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国第一吉祥物:刘协(2 / 2)

王允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不好意思,我们这大赦都是限时的!

这俩兄弟原本是董卓的部下,对老领导谈不上什么感情,打工而已,但是新领导王允一上台不给涨工资也就算了,这还给穿小鞋。兄弟俩一商量,这摆明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干掉我们俩就是早晚的事,还不如先下手为强。

主意已定,二人打回长安,高举为老东家董卓报仇的旗帜:太师何罪?

王允使使计策还行,带兵打仗就是个二把刀,没费多少功夫,就让二人拿下了长安。这二人一个叫郭汜,一个叫李傕。

对于汉献帝刘协来说,都一样,铁打的傀儡流水的太师。对他来说就是换个人“有可能”杀自己罢了,刀还是那把刀,数十年如一日的悬在头上。你们吓唬你们的,我怂我的,互不干扰。

直到刘协要回洛阳。

公元195年,14岁的刘协从长安启程,开始了这条回家的路。郭汜和李傕两个和尚本来可以抬水喝,但架不住长安到洛阳沿途不断加进来第三个和尚。他们开始后悔“同意”刘协回乡。

但是尽管他们用尽所有办法,刘协还是铁了心的回去洛阳,威逼利诱都不管用。长安就好比是个屋子,郭汜李傕二人各拿个枕头互殴,这屋子里还能再容下其他人住吗?

长安,从繁华富庶变成了人迹罕至,再也回不去了!

郭李二人决定联手,先干掉不断更新的“第三个和尚”再说。君子一言,互换儿子为人质这样才难追。商量个把月,都舍不得,最后决定还是换女儿吧。塑料友情暂时达成,第一件事是想给刘协绑架回长安。

刘协豁出去了,人这一辈子,总要雄起一回。好容易逃出来了,还回去?回去也是个死,不如拼了。于是在一个叫弘农的地方,刘协跟追兵硬磕了一次,百官磕没了一大半。不过好在,又又又一次逃出来了。

刘协毕竟是皇帝,整理整理,早朝例会该开还得开,总结一下下一步应该以什么姿态投降郭李二人才能不继续被追杀。

皇帝做到这份上也是落难的凤凰不如鸡。早朝在农家院举行,寝殿连门窗都没有,现代农家乐都不这么忆苦思甜了。最耻辱的是,他这边开高层例会,周围篱笆上趴着一群大头兵在那看热闹,时不时的还提点建议。你要敢说他们几句,不管你是当朝几品,当场打死你。

更吓人的是半夜睡睡觉突然进来个把士兵,激情演讲: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校尉!

想息事宁人就得给他们官做,于是一时之间皇帝大封军队。负责制作官印的相关部门加班加点也赶不上封官的速度,最后干脆现房变期房:官,各位爷先做着,印,且有得排队呢!

刘协害怕了,至少郭汜李傕没这么粗鲁。他派人向二人求和。不就是认怂吗,又不是没认过!

郭汜李傕手拉手走着,一看前方有台阶,那就下吧,赶紧给之前抓到的宫人,官员都还了回去。刘协靠着和的一手好稀泥,喘息了一下,终于在公元196年的7月回到了洛阳。

这时候的“第三个和尚”叫张杨。洛阳之前也被董卓烧杀抢掠个精光,皇帝没地方住,这个张杨就化身包工头赶工程建了个临时皇宫。就像孙猴子到了地方还得尿上一尿,张杨给这座“皇宫”取名“杨安殿”。

刘协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全国各地,大概也就这“杨安殿”才是属于他的了。可是放眼朝堂,大汉朝已经穷得饭都吃不起。皇帝都这样,大臣就更穷困了。街头要饭的都是三品大员起步,不是个三公九卿都不好意思饿死在有瓦遮头的地方,犄角旮旯到处都是“京官”的尸体,或者饿死,或者被士兵打死。

作为一个皇帝,如果军阀混战都想不起来你,那么只能说你是离死不远了,谁离得近可能哪天心情不好就搂草打兔子给你弄死。好在公元196年的军阀们还都没有哪个是有绝对优势的。而这其中,作为相对来说比较弱但是政治嗅觉一流的曹操注意到了汉献帝刘协。

刘协前脚刚住进“杨安殿”,后脚曹操就到了。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公元196年的8月18,曹操进入洛阳开始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燃情岁月,一直到公元220年他去世,刘协这个傀儡都再未被转手。

也就是这一年,汉献帝改年号为“建安”。记得小时候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每集片头必定有个低沉磁性的声音说着:“建安XXX年,某某……”,弄得这么多年我一直以为“建安”是三国时期的计年方式。这个年号从公元196用到公元220,也见证了曹操波澜壮阔的后半生。

曹操是个军事天才,知人善任,乱世枭雄。他分分钟收拾了郭汜和李傕,这两位差点给刘协逼死的“大人物”就被曹操像掸掉袖口上一个饭粒子一般轻松解决了。由此可见,刘协和曹操根本不是一个段位的,他怎么可能赢!

刘协不服啊!好容易回到老家,寻思跳槽从头开始,怎么新工作还是当“傀儡”呢?而且这个老板,工资虽然是一分不少,但一副很不好糊弄的样子,一签就是终身契啊。最难以接受的是,说好的工作地点在洛阳,新老板转眼就给迁到了许都,说洛阳年久失修全是烂尾楼。

刘协要反抗了!他托自己的小老婆传字条给外戚,想干掉曹操。字条被缝在衣服里,史称“衣带诏”。最后还是被曹操发现了,管你什么诏,我签字了吗?我盖章了吗?他不管什么宫闱不宫闱,杀不了皇帝,还杀不了皇帝一个小老婆?于是,负责传字条的董贵人被杀了全家。

这件事发生在公元200年的正月,这一年,对于刘协来说,最大的事是“衣带诏”之事败露,而对于曹操来说,最大的事是一个人一个地方。这个人叫袁绍,这个地方叫官渡。而这一年江东孙策也死了,孙权正式上位。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这种扎堆放大招的流年,我们常常称之为“神秘年份”。

其实早在公元199年也就是前一年的夏天开始,袁绍就已经集结各方势力准备拿下许都了。但打仗需要个由头,需要个口号。曹操手里有皇帝,打仗就比较方便,反正皇帝要打谁不需要理由,但是袁绍手里什么都没有,他需要等一个机会。

“衣带诏”就是这样一个机会。皇帝都下旨要杀曹操了,那还说什么,大家,干就完了!

也难怪曹操震怒,老子在前方拼杀打天下,后院刘协在这捅刀子,这谁能忍?当时董贵人已经有了身孕,但不管刘协怎么求情,曹操也难消怒气,还是没给他这个面子,杀了董贵人。

刘协也怒了!不就传个字条吗?我就不信我传不出去!董贵人位份低你说杀就杀了,我不信你敢杀皇后!

刘协的聪明劲儿又上来了,他再传“衣带诏”,这次是让伏皇后带出去给自己的老丈人伏完:“你姑爷都让人欺负成这样了,你也看得下去?”

老丈人就回复两个字:呵呵。

但是这就足够了,足够各方势力各占山头了。从此以后人手一份“衣带诏”,你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们挟“衣带诏”以号天下勤王!刘备,就是其中一人。

公元208年,汉朝用了几百年的三公制度被废弃,用回丞相制度,不用说,曹操是丞相。但是这名改的不好,因为同年就是赤壁之战,曹操一生唯一一次统一全国的机会就这样被冬天里的一把火烧没了。

公元213年,曹操加九锡,一高兴,给三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协。

九锡是哪九样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按道理来说,它是皇帝能够赐给大臣的最高礼遇。而这两个字的意思,解释起来比较麻烦,但是它有个近义词可供参考,那就是:造反。

查一下加九锡的人员名单:王莽,曹操,孙权,司马昭,石虎,桓玄,最齐全的是后来的南朝宋齐梁陈,四个开国皇帝都被前朝加过九锡,等等。

所以“加九锡”等于“一定造反”,证明完毕。

好了,重点来了,公元214年,伏皇后传“衣带诏”事情败露。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几年还是没捂住,所以说“正义”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那时候也没有个法律规定的案件追诉期,他曹丞相说什么时候翻旧账就什么时候翻。曹操立即派人到宫里抓她。

伏皇后光着脚躲进墙壁夹缝中,被拖了出来。她痛哭流涕求刘协救她。刘协不忍心看,挡住眼睛,说:“我自己的命都不一定哪天没了,哪还能管你。”

这话,乍听之下是个渣男,细想起来,也有点道理。

曹操杀害了伏皇后,并且将她生的两个皇子也毒死了。历史上甚至都没留下两个皇子的名字,只被叫做“刘某某”。

堂堂大汉天子,传个旨杀个臣还要偷偷夹带,过了十几年了还让人扒小肠,当面杀老婆孩子。皇帝做到这样子,真真是生不如死!

刘协这操作也是挺让人费解。他小时候挺挺聪明啊,怎么如今就“泯然众人矣”了呢?他简直在凭实力坑妻。他这半生,谁亲近他他害死谁,母亲,哥哥,妻子,儿子,全都保不住,简直是《活着》里面的福贵穿越到汉朝了!到这时候,他终于不得不承认,他是斗不过曹操的。南有“既生瑜何生亮”,北有“既生曹何生协”。

斗不过就躺平吧,反正也躺了半辈子了。曹操说立我女儿当皇后吧!好的!曹操说封我当魏王吧!好的!曹操说我帽子上流苏数量太少了,给我加到十二条吧!好的!皇帝都可以随时给你做,还差有个同款帽子吗?

只有天子的冕是十二根“流苏”,称作十二旒。所以说加“九锡”只是道理上的最高封赏,这还有给皇位的呢!

赤壁之战之后那几年,曹操变本加厉步步紧逼,最后临门一脚,他留给了儿子曹丕完成。

公元220年,曹操前脚死,曹丕后脚给刘协赶下皇位,正式称帝。

废帝一般没有好下场,这几乎是铁律,就算不杀掉也会终身活在监视之下。可刘协不一样,他前半生也是生活在牢笼之中,卸下皇帝的身份于他而言,可能是好事。

值得一提的是刘协的皇后。他卸任的时候妻子正是曹操的女儿曹节。

这伦理放在今天都能上法制节目的。张三杀了李四妻子,再让李四娶了自己女儿,张三死后,儿子张小三还逼着妹夫给人家房子过户给自己。莫名眼熟,跟当年霍光和刘病已的故事雷同。但结局完全不同。刘病已废了皇后霍氏灭了她全族,可刘协哪有那个能力,他对自己这个妻子的感情可想而知,又敬又怕,又爱又恨。最后也只剩下相濡以沫,老来伴了。

刘协让出皇帝位置后,被封为山阳公封邑一万户,地理位置大概在现在的河南焦作,离当时的首都也不算太远。

曹丕派人去索要天子印绶的时候,曹节大怒,捍卫了刘协最后的尊严。我想从这一刻起刘协彻底放下了,告别过去,他累了,只想安度晚年,尽管他才四十岁。

曹节虽然是曹操的的女儿,但是她有什么错?刘协带着曹节来到封地,他人生剩余的十四年都在这里开心的度过。传说他和曹节还化身郎中四处治病救人。

曹丕对妹妹妹夫也比较够意思,不仅给刘协高薪酬福利,还给了他更大的尊重。刘协本人仍旧享有天子待遇,遇到皇帝可以不拜,出行乘坐天子车驾,还可以自称“朕”,甚至他死后,都以天子之礼下葬。不得不说,《三国演义》确实让我们多多少少误解了曹家这对父子。

值得一提的是曹节活到了公元260年,给三国都熬完了她才死。

纵观汉献帝刘协一生,憋屈是真憋屈,你说他没有才干吧,好像也不是,但是你要说他多么精明能干,他又被拿捏的死死的,从出生开始就是傀儡。只不过,谁说当傀儡的下场只有死?他就能把“当傀儡”这个工作干到光荣退休。

《后汉书》评价他:“传称鼎之为器,虽小而重,故神之所宝,不可夺移。至令负而趐者,此亦穷运之归乎!天厌汉德久矣,山阳其何诛焉?”就说皇帝就好比神器“鼎”,你让他稳稳的震慑在那里肯定是他应该做的,但是你让皇帝背着鼎飞跑,那这也是够点背的了!汉朝经过四百年,老天爷也厌倦了看腻了,跟人家刘协好坏有什么关系呢?

说的非常中肯。刘协是李世民还是秦二世都影响不了他的结局,那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无能为力贯穿他的一生,他其实只是想活着而已。而在东汉末年那长达一百多年的乱世之中,哪个百姓不想活着呢?帝王尚且如此,百姓就更加命如草芥了。

三国时期,文臣武将英雄辈出,光辉耀眼得把整个东汉都衬托成了一个大写的“略”字。简单来说只有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每一次都是以少胜多以弱压强。刘协和曹节就跟民间夫妻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从参与者变成了旁观者,谁胜谁负都无所谓了,反正汉已经不在了。至于刘备“听说”刘协被害,自己哭泣几日几夜后被迫登基称帝,扛起给大汉续命的使命,那我们只能叫他“蜀汉”。

最后,我觉得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真的很会选词曲,就像杨慎的词说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就像毛阿敏唱的:“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