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求贤76(2 / 2)

“两汉察孝廉、举秀才,以德为先;魏武求贤若渴,唯才是举。朕蒙昧贪心,欲树德者,用才者,德才兼得,使朝野无遗贤漏才。”

“朕以为,有德者可以其教化天下,有才者可使其治政理事,皆能顺其所能。人活于世,不是蠹虫,总有一二用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必苛求。”

“姜尚之才,逢周文得以用,李斯之功,谏逐客为始。周王不巡渭水,难兴周业;秦皇尽逐六国之客,焉取天下?”

“是故,贤才埋于土,明君拭其尘;君王遭昏厄,能臣谏醒神。今朕欲以明君自比,试拭尘土,又恐有时昏厄,求取能臣。”

“望天下之德才,能解朕五内之焚也!”

“今朕于洛城,欲兴馆舍,名翰林。举考核选用,得贤才,以翰林名之。”

“有朝一日,望朕能言,天下之才,尽入朕之彀中矣!”

诏书之上,并留下亲笔落款。

当天,对诏书的证明。吏部府衙,张贴了榜文。

为国招贤纳士,任贤选能,有才之士皆可报名入选。

才盛者,高官厚禄,出入公辅,不在话下;才稍乏者,为小官小吏,亦能尽其才。

又言考核分为两关。

第一关,报名考核:不限籍地、年龄等,良家子自认有才学者皆可报名,由吏部尚书、吏部郎两位吏部官员现场考核,顺利过关者将分发通过证明;

第二关,最终考核:成功通过第一关者,将由陛下亲自出题,阅审,选其能者,馆舍翰林,再授官任职。

这架势一出,因追赠平反甚嚣尘上的洛阳城,立马更沸腾起来。消息顿如同旋风,飞旋整個洛阳城,甚至很快就飞出洛阳。

次日,吏部尚书郑球、吏部郎傅宣便如期出现。

二人携十数名府吏,在吏部属衙前,摊开了十几张高脚窄边的胡床。

这第一天,应者寥寥。

人们都在观望。有陛下诏书,又有吏部出面以身证实。大多数人都已经确其真实,但这种方法简直闻所未闻,前无所鉴。

谁也不想当出头鸟。

对显门子弟来说,相比机会,他们更重名。家族出身所赋予的进阶之机,并不缺乏,所以不打算临街尝试,掉格调。

对于寒微之士,他们比起显门来,其实更重名声。士族重名,是要保持家门高格。而寒微者,他们发迹唯有养名一途。于是出于同样缘由,他们与显贵子弟一样沉默。

第二天,消息再次沸腾起来,甚至掀起了更高高度。

陛下出宫,亲来到吏部府衙门前,坐镇半日。

司马炽听闻第一日的情况后,就有些坐不住。

大招放空了?

所以,他连忙亲自现身来寻找缘由。

此前,傅宣曾提议道,“臣以为,众人有顾虑之故。不若,使些人,安排应试,拟为标榜,打消众人顾虑?”

也就是找托啊!

这招式见效快,但弊端也大。若是后面被人捅出来,可就毁了名声。

司马炽沉吟,最终还是决定,先自己现身,亲自站台背书。看看有没有效果?

他的身份比找托,应该更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