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从文(1 / 2)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既然老天爷给机会,重活一世的李有田很快收拾好情绪,给自己的未来制定了详细且宏大的崛起计划。

计划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三至五年时间好好蒙学,最早11岁,最迟13岁通过县试、府试,获得秀才身份。

同时夹抄一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为自身扬名。

第二部分以3-5年时间交游天下,研读五经,寻一位名师治一门经学,从而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举人。

成为举人后,社会地位大增,到时候主动将田地挂在他名下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大不了只收他们两成,不,一成收成作为代价,这相比每年收的乱七八糟的税可是少了许多!

有了举人功名打底,自己也能带着家人时常享受鲜肥滋味。

李有田可记得前年杀年猪,年夜饭时父亲夹着一块小小的肥肠,放在嘴里嚼了许久。

到了这一步,计划的第二部分就可以说取得阶段性胜利了。

接下来便是积极备战,考取进士,乃至独占鳌头,得个状元耍耍。

李状元,嘿嘿,他担得起!

九年义务教育加上高中三年魔鬼式训练,再加上大学四年......大学就算了,反正是够用了。

等得了状元,慢慢爬到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位子,虽说不能快意江湖,却也能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此生也算快活,不枉重活一世。

“呼~终于写完了,做事情就得详细一些,凡事预则立嘛!”

李有田放下毛笔,拿起桌上淡黄色的纸张,轻轻吹干墨汁,小心与桌子上的四五张写好的纸张放在一起,又从一旁拿起母亲的针线,将这几张纸订在一起。

只见最上面那张纸的眉头上大大方方写着几个字:

寒门崛起计划(最终稿7)

李有田满意地点点头,将计划书放入木桌下方的小暗格内。

只见桌子一角还有几本陈旧古籍,上书《论语》、《孟子》等。

这些都是李有田淘换来的,属于蒙学后期的书,考秀才必考内容!

脱去蒙昧到如今已有六七个月了,不说凿壁借光,悬梁刺股,李有田读书那也属实刻苦。

毕竟经历过高考,再加上工作之后的牛马经历,李有田深刻明白,科举出仕这条路有多强,因此读起书来很是用功,李父李母见状既感到宽慰又觉得心疼。

......

“有田吃饭了,读书也不能不吃饭啊!”母亲高昂的声音传来,夹杂着碗筷碰撞的动静。

“来了来了!”

李有田对着有些冻僵的手哈了口气,白色的冷凝水顿时裹着小手一闪而逝。

可真冷啊!

掀开厚厚的草帘,一股寒风扑面而来,天地晦暗不明,空气中还夹杂着少许雪碴子,让这个正月更加难熬。

快步穿过小院,李有田掀起东厢房的帘子,混杂着饭菜香气的白雾迫不及待地冒了出来。

李有田赶紧钻了进去,又伸出小手拉拉草帘,将门框四周掖的紧紧的。

屋里燃着油灯,灯芯被挑到最大,照着整张灰白色的小桌子。

桌子上摆着五六个海碗,有肥腻腻的猪肉,酱红色的红烧鱼,冒着滚滚热气的熬菘菜,还有一碗蒸鸡蛋,几个咸鸭蛋。

猪肉和鱼都是前几天过年吃剩下的,今年老天爷赏饭,家里的水田旱地收成都不错,去除税子,还能让家里过个肥年。

屋子靠墙的地方支了一口锅,炉膛里的劈柴烧的噼里啪啦,火烧的旺旺的,上面是一大锅热水,靠着这热灶,整个锅屋都暖烘烘的。

细数下来李有田脑子好了到如今也有大半年光景,自那以后他学习那叫一个刻苦,家里本来有三间堂屋一间锅屋,有财小兰还小,睡觉倒也够用。

但李有田以读书为借口,硬是说服老娘答应给他盖个小屋。

就这样,李大根招呼邻居们,在院里起了个西厢房。

当然,也是土墙茅顶,里面没隔断,只是笼统的一个屋子,里面摆了一张小床,一张桌椅,让李有田既当卧室又当书房。

有了西厢房,之前位于东边的锅屋自然便成了东厢房,不过李大根夫妇还是称呼其为锅屋。

锅屋的小桌旁围了四口人,就等着李有田入席开饭了。

“哥哥,快吃饭!”

“嘻嘻,哥哥!”

李有钱才三岁,长得虎头虎脑的,眉眼间全是李大根的影子,头上戴个红色老虎帽,坐在桌子旁一脸馋样儿。

旁边坐着李小兰,小丫头也戴着个老虎帽,两根淡黄色的麻花辫钻出帽子,随着主人的转头左右晃动,耳朵边细细的绒毛在昏黄的灯光下一闪一闪的,好不可爱!

“哥哥,快点快点!”

小丫头转过身,拉着李有田厚厚的衣角让他坐在自己身边,大眼睛如同点漆,扑闪扑闪的带着笑意。

李有田笑着摸了摸妹妹的小脑袋瓜,又伸手揉了揉有钱的老虎头。

“爹、娘,今天又这么多好吃的啊。”

刘翠花夹了一块肥猪肉放在李有田碗里,“读书也不要太辛苦,吃点肉!”

又舀几勺肉汤和鸡蛋,和着糙米饭拌了拌,放在一对儿女面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