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东宫(2 / 2)

所以安抚沐斌也是为了鲜明的表明他的用人立场。

朱棣眼见沐斌一脸感激,心中也十分高兴此子如此知机,便笑着说道:

“此番你有建策之功,朕不得不厚赏,但想及你还年少,不可骤登高位,还需多加磨炼,也好日后再多加任用,此番朕便先存着你的功劳,只多赏赐些财帛之物,望你能在国子监继续求学上进,早日成才为国效力。”

“臣谢陛下隆恩!”

沐斌闻言赶紧谢恩道。

........

翌日,春和宫,花厅。

春和宫乃是太子朱高炽所居之所。

此番花厅之内,他正与东宫僚属杨士奇商议对藏僧哈立麻的封赏事宜。

“父皇已经决定践行沐斌所献的治藏方略,准备册封哈立麻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朱高炽看着杨士奇徐徐说道:“哈立麻是诸多教派中第一个亲身入京面圣的宗教领袖,按父皇之意,此番册封之礼仪需隆重,以示朝廷对乌思藏的重视,也存着做个表率,让乌斯藏其他教派也能遣人入京面圣以示臣服之意。”

“臣知晓,定会协助太子将此次封赏事宜办理妥当。”

杨士奇闻言知雅意,赶紧应声道。

朱高炽闻言满意颔首,在诸多的东宫僚属中他向来欣赏杨士奇,认为此人处理政务干脆利落又性子谨慎,素来不惹是非,他用起来得心应手。

杨士奇见朱高炽心情不错,不由试着询问道:

“不知太子殿下可有耳闻,解学士因为之前便反对变更治藏之策,如今虽然陛下已有决定,可他依旧私下里对此颇有微词。”

朱高炽闻言不由脸有苦色。

杨士奇见状赶紧语重心长道:“臣此番言语,并非要行小人之举,背后议论他人,而是如今虽然殿下储位已定,但汉王依旧夺位之心不死,解学士位列内阁第一人,乃是东宫的有力臂膀,若他非议陛下决定,长此以往,恐会失去圣眷,到那时殿下的处境恐怕会更加困难。”

“杨卿一心为孤,孤又岂会不知?”朱高炽叹了口气,徐徐说道,“我会寻个机会提醒解卿的。”

杨士奇素来知晓解缙恃才傲物,想来朱高炽要说服其人也不容易,但他已经谏言便也无意再多谈此事,相反他见朱高炽脸有尴尬之色不由知机的转移话题询问道:

“殿下,臣听闻,你今日遣内官去召西平侯之子沐斌了。”

“是有此事。”朱高炽闻得此言不由脸色稍好,笑着道,“父皇之前令我设宴款待沐斌,孤今日无事,便遣人寻他来了。”

杨士奇闻言微微颔首,思忖片刻后,徐徐说道:“这对于殿下倒是个不错的机会。”

“此言何意?”

朱高炽询问道。

“殿下,目前东宫较汉王而言,缺少的便是武勋的支持。”杨士奇徐徐说道,“那些靖难武勋多与汉王有袍泽之情,这是殿下不能比的。”

“孤知晓!”朱高炽闻言脸有愁色,低声道。

“但是现在却有一个契机,可以让殿下扭转局势。”杨士奇饶有深意道。

“你是指拉拢沐氏。”朱高炽很快醒悟道。

“是的。”杨士奇应道,随即其人看着朱高炽认真解释道:“殿下也知道沐氏当年因为站队建文帝,与如今的靖难勋贵可谓分属两方,如今正是其处境尴尬之时。而且其姻亲关联定国公府与成国公府,此番西平侯又领兵南征,若有灭国之功,一个公爵是不在话下的,那到时拉拢沐氏便可收拢三座国公府,殿下在军中的势力便也不会比汉王差太多了。”

朱高炽闻言不由若有所思频频点头。

“杨卿所言极是。”朱高炽沉吟良久方迟疑道,“只是孤恐沐氏一遭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其基业又远在云南边疆之地,恐怕不会轻易下场襄助于孤。”

杨士奇闻言也是点了下头,徐徐说道:“殿下的担心不无道理,臣也认为此事不易,但终究是个方法,如今陛下春秋正盛,这往后的日子还长着了,臣只是建议殿下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多多亲近沐斌,日后或许能得偿所愿也不一定。”

朱高炽闻言重重颔首。

随即其人吩咐一旁侍立的内官昌盛道:“你去瞧一下,西平侯之子沐斌可到了?”

昌盛久侍朱高炽,乃是心腹之人,闻言知晓太子十分重视沐斌,丝毫不敢怠慢,应了声后便恭敬的退出了花厅。

杨士奇见朱高炽要宴客,便起身行礼告退,朱高炽将其人送出花厅后,便静待沐斌到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