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汉室大版图的拐点:刘肇(1 / 2)

公元79年,东汉第四位皇帝刘肇出生,他是第三位皇帝汉章帝刘炟的第四子,非嫡非长。他的一生,“像”极了当下著名虐文《东宫》,或者说李承鄞就是照他的标准写的。只是他的“东宫”里没有小枫,而有个低配版武则天。

刘肇母亲姓梁,名字已经没有记载了,就叫她梁贵人吧。她跟自己儿子的亲子时光没有记录,估计也就百十来天,因为刘肇出生后不久就被当时的皇后窦氏拿过去当儿子了。窦氏,没有儿子。

远远的看着自己的孩子也是好的,大不了自己再生几个!

然而窦皇后是不会给她机会了。汉章帝刘炟专宠皇后窦氏,枕边风一吹,刘炟也逐渐冷落了后宫的什么宋贵人啊梁贵人的。

不受宠但是日子平静也是好的,大不了守活寡,等变成真寡妇也就熬出头了,尤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刘肇在三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了。泼天富贵指日可待!

然而真实结局是,她能看到亲生儿子的时间,只有不到四年。

汉章帝刘炟本来的太子是他第三个儿子叫刘庆。可是在刘肇三岁的时候,窦氏看不惯四岁的刘庆的一身正气,生怕这位三爷一上位第一件事就是灭了自己满门,所以使个小计策让老公刘炟给太子废了。

顺带还给刘庆的生母宋贵人灭了个门。

窦皇后给宋贵人的罪名是“挟邪媚道”,通俗的说就是宋贵人想通过请大仙的办法,让自己变成一个狐狸精,给刘炟勾引过去。

窦皇后派个宦官过去审问宋贵人姐妹,屈打成招,宋贵人不堪受辱,自尽。

这个被派去的太监,明显有折磨女人的癖好,顺便说一下,他的名字叫蔡伦。

宋贵人死了,但是刘庆毕竟是刘炟亲生的,才四岁他明白什么?他以废太子身份得以保住一命,全靠年纪小,懵懂。

窦皇后以为刘庆年纪小,不会记仇。又是个被废的太子,能掀起什么风浪?

事实证明,政敌,就必须斩草除根。否则,一定会在一个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等着你。

年仅三岁的刘肇带着玩具和奶粉,入主东宫。皇后窦氏作为嫡母,当然不能允许这孩子还有别的妈妈。如果说以前刘肇只是个皇子,那么梁贵人是生是死还无所谓,那么现在儿子进东宫了,她就只剩死路一条了!趁着刘肇还小,窦皇后害死了他的生母梁贵人以及所有知道或者胆敢告知刘肇他生母真相的人。

刘炟不是个糊涂君王,他也是东汉F4之一,圣明贤能,真不知自己的皇后干出这么多幺蛾子,他怎么会不问不知不管!

果然爱情使人盲目啊!

窦皇后究竟何许人,敢这么肆无忌惮迫害后宫妃嫔和皇子?她的太爷爷,就是窦融,太姥爷,更了不得了,正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所以她跟刘炟,实际算是近亲结婚,都没出五服!

东汉一大半皇帝都短命,不知道跟这个有没有关系。

窦融,在西汉和东汉衔接时期,王莽插播广告那几年,是他凭借一己之力稳定了大汉的西北地区。后来刘秀称帝,中原地区再次稳定,窦融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窦融归汉”是旷世奇功。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是封了28位跟随刘秀打天下的功臣,为了符合二十八星宿之数。但是,其实画像有32个,多了四幅,为了对应二十八星宿之说,楞是睁着眼装不会数数。

窦融,就在多出来的这四个里。

而窦皇后的母亲,是刘秀与第一任皇后郭圣通的孙女。

可就是这样的背景,也真是就只给了窦氏一个入宫待选的敲门砖。实际她入宫的时候,家里已经败落。窦氏完全是凭借着美貌和智慧,得到汉章帝刘炟的专宠的。

所以文凭只是个敲门砖,能走多远,还得看个人能力。

窦氏风头无两,刘炟的人生却走到了尽头。

章和二年,公元88年,汉章帝刘炟去世,年仅9周岁的刘肇登基,窦太后把持朝政。

刘肇一生,四岁丧母,九岁丧父,这样的孩子,要么就窝囊废一生,要么就早立事早当家,他属于后者。这轨迹,很像康熙,包括使用的手段。但是康熙还有个英明神武的奶奶扶持,刘肇那是真的是靠自己,和宦官。

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经过几年的母慈子孝,处于青春期的刘肇已经知道自己生母的真正死因,然而也正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才应该不服天朝管,张扬,大胆。常规操作应该是冲过去质问窦太后或者干脆武力解决,这才是这个年纪该有的“气盛”。

刘肇之所以是刘肇,就是因为他没有这么做。

你窦太后喜欢把持朝政,那就给你把持,天底下所有姓窦的,想要钱给钱,想要权给权。

猪,要养肥了杀才有意思。

窦家,大部分人都是“一般人”。敛财自不必说,这是人类刻在DNA里的能力,治国安邦的能力,窦家的人,不能完全否认,但是也称不上很好,所以说,就是一群“一般人”。

这群“一般人”中的翘楚,是窦太后的亲哥哥,窦宪。

人人都知道西汉霍去病“封狼居胥”,又有几人知道东汉窦宪“勒石燕然”呢?

过程是很戏剧性的。

刘炟死了,亲戚朋友都来参加葬礼随份子,其中有个侯爷,叫刘畅。窦太后一看就特别喜欢,至于是哪种喜欢就不好说了,反正是没事就见面聊天,还赐给豪宅居住。

窦宪义愤填膺,给刘畅杀了。

这就值得推敲了。史书上说窦宪是怕刘畅得势分自己的权力,所以刺杀了他。前提是最后窦宪以及窦氏一族都被清算了,所以他们是失败者。对于失败者,我们一向是能抹黑就抹黑,如果其本身就很黑,那就阐述事实就可以了。

所以窦宪杀害刘畅的理由八成是真的。

那么如果最后赢的是窦氏一族呢?恐怕这段就要编排出来一些什么汉章帝新丧,大将军窦宪不满刘畅勾搭寡妇妹妹,所以剑斩妖魔了!

不论什么原因,总之窦宪捅娄子了。

你窦家权势再大,大不过刘家吧?汉朝江山姓刘你不知道吗?

窦宪当然是“聪明”的,他给杀刘畅的罪名嫁祸给了刘畅的弟弟,并且屈打成招了。窦宪,是懂“嫁祸”的!

这就过于拙劣了!窦太后问大臣:“审出来谁杀的刘畅吗?”

大臣“按照”窦宪的嘱托,恭敬的回复道:“知道谁干的了,这人敢杀皇室成员,必定位高权重又在京城,太后觉得是谁就是谁!”

窦太后分分钟给哥哥反锁在屋里。

让她静一静,她还没想好用什么刑法弄死自己这个好哥哥才解恨!

窦宪被关禁闭,终于悟出了人生真谛: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不如披甲上阵去打匈奴!

窦宪要求出征匈奴,要战死沙场以赎罪孽。

窦太后巴不得他赶紧滚,死在匈奴,就别回来了吧。

窦宪如愿去了当时中国最残忍,最反复无常的战场,对战北匈奴。

宫斗,权谋,显然窦宪之前是选错了职业道路,到了战场他才发现,这才是我对口的专业啊!

窦宪击败匈奴,或者说,击溃匈奴,楞是把称王称霸百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北匈奴,打成了历史。从此,北匈奴消失在那时的世界上,也消失在历史的书页里。窦宪,在燕然山将自己的功绩刻在石头上,史称“勒石燕然”。东汉的版图达到了空前的,大。

窦宪从死囚一下子王者归来,等待他的会是无限风光和位极人臣吗?

刚说完,他对口专业是打仗,他就跨专业找工作,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果然回京之后,等待他的是渐渐长大的刘肇,和身后张开的巨网。

这张巨网一张就是三年。刘肇暗暗发誓:你终会变老,而我,终会长大!

这三年,窦宪仗着灭匈奴的功劳,狂的没边了,班超这时候跟他比,充其量是个外围马仔,《汉书》作者班固,只是他手下一个狗头军师。

公元92年,刘肇十四岁了。他无父无母没有依靠,好在他还有哥哥,就是那个废太子刘庆。

刘肇没时间怀疑这个怀疑那个,对于他来说,刘庆就是相依为命的哥哥,就这么简单,跟他有着共同的敌人,窦家。他们的母亲都是死在窦家人的手里,所以刘肇事无巨细都跟刘庆商量。刘庆仅仅比刘肇大一岁,但是也沉稳老练,小哥俩有商有量,竟然真的开始筹谋起灭窦家的策略,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堂堂皇帝,威威皇权,怎可能甘做傀儡!

跟康熙一样,刘肇不可能哥俩上阵亲手给窦宪掐死,只能在身边划拉人,那必然是,太监。

太监之中也不全是坏人,历史上的好太监也不计其数,只是他们都没有坏太监出名罢了。

刘肇选的这个好太监,叫郑众。

窦宪班师回朝,刘肇想要一睹大将军的风采,亲自接风进行商业互吹。窦宪前脚迈进宫门,后脚刘肇就派人给门外他的一众亲随党羽全部诛杀。

窦宪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娃娃,不好好学习,天天跟那个废材哥哥和一群太监混在一起,竟然比自己动手还快。他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褫夺了印绶,遣送封地。

刘肇顾念窦太后的感受,没有当即要了窦家兄弟的命,也或许是觉得就这么死了太便宜他们了。他派人跟着窦家兄弟回到各自封地,窦宪刚进家门,刘肇派的人立即逼迫他自尽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三年前的“封狼居胥PLUS”真真是黄粱一梦。

窦氏一族被清算后,窦太后继续活了五年,一直到公元97年,她才病逝。刘肇顾念养育之恩,并没有杀害她,只是将她囚禁起来。

需要一提的是班固,受到窦宪的牵连,进了监狱,又“恰好”遇到一个跟他有过节的官审他,一不小心就给他弄死了。刘肇听说后,斥责了这个官员,把亲手杀害班固的狱卒给砍了。

我怀疑,刘肇这么做,完全是想给班超和班昭一个交代。

班固跟随窦宪多年,刘肇一定不会放过他,但问题是班固有个生猛的弟弟,投笔从戎的班超,还有个生猛的妹妹,号称曹大家的班昭,这都是刘肇左膀右臂般的人物。所以各让一步,我必杀班固,但是弟弟妹妹的面子我也给足!

只有初中生年纪的刘肇就是这么会做人,会做皇帝。如果他能够在位三十年以上,甚至真的跟康熙皇帝一样六十年,那么东汉的历史恐怕要改写了,“永元之隆”的名声会跟开元盛世一样,留下浓墨重彩。可惜没有如果。

收拾完窦家的刘肇,开启了自己的盛世。四百多年的汉朝,到了刘肇手里已经快三百年,接近尾声了,而最高潮竟然在这个时候出现,实属不易。

十五岁时,刘肇下诏书说自己“寤寐永叹,用思孔疾,惟官人不得於上,黎民不安于下”。这种冠冕堂皇的话放在别的皇帝身上也就呵呵了,但我相信刘肇是真的这样做的,每日每夜,忧国忧民。

东汉因为有了班超加刘肇这样的强强组合,版图最大。刘肇的惠民政策是一波接一波,他在位时期的人口总数突破五千万,而田地更是达到整个汉朝之最,老百姓有家有业,真正的盛世。

汉武帝刚刚即位的时候,文景之治给他留下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人口五千多万,而汉武帝去世的时候,全国人口已经不足三千万,说他穷兵黩武,真的一点没有冤枉他。

开疆拓土固然是爽文,英雄固然让人羡慕崇拜,但是历史真正应该铭记的,是像刘肇这样的人,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的皇帝。

从公元92年清除窦家,到公元106年,这14年间,刘肇无疑是救世主般的存在。

他身负杀母灭母族之仇,却选择在窦太后死后原谅。窦太后死后梁家的人掀开当年梁贵人也就是刘肇生母死亡的真相,要求废除窦太后的封号,不许她跟先帝刘炟合葬。刘肇回答说窦太后对他确实有养育之恩,如今她全族都已伏诛,杀人不过头点地,就算了吧。

他积极发展第三生产力,鼓励全民创新求发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