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求贤76(1 / 2)

紧接着,司马炽又连下三份诏书。事关之前落子的周处、贾浑和孙拯三人。

周处的谥号已经落定,为“忠孝”。

司马炽亲笔书写了“忠孝之家”四个大字。遣使往江南义兴,予其门第进行表彰。

贾浑和孙拯的事迹,经过司马炽授意,如今在洛阳也广有传播。

于是,诏书上,对贾浑的事迹认定,“前介休县令贾浑及其妻宗氏,为国尽忠。不畏生死,保全气节,誓死不降贼寇,追谥夫妻为忠烈。”

司马炽再亲笔书写,“忠烈之家”四个大字,封其子嗣为“晋室忠烈门第”。遣使往其家,其子嗣中,长者,朝廷征召之,幼者,朝廷抚养之。

对于孙拯,及其门人费慈、宰意,也有认定,“为友者,义也,为人者,正也。为天下存正气,此三人者,当名青史。追谥三人为义正。”

司马炽亲笔书写,“义正之家”四个大字。遣使往其等家中,征召其等家族贤者。

三人事迹的尘埃落地,也让事情开始有了变化。

之前人们只着眼重臣,或怀疑陛下邀买吴人,但现在贾浑和孙拯两个小人物的事迹,也被抬出。这让更多人,看到了希望。

八王之乱中,发生了太多悲惨的事情。受伤害更多的,还是小人物!

现在看到陛下透露出了这个意思,蒙受冤屈的家族,无不上书或请托朝臣表言,为自家亲人伸冤平反,或者赢取追谥的权利。

甚至毫无瓜葛的人也会对冤屈之人打抱不平。或出于真心,或出于求名养望。

之前还出来挑刺反对的声音,再也没有了。

他们也有家人,在王乱中受害。哪怕他们没有,他们人脉牵扯中也会有。这时候,再出来捣乱,那就是犯众怒了。

为了让追赠、平反事情,更顺利,一些人开始声援蔡克,为杨皇后之事说话。

针对此前有人提出的“单独立庙,神位不与武帝同列”的说法,这些人给予了强烈的驳斥。

“杨氏之复,若非,当一如昔日;若宜,则必配食世祖,岂有偏祠别室者?”

“偏祠别室,特为立庙,岂不谓陛下以私恩推崇母子之道?”

“此苟崇私情,有亏国典,则国谱帝讳,皆宜除弃,匪徒不得同祀于世祖之庙也。”

世祖是武帝司马炎的庙号。这意思就是,你们既然赞同杨皇后恢复尊号,又不愿意她配食武帝。这是骂陛下只是以母子私亲,而不顾国家大典吗?

利益相关,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驳斥的队伍。

司马炽看到风向,正式下诏:恢复杨芷皇太后尊号,入太庙配食武帝。

收取天下人心的第一步,算是攻克了最难的一关。

次日,司马炽甩出自己准备多时的布置。

原本他想在掌握大权之后,再行此事,但如今这么好的机会,没必要白白浪费。

于是,这一日,陛下的一份诏书,从洛阳城,迅速卷向天下。

诏书名曰,“求贤诏”。

“蒙天地不弃,皇气垂青,朕登祚极位,牧民天下。”

“朕为天下主,守土爱民之责,重任在肩。自临位,无一日不辗转反侧,思,何以中兴朝政,清澄宇内。”

“今有所得,故诏令天下,使天下臣民,皆知朕心。”

“自古受命中兴之君,无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

“今天下乖张,贼寇四起,民不聊生,正是求贤之急时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