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国第一吉祥物:刘协(1 / 2)

刘协,汉献帝,他的存在打破了东汉皇帝都短命的魔咒,这也许是因为,他后来不做皇帝了。

英明神武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做梦也没想到,“英年早逝”这四个字深深的印刻在他这一脉的子孙DNA中。或许是跟皇位相克,总之自打刘协不做皇帝了,腰不酸了腿不痛了,走路也有劲儿了,一口气活到公元234年4月21日,把曹丕都熬死了,再努力个三四年,给曹丕儿子都能熬死!

顺便说一句,诸葛亮也是在这一年逝世的。

历史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充满了宿命感,无力感,转角遇到爱,处处有巨坑。它一定要给每一个末世安排一个美强惨的皇帝,来祭奠这个王朝曾经的繁华鼎盛。刘协就是四百年大汉的末代皇帝。

《出师表》名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诸葛亮吐槽刘备,在称帝之后每天都在干什么呢?吐槽汉桓帝汉灵帝。要不是这俩皇帝太败家,也轮不到他刘备出来给大汉强行续命。

其中这个汉灵帝正是刘协的父亲。

汉灵帝刘宏,是英明神武的汉章帝刘炟的孙子的孙子。按照在刘肇那部分说的,汉朝在他那就开始拐弯,到了汉灵帝这里早就严重跑偏了。而皇帝都是未成年这件事,理所当然的在刘宏身上也发生。

刘宏12岁即位,正是后宫前朝PK最为严重的时候,第二次党锢之祸就发生在他在位期间。

简单的说,党锢之祸就是贵族和宦官对决。两次对决都以宦官取胜终结。所以说那时候士大夫都这水平了,连一群阉宦都斗不过,也难怪后来袁绍那样的绝对优势也打不过曹操。

刘宏有一个贤惠的母亲和一个善良的妻子,都比较惯着他。刘宏说想要钱,母亲就说要不然你卖点家里值钱的东西换钱?刘宏说“好”,于是开始卖官。他有啥啊?官位啊!

因为朝廷都腐败透了,皇帝带头卖官,所以谁都不愿去做京官了,地方官反倒价码更高。那么已经在职的公务人员该怎么办呢?刘宏灵机一动,想出个一本万利的好主意:调任。

刘宏规定调任或者升迁的官员必须先支付将要赴任的那个官位对应的价码,为表宽仁,也不用一次付清全款,先拿个首付也行。

他又觉得,做买卖这种事自己没有经验,别再被那些大臣们割了韭菜。于是决定亲力亲为到基层锻炼:在宫中弄个夜市。妃子啊奴才啊不管什么人吧,假扮小商小贩,咱摆起地摊搞起副业。洛阳集市果然名不虚传,都开到皇宫里了。

最胡来的是,有人举报宋皇后诅咒他。刘宏也不管真假,把皇后废了,家人或杀或流放。

权利啊!真是个很美好的东西!

有一个宫女姓何,颇有姿色。估计是在“灵帝夜市”业绩比较突出吧,反正被刘宏相中了。这个何商贩本身也争气,给刘宏生了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汉少帝刘辩。母凭子贵,刘宏二婚了,何宫女变成了何皇后。

按照他刘家的规矩,这必然又是一个新兴外戚。果然何皇后的大哥何进瞬间把控朝政大权,跟宦官分庭抗礼。

本来刘宏接手的汉朝就已经是脑溢血一次(第一次党锢之祸)的风烛残年了,再经他这么折腾,直接上大招:黄巾起义。

还是那句话,中国的老百姓是很勤劳本分的,你不把他逼急眼了,是绝对不会造反的。王侯贵族造反,番邦搞出边患,那都是想当皇帝,几千来此起彼伏,多牛的皇帝都得跟打地鼠一样终生面对这些事。但是老百姓一旦造反,那这个王朝任你是“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天王老子也保不住。

刘宏一生也有过不少孩子,但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两个儿子,刘辩和刘协。刘辩是皇后何氏所生,理所当然继承皇位,刘协是刘辩的弟弟,被封为陈留王。

刘协的母亲是王美人,公元181年她生了刘协后,月子都还没坐完就被何皇后毒死了。据说何皇后家里是杀猪的,所以杀起人来也轻车熟路毫不手软。

儿媳妇厉害成这样,当婆婆是吃素的吗?于是董太后收养了刘协。何皇后再生猛,也不敢明着跟自己婆婆作对。

可是何皇后毕竟是后宫之主,搞不死一个小孩,但是氛围还是要拉满。刘协就在所有人的白眼中长大,可以说是看尽世间冷暖。每天起来面对的,都是不知能不能活到吃晚饭的一天。

这样的孩子,多半抑郁早夭,能活下来的,极有可能成为能力者。刘协也是这样,他不得不早早通事理,只有尽量少犯错,才能保住性命。

随着他一天天的长大,他的父亲刘宏也感觉到这个儿子可比他的哥哥刘辩好多了。同样是儿子,老大连话都说不明白的时候老二都能背乘法口诀了,这不免让刘宏有了异储的想法。这个想法一直持续到他驾崩。

刘宏死于公元189年,只有三十三岁,当了21年皇帝。这一年,刘辩16岁(或13岁,记录不详),刘协8岁。两个白瘦幼组团面对左青龙右白虎以及支离破碎的河山在中间。其中左青龙就是何进,外戚,右白虎就是太监,常侍。

189年5月初汉灵帝刘宏病逝,百日刚刚烧完,何进和宦官就分出胜负了。

何进要杀了宦官,还奏请自己妹妹,当时已是太后的何氏,宦官要杀何进,谁也不奏请,直接下手,何进的手下进来一看老大被杀,又杀了宦官报仇……总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而这时的少年团在哪里?当然是跑了。

小哥俩彻夜狂奔,终于在天亮的时候,看到活下去的希望:董卓。

何进在之前跟宦官们对峙的时候因为怕自己实力跟不上,想要请外援,这个外援就是并州牧董卓。

这个董卓好色归好色,但脑瓜够用,他知道京城肯定要出大乱子,自己就等着渔翁得利。因此快到洛阳的时候他停住了脚步,静等皇宫火起,他才慢慢走向洛阳,刚巧“迎接”到了出逃的皇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

董卓也是懂攀亲戚的,他觉得自己姓董,当今太后也姓董,那肯定有亲戚!而陈留王刘协是太后抚养长大的,人称“董侯”,亲戚的亲戚,那肯定也是亲戚啊。

所以刘协同父异母的哥哥就不是你的亲戚了吗?

董卓很喜欢刘协。他见到二人后肯定好奇的问啊:“小朋友,你们怎么跑到市郊来了,是迷路了吗?你们家大人呢?”

已经上初三的刘辩吓得哇哇大哭,他觉得眼前这坏叔叔一看就是个人贩子。而从小成长于危险之中的经验给了刘协不同于年龄的稳重,反正每天面对的都是不一定能活,何皇后和董卓对他来说,没有区别。

刘协不仅不哭,还护在哥哥身前,把洛阳这一夜发生的事情清晰地讲述了一遍:“何进要杀常侍何氏不许,常侍怕何氏杀常侍于是常侍要杀何氏,何进被常侍杀后何进的常侍冲进来要杀宫里的常侍,常侍杀了常侍后常侍也被杀了。你听懂没?”

董卓一拍大腿:“这孩子聪明!小小年纪,贯口张嘴就来!”

这时候,皇帝刘辩的命运基本就定下来了:只有死路一条。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干掉康师傅方便面的不是东三福,而是美团。刘协本来想护着哥哥,毕竟他的亲人不多了,而他之所以能活到今天,自己这个弱智哥哥也没少忤逆自己那个杀猪的母亲,保护他。但是他这一番话,却让董卓动了杀少帝,立他为帝的心思。原因很简单,谁愿意跟一个一看见自己就哭的领导天天相处?

果然回到洛阳后不久,董卓先是废了汉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立刻杀了皇太后何氏,也算是为刘协报了杀母之仇。

第二年正月,董卓又毒杀了弘农王刘辩。董卓一直以为这孩子是个弱智,所以端去一杯毒酒,说:“干了这一杯,可以治病啊!”

刘辩非常惊恐的说:“我没有病啊!你是要杀了我吧!”

董卓也非常吃惊,怎么一个弱智儿都能看穿自己的诡计了呢。他怒从心起,直接叫人给他灌下毒酒。刘辩一边喝一边唱歌:“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

他的老婆也对歌,“未述完温柔只剩离歌!”

对此,刘协一言不发,他能做的只是默默给自己的哥哥收尸,埋葬。谁能理解他从懂事开始就一直过着“人为刀俎”的生活?他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何况别人的!

接下来就是董卓的神操作了,暴发户进城,看什么都是好的,烧杀抢掠,洛阳终日处在哀嚎之中。

这时候的曹操,就是曹操而已,既不是丞相,也不是汉贼。他想杀了正在午睡的董卓,为洛阳百姓,一腔热血冲了进去。结果董卓一翻身,给他直接吓跪,大声称颂:“董太师,我是你的粉丝,请收下我手里这家把什,我们曹家一向只送刀给喜欢的太师!呦,呦…….”

董卓跟着节拍,猛拍大腿,为他转身,大笑一声“矮油不错哦!”,开心地收下了刀。曹操出来后撒丫子逃出了洛阳。

这就是董卓的智商。

没过多久,全国各地都要讨伐董卓,他就算是楚霸王再世也不能“四面楚歌”。他决定迁都。

汉的精髓在长安,怎么能跑洛阳当皇帝呢?说走就走,董卓带着皇帝刘协,浩浩荡荡奔着未央宫去了,临走时候,烧了洛阳。

之后就有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吕布戏貂蝉,王允设美人计杀董卓。如果历史人物有番位,刘协曹操也好,吕布董卓也罢,谁都别想排在当红小花貂蝉的前面。

王允杀了董卓,他执政也没比董卓好哪去,不久就被董卓的旧部下杀了。又是一场接着一场的乱战,任他外面天翻地覆杀声震天,刘协自在宫中岿然不动,没事种种地养养花,这样的日子,他知道过一天少一天。

刘协一生享受皇帝的待遇,却从未有一天做过真正的皇帝,但他确实是个大好人。他看到老百姓饿死人吃人,他给自己宫中的稻米和豆子都分出去。发现饿死的人数没有减少,他生怕是官员们克扣粮食,自己亲自到一线去督促。

可谁都知道,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何况还是末代皇帝,人品好坏都不重要了。

公元194年,刘协立伏氏为皇后,少年夫妻,从今以后他又多了一个亲人。

公元195年,刘协14岁,这一年他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落叶归根。

长安是好,但是洛阳才是他家。之前让董卓连拉再扯的给赶出来了,老娘的墓地修一半也停工了,他是真的想回去。

他不是不怕死,而是看开了。一个从小就头上三尺悬把刀的人,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可能也是看准了这帮人的个性,熊一熊自己还行,杀自己,他们还没那个胆子!

于是在这一年的七月,他决定从长安启程,重返洛阳。只是没想到,这条七百里的路他足足走了一年,而且一路都是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

之前在长安,王允靠着貂蝉废了董卓,自己一高兴,大赦天下!过了几天地方上有俩人犯点小错误,上书给王允说要么您再大赦一次给我们俩捎带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