顾闷头喝着茶水。

就在众人讨论的热火朝天,裕王府的门房再次走了进来,对着朱载垕附耳小声说道:“宫里来人了,说是陛下有奏疏交给王爷,让您亲自过目。”

“知道了,让送疏的公公喝杯茶水再走。”

朱载垕接过门房递来的奏疏,正襟危坐,细致的端详起来。

朱载堃看着裕王手中的奏疏,陷入疑惑,一旁的景王同样有些好奇。

徐阶盯着裕王朱载垕手中的奏疏,颇为吃惊,这是内阁昨夜加急拟好的奏疏,怎么被陛下送来这里。

徐阶不动声色的提醒一旁的高、张二人,三人瞬间陷入沉默。

裕王仔细的看完了奏疏,心中掀起轩然大波,看了坐在一旁的朱载德和朱载圳一眼,便随手将奏疏放在桌子上,开口道:“父皇给我送来一道奏疏,是内阁昨夜加急拟好的。既然徐阁老在这里,就由他细致说一下吧!”

徐阶见裕王提到自己,便立刻站起身来。

“这道奏疏,是关于浙江改稻为桑的事情,国库去年落下了亏空,内阁便想出了如此一个法子,算是弥补亏空。”徐阶简单介绍道,给几位王爷解释其中缘由。

朱载堃闻言不由有些吃惊,他有些不明白自己的父皇将这道奏疏拿给裕王干什么。

凭借他对自己父皇嘉靖的了解,对方绝对是知道,自己和景王今天也是在这里的。

也就是说,自己的父皇,是想让他们三人都看到这份奏疏。

朱载堃看着清流党的几人,见对方沉默不语,开始暗自揣摩起嘉靖的深意。

“父皇为什么要让他们知道这件事,想让他们三人在这件事做些什么,以及做到什么程度。”

朱载堃看着屋内沉默的几人,不由为自己的猜想而感到害怕。

他对这位十几岁便登上皇位,靠着一手大礼仪之争将群臣玩弄股掌之间的父亲,深知对方的恐怖之处。

十几年不上朝,依旧牢牢把持朝政,平衡之道在嘉靖手中玩出了花。

“载堃,你怎么看!”朱载垕转头看向一直沉思的朱载德,询问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