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幼儿1,第54天。54(1 / 1)

“一村一园计划”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起的中国教育扶贫项目。2009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通过和当地政府、捐赠企业、机构、个人及非盈利组织深度合作,将山村幼儿园设在村一级单位,为偏远贫困村落3—6岁儿童提供低成本保质保量的免费学前教育。2018年7月17日,“一村一园计划”获得2018年度WISE世界教育创新项目奖,成为该奖项创办以来第一个获奖的中国项目。从开始计划到2018年7月,“一村一园计划”先后覆盖青海、云南、湖南、四川、山西、XJ、贵州、甘肃、河北9个省份的贫困县及17万贫困地区儿童。

在计划实施至今,它的可行性在慢慢的体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幼儿园园所建立了起来。在农村的“最后一公里”点亮了乡村幼儿的希望。在学前教育发展城乡不均衡、贫困地区儿童受教育不足、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背景下,“一村一园”项目逐步发起。

城里的孩子大多不用担心入园问题,即使上不了公办园所,但城里有比较多得私立幼儿园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但在村里,在没有幼儿园的情况下,村里的孩子不能适机的进行教育,更不用说会有小、中、大班这样一系列系统教育。附件没有园所的话,村里的学龄前儿童就会到几公里甚至是十几公里外的乡镇幼儿园直接进行大班教学,因为家长都会想省点精力、财力,所以等孩子五、六岁时再直接送去入园。如果是全托园所还好,一周只用接一次,但如果是半托的园所,那么家里还需要分配一名成员到乡镇陪孩子上幼儿园。如此的话,家里不仅要消耗更多经济,还要流失一名劳动力,随之便是家庭生活停滞不进。城里的园所都是半托式,家长早上上班前将孩子送入园,下午下班后又接孩子放学。如果家里有专门带孩子上学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可以将家里打理干净,做好晚餐等儿女回家。这样的情况下,城里的家庭生活每天都在前行。

我国贫困地区儿童受教育情况有着很多障碍,思想观念、交通、经济、师资、家庭因素等都是贫困地区教育情况的影响因素。乡村务农家长会因农活繁忙而无精力将孩子送到乡镇幼儿园就读,大人就会在孩子5、6岁时直接送读大班。这样下来,上过小、中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两年的学习经验,常规、学习、生活习惯等都会比直接上大班的学生熟练。城里的孩子在教育方面家长们都是所有大人服务于孩子,即使父母上班工作忙碌,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24小时待命照顾孩子。有些家庭条件好的,1周岁以后会将孩子送到早教机构学习一些基础常规和培养特长兴趣。在3岁时便会开始选择各方面条件好的幼儿园,提前报名,等到孩子4岁时就送孩子幼儿园。入园后又是各种各样的课后兴趣班培养、辅导,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