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年不中(1 / 2)

李有田在夫子家的书房呆了三天,出来时既感到遗憾也觉得意料之中。

此番世界确实类似古代华夏,却不是李有田记忆中的那个世界。

李有田所在名为赵国,建国两百余年,赵乃国姓,当世国主讳沟,即位五年,如今乃建炎五年。

赵国周边还有几个国家,国力相差不大,书籍上讲赵国在周边一众国家中算是颇为富有的,也不知是自吹还是事实。

赵之前,这片土地上被一大一统国家统治,国号为秦,皇帝却不是后世所熟知的嬴,而是李。

秦国被灭后,几大世家崛起,重新分割权利蛋糕,历经数十年才奠定如今的势力格局。

这也让李有田明白,这里确实不是前世所在的世界,也说明他并非逆反时光长河回到古代,几乎可以确定为穿越异世界。

明白这点后,他专挑奇志怪谈类的古籍,企图从中找出道法显世或者异术的痕迹。

可惜,虽有奇人异事,但大多是倩女幽魂、婴宁、香玉这类读书人意淫的故事,即便提及异能,也是什么穿衣术、穿墙术之类的异想,别问怎么知道的,问就是都试过。

道法神术不存世,会不会是个武侠世界?

纵使不是高武,来个笑傲江湖的侠客世界也好啊,武功秘籍、奇遇美人,谁没有任侠意气的冲动?

奈何...翻遍村塾藏书李有田也没有蛛丝马迹,倒是有个话本,讲了几个帮派火并的往事。

后来寻着机会问了孙夫子,倒是被大骂一顿。

说什么子不语怪力乱神,什么敬鬼神而远之,什么之乎者也等等。

最后倒是提了一嘴,军中武将勇武无双,或有锤炼气力的法门,然而距离李有田所谓‘拔地而起三五丈’,‘凭一苇而渡江’的程度那是大大不如。

李有田撇撇嘴,国人总是对自家武力有种盲目的自信。

至此,他已经基本确定这个世界完全是古代地球的翻版!

这也让他按下浮躁的心,老老实实走读书科举这条路。

......

卯月,冒也。

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

建炎五年二月初六,谷阳县开县试,知县黄逊于县学设考棚,合两百五十八人入考。

第一场考八股文

题目:“父母在不远游”

坐在狭小考棚里的李有田会心一笑,这出题人深得断章精髓呀!

这一句很多人会理解为,父母亲在世的时候,不要远在他乡,免得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道。

然而此句摘自《论语》,后面还有,乃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孔子说: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

题已破,以此延伸便好,李有田从容提笔,一个个中规中矩的楷书跃然纸上......

县试乃科举第一关,有道是‘小考尤难,大考愈易’,县试共分五场:八股文、试贴诗、经纶、律赋以及策论。

每场考一天,隔三天公布考试结果,通过之人进行下一场。也就是说,如果顺利的话,李有田将在谷阳县城待满二十天。

......

谷阳县位于赵国中南部,河网密布,城外有一湖,名为镜湖,引镜湖之水穿城而过,名曰镜湖河。

谷阳县学就位于城西镜湖河旁,李有田和父亲也住在镜湖河旁,只不过在城东下游。

城东一座二层酒肆,一楼大堂供应酒食,二楼提供住宿,此时考完第一场的李有田正和父亲二人坐在房间里,桌子上摆了一碟油渣菘菜,一小碟拉各丝,油亮亮红通通的辣椒糊倒在灰褐色的咸菜丝上,令人直吞口水。

桌子旁有个火盆,里面暗红色的炭火烧的旺旺的,火盆上坐着一个茶壶,壶嘴正冒着白色水汽,火盆排烟筒被燎的漆黑,弯弯绕绕通往屋外。

父子俩借着火盆将馍烤的松软,就着热茶,一口馍一口菜吃的那叫一个欢。

房间不大,全木结构,约莫十五平方,仅有一张单人床,一套桌椅家具,外加一个炭火盆,就这要了李大根80文一天!

要说平时,这种狭小破旧的酒肆也就五六十文,奈何赶上童子试,家家都涨价,还不带还价的。

可把李有田心疼坏了,庄稼人一年到头一季水田一亩地收个六七石,舂成米也就不到三石,一石四百文上下。旱田一年两季,麦子三百文一石,一亩地两石。

李有田家十亩水田六亩旱地,全年收成全卖了约莫一万九千文,不到二十贯。

庄稼人要留足口粮,谁家要是花钱去城里买精米精面吃,是失了疯的,会被全村人耻笑。

再加上丁税、亩税、徭役折钱、礼尚往来、油盐酱醋...也就是这两年收成好,一年还能积攒个七八贯,自从李有田奶奶走后,总算有了点微薄的家底。

李大根倒是眉头都不皱一下,只说了句“穷家富路”便爽快交钱定下十天,并与店家约定后期续住必须保证房间还在。

今天是县试首场结束后的第三天,吃过早饭,父子俩早早就来到县学考棚外,等着衙役粘贴通过考试的学子名单。

一连等到中午也没动静,李大根便带着儿子来到县学不远处的一家酒肆,点上一盆杂鱼,就着热茶烤馍边吃边等。

谷阳县河网密布,河鱼虾蟹不缺,这一餐要了25文,倒也能接受。

此刻正是饭点,大堂摆了四五桌,都上了人,看装束大都是读书人,年纪约莫十七八岁,也有中年人,大概也是送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