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第25天。(1 / 1)

新课标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洋溢着热情。因此,本课设计主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唤醒学生对语言的感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品读,从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感受那份兴奋和欢悦;从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感受那份激动和兴奋。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感受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感。

回顾课文内容,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来深入理解周总理亲民之心、爱民之情,为深入体会周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奠定基础。以复习词语为契机,让学生了解周恩来总理,在学生心里初步树立一个令人敬爱的总理的形象,带着对周总理崇敬的心情走进文本。这样的导入,其实是一种情感的准备和酝酿,也在潜移默化中为学习课文铺设了情感基调。

为什么说泼水节的那一天人们很高兴呢?因为学生在教师满怀深情的语言的激励下,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徜徉于语言文字的海洋,主动地读,快乐地想,尽情地说,热情高涨。他们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泼水节的现场,和傣族人民一起欢乐着,一起激动着,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课上,学生非常喜欢朗读这样的语言文字,特别是引读,让学生带着想象或体验朗读,都读得满怀深情。这里没有朗读技巧的传授,有的只是让学生在感悟理解基础上由内而外的抒发。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懂得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生成个性化的理解。

因为所讲地点离自己的距离不算太远,就在隔壁的州市,有的孩子还去过当地,所以孩子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观察图片时,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出示图片,提问相关问题时,孩子们可以流利的说出那里的事物有什么特点,房屋建筑和其他的有什么不同,穿着是怎么样的?聊到自己熟悉的东西,孩子们都认真地参与到课堂中了,就是想把自己心中所想,全部都表达出来。看到大家一起讨论的场景,可真是许久未见。

生活就是经历,阅历,没有谁,不去经受生活的磨练,没有谁,不去接受”岁月”的洗礼。曾经的那些人事,纵然美好,都是雨后彩虹,那些情感,即使难忘,也是过往云烟,更何况,那些曾经不可能全是温馨,也有伤痛,才有胸怀。成功不是马上就能形成的事情,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将学习好的事物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才行。现在的美好生活可真是好呀,简单的生活之所以来之不易,那是因为自己找事,一直想着要走到最优,就算生活再累再辛苦,也不能轻易放弃。

今天是学习《难忘的泼水节》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