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前沿(1 / 1)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北风萧萧,寒亦如宣镇内军民之心。城中守军已不足六千,来不及撤退的明军已分散至万全卫、独石口等卫所。好在陷马坑中地雷起到作用,瓦剌落取陷马坑,引爆地雷飞溅出鹿角钉、铁蒺藜等阻止了瓦剌军的嚣张气焰,宣城上火炮齐响,城墙下瓦剌军哀嚎不断。

可总兵杨洪知道,随着气温下降,护城河的优势已被削弱,面对数万的瓦剌大军,宣镇城破,只是早晚的事。命人封死城门,独留南侧宣德门进出,门内以砖砌池,以池蓄水,待水成冰,已与城墙同体。

也先清点战损,经此一战,死伤三千有余。

田舍儿眼见城艰,对也先说:“太师,攻城当用火器,在土木堡缴获火炮,可用来攻城。”

也先道有理,可随军没有携带火炮,来回去取,恐要二十余天。

田舍儿道:“太师可用四乘马车架之,道路结冰,日夜兼程,五日可送达。”

也先答应,命科尔沁拿出一百匹战马,科尔沁不敢违命,田舍儿领命领马而去,果然五日内,拉回二十枚火炮及弹药。哈萨尔眼见一百匹战马经过几天奔袭,马掌已坏,身上鞭痕累累,明显经过鞭打,口吐白沫,眼见是活不成了。哈萨尔心滴如血,科尔沁族本就势弱,此次出来半月有余,什么也没得到,现在却平白损失一百匹战马,想起挥鞭朝田舍儿打去:“改死的汉奴,赔我的马来。”

田舍儿拼命躲闪,“我是为了大蒙古做事,为太师做事,何顾打我。”

也先也道:“好了,科尔沁,等打下宣镇,攻入明都,到时明朝一国之富尽是我等之物。”

哈萨尔见也先为田舍儿说话,只得做罢,但看向田舍儿眼中充满怨恨。

也先见火炮已到,命火炮手准备,次日攻城,火炮手都是土木堡的俘虏,怎肯老实为瓦剌卖命,投降敌军已是死罪,帮着攻打明军,可是灭族大罪,也先见人不肯,只得斩杀数人,人仍不就犯,斩杀近半,剩下十数人胆怯,只得答应。

次日,杨洪眼见多日不进攻的瓦剌军竟推出二十枚火炮,只道万事休矣。但见下方火炮手一边点火一边吼道:“我等世享国恩,怎敢去当汉奸!”但见火起,十数枚火炮齐齐炸膛,眼见不能用了。

城上军民,眼见一切,心中由悲到惊,不由肃然起敬,罗通道:“国人皆如此,草贼怎敢。”

哈萨尔听闻,“汉奸走狗,果然是没安好心!”提刀一刀结果了田舍儿。

也先也是气愤,没想到好不容易缴获的明军火炮,还没利用,竟被明军毁了,好在还剩五枚,命瓦剌兵前去点火,连点几发后,有一枚炸膛,可瓦剌缴获的弹药足够,等城中火炮弹药用尽,也先让令火炮前进至五十步内,不惜弹药,不顾准头,一直把弹药打尽,果然城墙经过连轰带炸,角楼至高远门段轰塌下来。

杨洪连忙调众人前去,可城墙已塌,如何抵挡数万大军。护城河已结冰,城池已无险可守,眼见瓦剌军推着冲车、云梯上来,罗通一边用弓箭防守,一边准备滚木、石头、金汁等,瓦剌军蜂拥而上,罗通命人泼冷水下去,寒风刺骨,即使瓦剌军有盔甲防身,但也抵不住冷水入体,虽一腔热血,但耐不住刺骨寒风,冲锋势头暂减,城头士兵见有云梯靠来,连忙使用滚木、石头防御,滚木、石头用尽,又撒石灰、灰土防制,但瓦剌兵太多,天过午时,已有瓦剌登上城墙,罗通身先士卒,将人砍下城去,但瓦剌人数众多,不一会儿,瓦剌兵已陆续上来,隧兵点燃烽火以似城门失守,城头将士纷纷拿出兵器,战争进行到白热化,城中五千多名将士除去二百人已先领城民从宣德门撤离,剩余五千名将士拼死护城,也先见城头上明军威猛,瓦剌损失惨重,认得守将罗通,亲自挽弓向罗通射去,罗通躲闪不及,右臂中箭,杨洪眼见罗通中箭倒地,连忙上去搭救,拼死把罗通救了下来,杨洪眼见大势已去,罗通又负伤不能战斗,只得暂时命罗通带领剩余二千多人撤退,自己留下殿后,众人边打边退,一路撤至居庸关,瓦剌军眼见有人接应,恐防有诈,只得回去。

经此宣镇一役,明军伤亡一万二千人,总兵杨洪战死,瓦剌军伤亡七千余人,拖住瓦剌军近二十天,也先见瓦剌军伤亡严重,把明军俘虏全部处决。宣镇内,辎重、粮草、人口已转移,宣镇已是一座空城,瓦剌打仗一向是“以战养战”,眼下粮草已不多,必须尽快结束这次战斗,也先命人简单休整,决定向居庸关推进。

居庸关和紫荆关一样,为明朝“内三关”之一,号称“天下第一雄关”,诗曰“平临星斗三千丈,下瞰燕云十六州”,太宗朱棣曾说,“居庸关路窄而险,北平之噤喉也,百人守之,万夫莫窥,必据此乃无北顾忧。”居庸关一旦有失,则“自关以南,皆现场矣。”

罗通到达居庸关,关内路窄而险,不利于瓦剌军,瓦剌军蜂拥而至,西北角竟被打坏,罗通命人取水灌入城墙,水不一会儿就结冰了非常坚固,城墙变成了“冰墙”,瓦剌军无法靠近,也先见久攻不下,只得撤退,罗通眼见瓦剌军要走,命人前来追击,瓦剌军返回,罗通命人不得恋战,立刻回城,如此此战断断续续打了七天,瓦剌军组织三次进攻,都被罗通击退。也先见攻击无果,又让朱祁镇前来叫门,朱祁镇眼见明军如此英勇,况宣镇的惨烈历历在目,叫门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也先无耐,随军口粮已不多,只得重新绕到紫荆关。

如此一来,瓦剌军终于经紫荆关到达大明京师,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大明已准备妥当,君臣一心,誓要保卫京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