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吴士77(1 / 2)

司马炽亲自出面,效果终于好了些。但还是有限。

而且收到这天报名的名单,他也不禁皱眉。

多是寒门士人出身。连州郡地方豪门都不是。不过想想时间,地方上应该还没有得到消息。

司马炽忍不住有点唏嘘,自己是不是太急了?

他搞出这点,会不会让那些人认为是对九品的革新?

不过他转念一想,应该不至于。

九品制度运行至今,近九十年,底蕴已经形成。不过,也还没有达到东晋那种,被垄断,彻底沦为世家工具的程度。武帝以来,出身寒微的高官依旧比比皆是。

但至少已成为世家大族手里的保底。只要不去动九品,取消九品,不会让大族们抱成一团,引发过多反弹。

而且,在这个基础之上,多些选官途径,反而会让他们更加满意。哪怕后世科举制霸,还有荫官、赠官、捐官等等各式复杂的途径。

就像九品推出后,原本冷寂的察举制度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又吃香起来一样。

因为九品的适用范围太广了,所造成的内卷很可怕。只要这个门第被评了品级,整个家族就有了做官的理论可能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察举秀才孝廉一年才那么几个人。

做官就是这样,位置是有限的。你做了,我就没得做。人数太多了不好,人数太少了也不好。前者如九品,后者如察举。

所以,察举到了后汉,就虚假成风,于是有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所以,九品到了东晋,也有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都向着垄断进阶。

对于考核,其实也不是司马炽从后世照搬。而是前面已有先例。

后汉顺帝时,对察举制度推出了改革,叫做“阳嘉新制”,就增加了考试考核的标准。

至于为什么很少人报名?司马炽认同傅宣所说的顾虑。

不愿意踏足他与司马越之间的争权夺利。

随着他推出追赠平反这个操作,不光明眼人,哪怕后知后觉者也都看明白,皇帝不是木偶,有亲政的念头。哪怕没这個念头,只要不是木偶,有自己想法,就免不了会与太傅产生摩擦。

司马炽心中猜测,恐怕现在很多家族都在评估,他与司马越之间的摩擦,到底会到什么程度。然后根据这个程度,来筹划参与多深。

想通了这些,司马炽不再着急。

他本以为追赠平反能让一些家族对他产生好感,所以借机再搞这个操作,收拢一波人才。

看来,有点小失算了。

权力,看来还是别谈感情。

不过不要紧。他搞这个,还有其他的目的。就是西州士人。

不过他也有些担忧。后续西州士人报名太多,说不定会引发地域之争。

然而,他再看看时间。已经进入四月。

这些马上都会是小事!

果不其然,想什么就来什么。

次日,司马炽再将选才一事,加了把火。

考核日期定下。一个半月的报名时间,两个月后准时考核。也就是六月初十。

然后,司马炽就收到了刘舆回京的消息。

刘舆不光自己从江南回来,还带来了顾荣、纪瞻、周玘、陆玩四人。

这让司马炽很惊讶。别人他不记得,但他记得历史上,周玘是没到过洛阳的。

他转念想到刘舆。恐怕周玘他们是不敢不跟着一起来。

既然来了,他也不客气,自然要召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