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外患侵扰(5)(1 / 2)

骂完,他想了想说:“这样,城门两侧依护门墙的宽度再筑两个城台。护门墙要修在高台之上,不易被破坏。”说完,还不放心,看了看地势,又补充道:“外面再加一道壕沟,两道壕沟之间多设虎落【8】,下面密插木签、竹签,虎落之间多布铁蒺藜。鞑子就是铁铸的也要扎他几个洞!”

看到城墙拐角是直角,他让他们在角上再筑一圆台,上建团楼,避免直角处易被炮火损毁。吩咐在城墙每隔一段设一大瓮,上蒙牛皮,以侦听敌方是否挖地道。再在羊马墙上开突门,用来奇袭敌军后方,还有藏兵洞,兵士躲在洞内,突袭爬上城的敌兵。

在沈阳卫,他嫌护城壕太少,让守城参将组织人在城外密密匝匝地挖了十多道深沟。纵横交叉的沟壑,一人多深,沟底遍插尖木,要让一只老鼠都过不去。

各城各堡转了一遍,回辽阳后,他又马上赶到打造军器的处所,路城、卫城、墩堡转了一个遍,感觉守卫火器太少太弱。辽东军队三眼铳量很大,而鸟铳使用量却很少,。

三眼铳“膛短无力,又难取准”,杀伤力小,准头也不灵,三五十步还可以,再远就没咒念了。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记载,明朝的火器代表三眼铳,只能在三十步内破甲,五十步能打伤不披甲的士兵,过了一百步则毫无杀伤力。对抗装甲防护严密的八旗步骑兵,更是打不透人家的甲胄。反观鸟铳,教场中打靶,鸟铳命中率是三眼铳的十倍,弓弩的五倍,八十步外还能击穿双层湿棉被,可这玩意不好造啊。

鸟铳这类高技术含量的火器,不是想造就能造的。放在手工业发达的江南地区,造出来的鸟铳质量还可以,但放在其他地方,就不保险了。明朝中后期,“兵仗局”等火器制造单位,早已腐败不堪,京城工匠造出来的鸟铳,简直就是残次废品。鸟铳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一旦炸膛后果可想而知,也就是“技术含量低”的三眼铳,造起来比较保险。

还有一种说法,制铳须用福建铁,北方的铁性燥,不可用,使用起来容易炸膛。熊廷弼赶往兵器制造所,就是要找有技术的老工匠解决这个难题。

武器为战守之具。熊廷弼除了上疏请求从兵器库和各边支援外,还命人打造重二百斤以上的大炮数百门,七八十斤大将军炮数百门,百子炮上千门,三眼铳、鸟铳七千余支,其余盔甲、盾牌等数十万件。

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四五月间,熊廷弼亲自督修沈阳、奉集堡城防,命总兵官贺世贤率领三万人守沈阳,柴国柱率兵二万人守奉集堡。刚刚部署完毕,六月十二日,努尔哈赤兵分两路分别进攻沈阳和奉集堡,被贺、柴二部击退。八月,努尔哈赤又以五六万人进犯沈阳,熊廷弼亲自督阵,又将后金打了回去。

注释

【1】知事:明代管理城市的官员

【2】同知:明代分掌地方防御、水利、民事等的官员

【3】干打垒:一种简易的筑墙方法,在两块固定的木板中间填入黏土。应用干打垒方法筑墙或盖房

【4】江米汤:糯米汁

【5】墙台:指马面

【6】壕沟:护城河、城壕

【7】辽东长城,指明代辽东镇所属之长城,西起今山海关西北,东抵今鸭绿江西岸,是明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8】虎落:陷阱

第五节加征辽饷

兵部尚书黄嘉善拿着熊廷弼的折子,裂了嘴,前期从各边调的兵,逃散较多,领兵将官称病、自残,反正都不愿去那东北苦寒之地。现在再从关内调兵八万,从哪儿调啊!

熊廷弼到辽东后,经过惨淡经营,原来四散逃亡的人陆续返回了家园,除抚顺、清河、开原、铁岭等城失陷后正在恢复外,沈阳、奉集堡、宽甸、叆阳等城都已经得到了加固,各地援兵、募兵陆续来到辽东,总计不下十万。城防稳固,卫、所、堡完备,辽东形势大为改观。

除了加固城防、打造军械、筹集粮秣,他还有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整军备战。除了现有的十万军兵,他认为还需要八万人,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在奏折内,他详细列举各城、各卫需要驻扎人马数量,以及该处兵马的作用。他写道,“宽、清、抚、岔口堡为扼敌要塞,各驻兵三万,以为他日进剿。辽阳驻兵两万,以为机动应援……总计十八万军队,尚缺八万。与此合,给马九万匹,军饷三百二十四万两。”

在故宫太极殿里,丹墀上唐代越窑出产的青釉褐彩云纹香炉里,飘出来龙涎香淡淡的甘甜土质香味。头戴翼善冠,身穿过肩云龙纹圆领袍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坐在宝座上,正批阅司礼监报来的奏折。司礼监掌印大太监张诚手拿拂尘伺候在一旁,殿内殿外鸦雀无声,整个宫院中没人敢随便走动。

万历三大征以后有将近二十年的平稳期,后来为立长子朱常洛还是爱妃郑贵妃生的儿子朱常洵【1】为太子的问题,朝堂各派为“国本之争”争吵了将近十五年,还有后期的“梃击案”,无数的大臣被斥、被贬、被杖打,搞得他身心交瘁,感觉自己虽然贵为天子,却始终被群臣所制,逐步对朝政失去了兴趣,每日里笙歌燕舞,沉湎于酒色之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