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1 / 2)

一群人跟在钟惊涛身后,随着他一个流程一个流程的跟进。

口罩遮住了他大半张脸,他聚精会神的看着原材料的加工工序,和心中预计做着对比,随手抓起传送带上打成颗粒的辣椒,举到脸前仔细看了看。

又随手丢下,默不作声的走向下一个环节,其他人随着有样学样的也抓起一把看一看。

不过都看不懂,拍拍手又跟着钟惊涛往后边去看。

别看都叫辣椒,品种不同辣度和香度,也就是含有的一些成份不同。

正因为这些区别才需要用不同的形状来满足口感需要。

“辣椒至少要三种形态,大颗粒,小颗粒,粉粒。”

钟惊涛没细说为什么要三种形态,这涉及到了核心机密。

熬制需要的油料是菜籽油,钟惊涛根据周楠苼的方子加工后又加入了一些玉米油。

区别不大,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他没用花生油之类的高品质食用油。

甚至因为成本问题和售价问题,还有面向的市场群体,他都要极力压缩成本。

既保证味道好,又要有利润,原材料中像花生和瓜子、芝麻等常见的原材料都没添加!

没有这些增加成本的增香配料,还能保证好吃,那才是钟惊涛的能耐。

不然完全照着周楠苼的方子做,还如何做得到又好吃又便宜?

原料成本、生产成本、包装成本、物流成本、销售成本如果居高,利润从哪来?

没有足够的利润,这厂子能办的下去?

得先让厂子能活下去,才能履行更高层次的追求!

直径三米的电热煮锅在三轴搅拌台上晃来转去,各种油料、干料、香料、调料陆续投入,U字型搅拌臂上有六个搅拌杆,按照设计角度配合着煮锅运转,看似杂乱无章,却有迹可循,保证搅拌均匀的同时,还不会和煮锅发生摩擦碰撞。

“这玩意儿真他妈的好用!”钟惊涛看了一会儿,兴奋的直跺脚。

电热煮锅直径三米,深五十公分,自带三轴运动,同时还能电加热,完全针对性设计,要知道这玩意儿从立意到生产,再到做成成品,总共就三天时间,有绝对自主产权!

谢北国和他的团队轻松的笑了笑,总算干上老本行了,还能得到认可,辛苦点也值了。

钟惊涛一丝不苟地盯着锅里材料的色泽,摘掉了口罩用手在面前捞着空气闻味儿。

他突然扭头问道:“额定熬煮时间是多久?”

“十五分钟!”

“立刻进入下道工序,这个太快了,不能再加热了,不然就糊了。”他一摸手腕,没带,又道:“看看时间,记录下,还有看看环境温度计,对该室温下的熬煮时间,做记录。”

因为是赶工期做的初代产品,还没细致到加入电子控温和人工干扰机制,只能通过拔掉电加热插头来断电,再人工将搅拌一体机推到下一工位,才能进入到下一环节。

“筷子。”钟惊涛伸伸手,筷子递到他手里,他沾了点成品看了看成色,又尝了尝。

大家伙都好奇极了,不由自主的舔了舔嘴唇:“怎么样?”

“挺好,辣椒颗粒太均匀了,回头调整一下,油料太多了,也要调整,味道儿没问题,嗯,可能是油料多的缘故,有点淡,减少油料后应该没问题。”

钟牧阳和席桂澜看着钟惊涛的模样眼角湿润,他们的心愿还不是儿子像今天这样么?

可惜这家伙不正干,不然老头何以说撂挑子就撩了,高低都得给儿子扶起来再退。

“关机。”席桂澜冲孟海东下了命令,小年轻缩着脖子关了流水线总闸。

“做出调整后再进行二次试车。”

老太太见不得浪费,既然熬煮环节缩短了,之前的理论产量就做不得数了。

这些都可以结合这次数据用笔头算出来,就没必要实际生产确认了。

“成了?”钟牧阳凑到儿子身旁轻声确认下。

“是,成了。”钟惊涛舔着筷子头,反复确认,毫无疑问地点着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