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东宫(1 / 2)

文华殿。

待胡俨与沐斌先后行礼如仪后,朱棣的目光先是快速的在沐斌的身上扫过。

虽然他因为要议定治藏之策而无暇接见来京的沐斌,但凭着沐氏在大明所处的特殊地位,此时又值西平侯领兵南征,他心中对沐斌自然是有所关切的。

原想之后得空再行召见却不想今日沐斌却随胡俨先一步一同入宫了。

朱棣虽然疑惑沐斌来此的缘由,但心中实在急切得知胡俨所言的治藏方略,便暂且不提沐斌,只是询问胡俨道:

“朕素来知道胡卿乃是敦厚君子,从来不发妄语,此番你入宫面圣,直言有治藏之策献上,朕心中期待至极,望卿速速道来。”

“启奏陛下,此番策论非出自臣之手。”胡俨先是瞧了身旁的沐斌一眼,见此子在圣驾前依旧宠辱不惊,不由大为欣赏,笑着对朱棣直言道:“此番治藏之策乃是西平侯之子沐斌所写,臣不过是借花献佛,存着为国荐才之心而已。”

此言一出,朱棣大为惊讶,不由再次细细打量起沐斌。

而殿中其余众人则纷纷看向沐斌,猜度此子小小年纪,真的在治国之策上有所建树不成?

胡俨也知沐斌年少,此事一时让人难以相信,便直接将手中的策论递给王彦,让其转交朱棣。

朱棣接过策论,快速浏览一遍后,不由微挑眉头,脸上的喜悦难以遮掩,他再次饶有深意的看了沐斌一眼,随即对胡俨问道:

“此间可有缘由,胡卿当向朕言明才是。”

“臣有罪!”

胡俨闻言先行躬身请罪,随即才将国子监广业堂中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

朱棣听闻武勋子弟的不法事,脸上不由显出怒意来,但瞧着眼前胡俨的拘谨不安与对方终究献上了治藏之策,解了他多日的烦忧,不由暂且压下心中的怒意,语气稍缓道:

“武勋子弟桀骜难驯,朕素来是知道的,此番事端也不能完全怪罪卿家,既然对此事,卿家已有处置,朕便不再多言。”

胡俨闻言不由大大松了口气,能够将此事的影响消于无形,免除他的麻烦,他心中自然十分高兴,随即便庆幸今日能得遇沐斌,出得良策替他解围。

胡俨不由感激的看了身旁的沐斌一眼,随即礼尚往来,俯身对朱棣道:

“陛下,沐世子虽然年少,但此策极妙,臣此番携他同来,便是存了为国荐才之意,还望陛下能多加赏赐,以激励天下俊杰之士报效朝廷之心。”

朱棣闻言笑着颔首,随即瞧着殿中其余人等一副欲探究竟的样子,便笑着吩咐身旁的王彦道:

“将策论传递下去,让太子与诸阁臣也审阅一番。”

王彦闻言应“是”。

随即策论便到了太子朱高炽手中。

朱高炽虽然因为气虚体胖,在武事上难有作为,但其人精通治政,粗略看了下策论,便一眼瞧出了沐斌所写策论的精妙之处。

他眼中的惊讶一闪即逝,随即便脸带欣赏的瞧了沐斌一眼,心中暗自嘀咕道:“父皇曾令我宴请来京的沐斌,此番既然此人如此精彩绝伦,我当早些召他入东宫,好好亲近一番才是。”

朱高炽心中有了决断,便将策论递给了身旁的解缙,让此策论在诸位阁臣间相继传阅。

待策论重新回到朱棣手中时,其人不由笑着对诸位阁臣道:“你们认为此策如何?”

三杨中的杨士奇素来知道永乐帝锐意进取,变革治藏之策可谓势在必行,此番便不再犹豫,率先出列道:

“回禀陛下,臣认为此策极佳,’多封众建’,即着重分封和授予教派领袖以僧职,这完全符合乌斯藏政教合一的惯例,而且层层分封,权责地位明确,如此鲜明的等级制度不仅能体现陛下的至高无上,也能很好的羁縻乌斯藏。”

“杨卿此言极是!”

朱棣闻言笑着赞同道。

朱棣见殿中众人无异议,心中大定,随即笑着看向沐斌道:

“沐氏素来忠谨,朕是知道的,京中若再有闲言蜚语,非议沐氏,你尽管禀告于朕,朕自会替你主持公道。”

“臣代表沐氏感激陛下如此信重。”

沐斌知道朱棣此番言语是因为得知了广业堂中发生的事情,知晓了丘松的那番“一臣侍二主”之论,这才要安抚宽慰沐氏。

毕竟朱棣纵然存着提防沐氏之心,也不可能表现在明面上,且此番朝中任用的诸多大臣多有“建文旧臣”的背景,只要靖难时投诚了,没有一意抗争,他都愿意任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