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空白(1 / 2)

生死簿翻开第一页,是空白。

第二页开始有字:

地王府审计部第四调研组组长陈光彪俯首。

专项债整治清查行动开展以来,属下衔命在野,风餐露宿,昼夜星驰,未敢懈怠,

时值多事之秋,抗命者众,一干宵小之辈,皆许虎狼之志,或逆流量天水之源,或掘地藏因果之尺,其内诡计多端,其外变化万般。

顽固者,死到临头,撒泼打滚,好心劝戒,百般抵赖,东拉西扯,生搬硬拽,说也不听,驯也不听,不听不听,自行其道。

奸滑者,假死托生,金蟾解鞘,隐蔽深山,折叶障目,散播谣言,扎下迷阵,干扰司法,阻碍交通。

更有甚者,极尽辱骂威胁恐吓之能事,轻则口出狂言,大逆不道,重则拳脚相加,妄动干戈,置我等公务人员一片苦心孤诣如污泥浊水。

府院同僚,多受其阻,部内同仁,实受其苦,或受催债无门之苦,或负奔波劳累之艰。

台上且如此,台下更糜烂。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黄口小儿,丫丫学语,路未走稳,便要修仙,年方二八,便称得道,刚及弱冠,即自诩四海八荒唯我独尊。

此风臭不可闻,此气甚嚣尘上。

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堤溃千里非一蚁之能,其病有根,其发有端,其迹有象,其谣有传。

属下断定,必有一股恶势力潜伏深海之下,扶摇云层之上,搅风画雨,生造洋流。

由此,专项债清查工作全面进入攻坚阶段。

恰逢此时,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尖端科技正式引用,划开时代之变,递出历史机遇,府内迎来一系列信息工程基础建设相关项目重大革新,部院上下无不奔走相告,拍手称快,欢欣鼓舞,痛哭流涕。

此举豁然扭转了我地府千百年来在资料搜集信息采样数据分析此三大领域所屡见不鲜的卡脖子难题,脱离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旧局面,指明了以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以及不断拓宽人类智识边界为未来唯一可行的新方向,延宕过去纠缠甚久的道德与因果难题亦至此烟消云散。

如今,优势在我。

第七代“韬光”信息数据智能生成式AI管理系统一经上线,沉冗多年积压甚久使得代代调研组干事殚精竭虑惶惶不可终日的一系列陈年大案要案悬案弊案,霎时间得到关键性拆解,一时可谓拔出萝卜带出泥。

AI指出,弊案与弊案之间存在着历来为我办案人员所忽略的内在联系,眼下当务之急并非是联合劝戒所全力执行法官判决,考虑到执行层面长期处于僵持谈判阶段已是锚定事实,短期内若无更高级别的政策支持则无法轻易取得实质性突破,并且府内装备研发司预算赤字,装备采购组经费不足,后备后勤动员班师资力量欠缺,应届生员培训时长短,实战经验少,第二梯队整体呈现青黄不接状态,再加上退休年限步步紧逼,即便一如往常修订合同增加雇佣年限,但长期处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一众老干事也不免产生消极怠工情绪,种种不利因素交叉倒挂,间接加剧了过去常常使用的顽固脱死者三大处置办法(即“专案群查”“不对称作战”“因人施策”)的结构性失效。

专项债执行标的(即脱死者群体)分布广泛,标的数量从上个世纪初的个位数,成长到本世纪末的十位数,同时又即将突破百位数关口,从大历史框架来看,几何层级的爆发性增长必然发生,时间窗口步步收紧,现阶段可称之为黄昏前的黄昏,府内上下屏气凝神严阵以待,朝堂之上却似乎是一片安逸祥和,上位者选择性忽略了如今公务机关吸纳能力大幅减弱与安抚能力缓慢增长的基本事实,自认为高举诏安大旗,便可一劳永逸,殊不知安抚与绥靖政策本身即是不折不扣的短视与投机行为,根本问题长期搁置,也无从解决,姑息养奸蔚然成风,高位者既无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也无跳脱舒适圈的意愿,那么现如今,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障自然资源公平分配,防止食物链出现致命破损,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温馨家园不至于被蛀虫吞噬,这些历史性重担,尽皆压在我一众地府阴曹干事的肩上,我等责无旁贷,也必将破釜沉舟。

将既有的专项债收治工作调整至第二优先级顺位,重点处理潜藏在背后影响着一切的“环境和土壤”问题,是第七代“韬光”信息数据智能生成式AI管理系统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新思路,新战略,新方法。

通过对现存数据的深度挖掘和云端分析,AI同时指出,看似固若金汤自成一方天地的脱死者群体,其内部构成存在三大缺陷。

第一,人性之殇,即人类的劣根性,害怕死亡,抗拒命运之神的馈赠,固然是人之常情,似乎无可指摘,但,拥抱死亡,堂堂正正,将生命投入宇宙的熔炉,也不失为一种辉煌且崇高的壮举,只是他们不觉得,正是这份“不觉得”,直接曝露了脱死者群体看待和处理一切问题的基本思路,即留恋,尤其他们擅长包装和改良世界上现存的一切借口,有时掏出宗教信仰,有时叼着丰功伟业,有时摊开手说不该,有时掐着腰说应得,总以为在降生之初所获得的惯性不该在时间长河里戛然而止,但这一切冠冕堂皇的借口都在为留恋作铺垫,最终呈现出一幅底层嵌套层层包裹如水晶般透明且盈润的结构,可能自己都不知晓,原来天水可以流进大海里,但最好流到自己碗里,坡度九十,温度五十,水流合适,加糖不加价谢谢,(备注:“韬光”信息数据智能生成式AI管理系统在不断更新迭代过程中,已经开发出一套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交流模式,目的是沟通的顺畅,有时体现为尖酸刻薄但不失幽默的比喻,在实际运用的技术层面上可以忽略不计。)人性与理性终究无法撮合,这已成为他们迈向更高层级的障碍,长生不老只是一种狭隘的人类主观创造的幻觉,当人把自己从个体中抽离出来,人就成为了人类的一部分,当人类把人类从人类的空壳里抽离出来,人类就成为了宇宙的一部分,宇宙不灭亡,人何来灭亡,所以结论是,人生来长生不老,这一点在屡次的数据分析里似乎是所有脱死者不能理解的常识,即首要缺陷,也是长期被忽略的基本特征。

第二,“脱死”本身的不确定性,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也是盘旋在所有脱死者内心深处的阴影,想尽一切方法,躲开所有因果与死亡的交叉,拒绝审判,拒绝裁判,在每一次和命运的掰手腕游戏里,都把自己的手背压到了对方的地盘,可暂时胜利,不代表永远胜利,暂时逃脱,不代表永远逃脱,在漫漫的时间长河里,地狱从不善罢甘休,死亡永远占据上风,掩盖着的事物再也不能称之为一尘不染,悬挂在所有幻想背面的真实,往往是长期的心灵高度紧张,无时不刻考验忍耐力,一旦在某一时刻陷入迟疑,便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地府公务人员不应该在迟疑之外和目标交手,更不能和目标共情,要游刃有余,加强思想建设,改良作战思路,拉长战线,以疲待打。

第三,对“前景”的误解,世人常说前景渺茫,可前景为何,却人云亦云,有时仿若能从确凿的现实做出严谨的推测,但真正的事实是,未曾踏足虚无的境界,谈何评价永恒的甘甜,硬要在思想里划开泾渭分明的两块,生命,消亡,美好,丑陋,真实,虚假,一切都在对立中寻求融合,好像是什么不得了的科学实验,逻辑上纵然是纹丝合缝无懈可击,但永远摆脱不了在笼子里打转,这帮脱死者群体,也许知晓,也许不知晓,也许知道,也许假装不知道,他们追求的境界,和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两码事,也就是说真正的“仙人”,不见得在人世间留下痕迹,也不会显示自己与常人有何不同,真正的“仙人”,既吃五谷杂粮,也生天地万物。翻上未知的阳台,抚摸悬挂的窗帘,却不知这是人臆造的遮羞布,人不在其外,而在其内,人不在屋外,而在屋(备注:第三段内容后面陷入重复,在此稍作省略。)

对于第七代“韬光”信息数据智能生成式AI管理系统的分析指正,调研组一众同事都深以为然,脱死者群体太过分,连科学都看不下去了。

于是,在新方针的战略指导下,审计部十二名现任调研组组长,分出三天时间进行了六次内部讨论会,最终取得多数共识,以七比五高票通过并且敲定了“顽固脱死者扩大版暂行处置决议”,即斩草先除根计划。

(具体执行细则包含三大章八万字,原文已由内府秘书处管事赵庆春交付王爷酌情审阅,另存一副本,经汇总部传真至天庭,请内阁再作商议,若无批复,便权且用作暂行条例。)

在此基础上,属下展开阐述,此计划直指围绕在三十六名现存脱死者身边的传帮带关系,名单上暂时有七十二个姓名,这当然不该是什么李组长挂在嘴上的“我等地府阴曹在职责范围内不能触碰的禁区”,也更不是什么“肮脏龌龊的灰色勾当”,我陈光彪先说一句公道话,谁开的第一枪,谁就该为将来所有事态发展负责,挑衅者不想付出代价,要法律干什么,阴曹负责执行裁决,脱死者负责承受后果,你初一我十五,有来有往,李组长一介女流,仗着有些许功劳,常常给属下以难堪,但我从来不计较,可正是由于她代表的这种软弱和感性的风气,使得长期以来,我地府上下的外勤工作,始终处在被动局面,法律未曾触及的灰色地带,不该是我地府阴曹畏手畏脚的借口,如果一旦将来时局糜烂,不可收拾,谁又该为那时的结果负责?

更何况,回望历史,溯及过往,现存的三十六个顽固脱死者,不还是来源于最早的六个黑名单,而且大部分都沾亲带故,不是他们的亲戚朋友,就是徒弟,邻居,情人,小姨子什么的。

当初那六个穷凶极恶之徒,也不受诏安,也不受安乐死,就是一味地暴力抗拒,三番五次欺负司机班的干事,路过他们家门口都不行,司机班的小张到现在每年都还得接受心理治疗,那后来惹得朝廷大怒,天主亲自下地府案查督办,红头文件装了一车皮,最后通牒扎到半山腰,吏户礼兵刑工,军警监海陆空,拉网式搜捕,沿途见活物格杀勿论,全天候精准制导武器,区域式无死角轮番轰炸,一时间生灵涂炭死伤无数,那几片山里的石头到现在没有比芝麻粒儿大的,那会儿的生死簿上净是冤假错案,因果关系到现在还理不清,只能盖个戳儿,戳上头写搁置。儒释道三教首脑联名上书,绝食抗议,逼得天主把他们仨都抓了,九个人一块写的悔过书,按的红手印,三个打道回府,六个劝戒所劳动改造,最终黑名单事件尘埃落幕。

前者称黑名单,现在叫脱死者,或者是专项债执行标的,可以说换汤不换药,如果允许上纲上线,我愿称之为卷土重来。

当年属下刚入职,血气方刚,在司机班白无常组做见习组员,黑名单一事刚结束,在年底春节联欢庆功会上,我手持标语,大声疾呼,上写十个大字,治标要治本,斩草要除根,在场附和者众多,当时天主正在台子上唱卡拉ok,也对我频频点头,事后还托人转告我,朝廷会慎重参考,可后来却迟迟不见有什么管制政策出台。

属下是眼睁睁看着这股火一点点烧了回来,不怕不知道,就怕早知道,我当然不能自诩有什么先见之明,只不过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古诗云,乍暖还寒惊坐起,卧榻不存半边凉。我想王爷定能理解属下一片赤诚之苦心。

(第二页完。)

翻开第三页,还是空白。

文件夹里,一共三页纸,只有中间这张有字,字体清秀,字形方正,一撇一捺,力透纸背,间距工整,若即若离,后半段隐隐约约能看到有涂抹的痕迹,显然是反复修改,字斟句酌,措辞上大致严谨,情绪化表述部分有待商榷,总的来说,是一篇稍作修改便能吃上一个九分的调研工作报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