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汉室大版图的拐点:刘肇(2 / 2)

大家自由发挥,科研不用论资排辈,连虐待狂,死太监也可以变身科学家,比如蔡伦。

蔡伦的名声,在后世眼里是要远远大于汉和帝刘肇的,手里有专利果然不一样,何况人家的专利还是TOP级别的。

纸的发明怎样影响了文明的进程,相信能写出篇不错的论文。纸出现以前,文字只能刻在石头上,骨头上,竹子上,有点钱的写在绢帛上。可蔡伦纸是啥做的呢?破渔网,方便筷子,可回收垃圾,可以说是原材料遍地都有,科学环保。这可就厉害了,放过竹子算是间接把熊猫救了。

大部分人都知道蔡伦造纸,但是鲜有人知的是蔡伦的另一个身份,那个时代的钢铁侠。

他的另一个重大科研成果是,咸鱼!额,不,是尚方宝剑。

蔡伦祖上是打铁的,没想到这个基因也可以遗传下来,蔡伦擅长铸剑。后来他被任命为尚方令,简单来说就是皇室兵器制造部部长,做出来的小刀小叉子,那都是皇家御用的。

蔡伦并没有发明“尚方宝剑”,而是他发明的宝剑款式新颖,锋利华贵,出至于“尚方”,只能御用,因此称作“尚方宝剑”,其中以蔡伦制的剑为最优。

所以在那个年代,根本不是蔡伦蹭尚方宝剑的热度,而是尚方宝剑沾了蔡伦专利的光,得以名扬天下。

也许有大才华的人性格多多少少都有些缺陷,爱因斯坦要娶妹妹,居里夫人给丈夫助理写情书,让人家老婆公开处决。蔡伦也是这样,他伟大的发明跟他阴暗,执拗,投机,高傲等等性格特征完全不冲突。

汉和帝刘肇勤政爱民,兄友弟恭,跟哥哥刘庆好的恨不得穿一条裤子。而哥哥刘庆也低调做人,每日必重申皇位是弟弟刘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弟弟和弟媳妇重用的太监,又是个有专利造福人类的,他也只能道声:恭喜。

可是别忘了,刘庆的生母宋贵人,是蔡伦逼死的。这是后话了,暂且先放一放。

来看看刘肇背后的女人们。熟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个默默付出的女人。那对于帝王来说,这个女人基本应该是皇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都不忘带着长孙皇后在身边,生死与共。朱元璋一个要饭的出身,到老都对糟糠之妻马皇后尊重有加,白头偕老。可见贤德的皇后是明君的标配。

公元96年,也就是永元八年,刘肇立阴氏为皇后。同一年,还有一个姓邓的女孩也进宫了,宫斗大戏就此拉开序幕。

先祖光武帝刘秀曾经说过:娶妻当娶阴丽华。

姓阴的女人,按道理来说,都应该能成为优秀的皇后,尤其是刘肇这种刚刚斗完老母亲夺回皇权的皇帝,他太明白皇后的能量有多大了。

有很多历史谜团永远都无从得知了,比如为什么,刘肇的儿子从来养不活。他十几个儿子,全部年幼去世,这里面究竟是不是血腥宫斗,很难说。按照现在宫斗剧的套路,幕后黑手大约是最后胜利的那个妃嫔,那就应该是当时最受宠的妃子,邓绥。

阴氏最后确实被废,如果一切真是这个邓皇后做下的,可就真了不得了,简直甄嬛PRO。

可是真按阴谋论推理,其实幕后黑手就该是刘庆,因为刘肇这一支没有儿子了,下一届成年皇帝是刘庆的儿子。

没有定论,所以我宁愿相信这里面没有任何猫腻,唯一的幕后黑手,就是老天爷,看热闹不嫌事大。

总之七年之痒,刘肇越来越不喜欢阴皇后了。《后汉书》记载,阴皇后无子,又嫉妒邓氏越来越受宠,所以暗中使用了千百年来后宫常用的一招,巫蛊。

事实证明,这招确实有用,谁用谁废。

是陷害还是确有其事,真的不知道,不过从后来邓绥的表现来看,至少这件事,没冤枉阴家。她们满门受到牵连,而最后赦免他们给与优待的仍旧是邓绥,那时候汉和帝已过世,她没必要再做姿态给谁看,如果真有意打压,给阴氏灭族也没人敢说什么,就算为了撇清关系,不管不问就好了。而邓绥选择了宽恕,她确实是个好女人。

当年,作为强权皇后的窦氏,都不知道具体叫什么名字,后来的阴氏,包括刘肇的母亲,也都一样,明明是两个人的身影,我却不配留姓名。

邓绥却有名有姓。

这离不开她强大的娘家背景和后来自己的政治表现。

之前提到的云台二十八将,窦太后的太爷爷,窦融,那样的功劳,也就是个番外。而邓绥的爷爷,叫邓禹,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邓禹跟刘秀的关系,大致相当于萧何和刘邦。

正史记载,邓禹曾经说过:我一生带兵百万,但是从未妄杀一人,我的后代,应该会发达!

虎父无犬子,这样的爷爷才能养出这样的孙女。

传说邓绥五岁的时候,奶奶给她剪头发。老太太眼睛花,一剪子给人家小姑娘额头上划了个口子。邓绥并没有出声,而是等到奶奶剪完头发,自己才下去处理伤口,全程没有喊一句疼痛。别人问她:不疼吗?

她回答道:“疼啊!但是奶奶喜欢我才给我剪头发的,我不能伤了她老人家的心意啊!”

这要是放在现在,谁家五岁孩子打针能不哭?

公元102年,邓绥封后,这时她22岁,刘肇23岁,江山蒸蒸日上,一个旷世明君冉冉升起。

这一年,同时还发生了一件大事,班超死了。

班超为大汉镇守西域三十多年,扫平的小国家不计其数,以少胜多是家常便饭,他就是西域的定海神针。

在公元100年的时候,班超年近七十了,他写信给刘肇,说自己:但愿生入玉门关!

叶落归根,他已经不是几十年前那个投笔从戎的班家幼子了。

但是刘肇并没有答应班超的请求,不是不想,而是不敢。西域那一群妖兽,放眼朝堂,只有一个班超能镇得住!就算他已经老掉牙,手撕鬼子也不在话下!

班超左等右等都没等来刘肇让他回去洛阳的旨意,心中不免怀疑:自己早年投笔从戎,如今文笔生疏,是不是表达的过于隐晦了,皇帝陛下压根没看懂自己的意思?

最后还得是妹妹班昭出马,一封信写的有理有据:“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凭借一己之力,玩命保住了你的江山!)延命沙漠,至今积三十年。(超长工龄,至今还没拿到退休金!)骨肉生离,不复相识!(有生离就有死别,皇帝你别忘了班固是怎么死的!)今且七十,头发无黑,两手不仁,拄杖乃能行。(都老城这样了还能打仗吗?)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按照惯例六十退休,他返聘时间都快十年了!)”

不愧是专业!不愧外号“曹大家”!要么人家怎么就能参与《汉书》的写作呢,这文字功底放到现在,高考作文肯定就满分了!

刘肇终于允许班超回到中原,曹大家都这么说了,要真是让她哥哥死在西域,那以后谁还敢给刘家卖命?一签约就是终身契啊!

之后不到两年,一代传奇班超去世,享年71岁。

不管汉和帝此时是多么志得意满,班超的过世,好像都是一种预兆,东汉的气数随着他的死,一点点的散去了。

公元106年,年仅27岁的汉和帝刘肇,病逝。一代英主,东汉的第四位皇帝就这样年纪轻轻的就死了,就在班超死后四年。

东汉一开始连续四位好皇帝,似乎用掉了刘家全部的气运。从汉和帝去世开始,东汉反复陷入外戚专权,宦官当政,皇帝幼弱的无限死循环中,直到曹丕取汉献帝而代之。

当然,跟后来的皇帝比,刘肇不算是“年纪轻轻就登上皇位”,更不算是“年纪轻轻就死了”。中华之最就是刘肇的儿子,百日照是在龙椅上拍的你说威风不威风,可惜没抓周,就死了。

之前说刘肇的儿子都养不活,他怀疑后宫或者宦官,总之有人迫害皇子,不然哪有这么倒霉的,十几个儿子一个都没活下来?后来再有皇子他就送到民间,还真的活下来两个。不过老大有些问题,有疾病,什么病不知道,反正是治不好的大病。

唯一一个正常的孩子,在刘肇去世的时候,才一百天。

这时已经是太后的邓绥,抱着这个吃奶孩子,登上了皇位,太后临朝,一切看起来这么眼熟。

但是邓绥是个好太后,低配版武则天。她在位十几年,赶上中华大地这边旱灾,那边水患,对内也是皇帝一个比一个小,长大了也不让人省心,她苦不堪言。这要是换成别人,差不多就亡国了,但是邓绥靠着自己强大的CPU给东汉强行续命了近二十年。

邓绥不像武则天那么生猛,给自己找个女人做秘书,她身边虽然也有个才高八斗的女人,但是她只敢跟人家做闺蜜,就是之前给刘肇写信让班超叶落归根的班昭。

她还能欣赏的,就是整天在她面前晃来晃去的宦官了。之前帮助刘肇清理窦家的郑众自不必说,那一个功劳就是他的养老保险了。邓绥更喜欢的是才华横溢的人,比如蔡伦。

蔡伦在宫廷里的生存之道真的很简单粗暴,谁是皇后他就做谁的狗腿子。之前的窦太后是,如今的邓皇后也是。

蔡伦被封侯。谁说科研单位出来的不能走仕途?

邓绥也是历史明确记载心理学领域第一人,专注微表情探案。比如刘肇死后,宫里突然丢了一箱子金银珠宝,不用问,肯定是内贼,趁乱在自己岗位上捞油水。

邓绥并没有给全体涉案人员交给纪检委严办,要知道宫中行窃可是灭门的大罪啊。她没有这么做是担心会有屈打成招的事情发生,所以她给全体人员叫道面前列队,一个一个的相面。果然有人扛不住她这近距离观察微表情的招式,出来自首了。

出来自首的是不是真凶不知道,不过皇太后亲自办案,不出来个“真凶”,那面子挂不住,谁都别想活!

是不是我们随便一猜测,事情就变得值得推敲起来!所谓谣言,所谓人言可畏,大概就是这种臆想吧。

现实当中,邓绥揪出真凶也并没有严惩,只是让她按时返赃即可。

邓绥从公元106年开始把持朝政长达15年,直到永宁二年,也就是公元121年病逝。

按照史书记载,这15年她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扛过十年自然灾害,亲自审案,一听说哪里有饿死的她就夜不能寐,这一点倒是很像她的老公。

不到一周岁就去世的汉殇帝彻底断绝了刘肇的香火,邓绥叫来当时13岁的刘祜当皇帝,他是刘庆的儿子,而刘庆这时候,其实还活着。

总不能让“黄太兄”当皇帝吧,而且,铁打的邓绥,流水的皇帝!换成平辈人,那自己还怎么掌权?

比起刘肇九岁登基,十四岁铲除窦氏一门,刘祜这年龄其实是够用的。只是邓绥忧国忧民,不愿意放权。

刘祜很显然也没有刘肇那两下子,斗不过邓绥,也挑不出人家的错处,只能静静等这位好四婶自己寿终正寝。

当然以邓绥死后刘祜的表现来看,要是早早还政给他,整不好东汉到这里就关门大吉了。

值得一说的是,邓绥一死,刘祜第一时间找到了蔡伦,杀奶奶之仇,你当我忘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隔辈亲更亲,隔辈仇更狠!

蔡伦一杯二锅头,自己送自己归西。一代发明家,就这样死于政治斗争,这当然也要怪他自己,站队跟搞发明一样积极!

很多人都说,汉朝到了刘肇和邓绥两口子这里,回光返照,彻底完蛋了,确实是这样。

汉是继秦始皇统一后,中原地区正统封建王朝的第二个朝代。不同于秦的短短十几年,汉朝中间插播的“王莽代言的广告”都长达十几年了,汉存在四百余年。

好像朝代一旦分上下两个半场,后半场就会明显疲软,西周东周是这样,后来的南宋北宋是这样,汉朝也是这样。

西汉群星闪耀,英雄辈出,拿得出手的好皇帝一抓一大把,还有汉武帝这样的顶流撑场面,一人出场费高于东汉F4打包的价格。

东汉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一直到公元220年汉献帝让位给曹丕,一共195年。但是其实汉朝,早在公元186年董卓废汉少帝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后来那三十多年,是人家三国鼎立的预热阶段。

这样算起来,东汉也就161年,前四位皇帝就用了一半,后面一直到少帝共经历9个皇帝,共享剩余80年,平均一人做不到九年的皇帝。这九个人,有一个共同点,即位的时候都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说人话就是都不到18。其实十八都说高了,他们之中最大的15岁,最小的一百天,学龄前儿童占比百分之二十二。

这些皇帝,是真正意义上的幼稚,不是骂人!

不可否认,刘肇在自己有限的短短十几年的皇帝生涯中,打出一波小高潮。当然还有皇后邓绥的强行续命。不论功过,他们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为了百姓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了些实事。

可惜这对五星好评夫妇,勤政爱民的品格没被后人学到,倒是有两点要素,被东汉剩余这几十年的朝廷牢牢记住:重用宦官,外戚干政!

不同的是,后来的宦官都不是郑众,后来的皇后也都不是邓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