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外患侵扰(4)(1 / 2)

“还有一件事,老哥,过去筑城,马面之间要相距150米。现在有火铳、铁炮,大概都能打一百米以上,马面之间是不是可以距离远点?”

杜老汉思忖着说:“老爷,可以离远点。不过这也要看咱们守城用的弓多不多,要是弓多的话,最好还是150米。再说,墙台【5】还能起到加固城体的用处,墙台后面还有藏兵洞,少了可不咋的(少了不好)。”

“嗯,这样啊,还是150米吧。”

马面和前面说过的城壕、羊马墙、虎落、瓮城等等都是古代守城的重要防御措施。由外到里依次有壕沟【6】、羊马墙、瓮城再配合城墙上的敌楼、角楼、敌台、雉堞形成了多重防御,这样使城池的防御变得更加坚固。城墙的修筑,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古代城墙是用土夯筑而成。取当地黄土,用夯打得紧固,一层一层地打,每层打到十五厘米的厚度。为了把城墙做得坚固抗打击,不把城墙做成垂直的,而是上部墙面向内收起,收起后层与层之间的搭角称为“侧脚”。城墙的厚度,根据城池的重要程度,厚度不等,下宽上窄,高度一般在七至十米甚至更高。到了明代,各地对城墙外皮进行包砖,成为砖城墙。城砖比普通房屋用的砖块要大得多,用白灰浆砌筑。凡是砖砌的城墙,其表皮用砖,基座都用石条砌筑,石条高度不甚相等,有的地方一米,有的地方两米,在石条的顶部再砌砖墙墙体,砌到一定高度时再做垛口、枪眼。

城墙墙体上往往突出一个个方台(或圆台),就是在墙体的外边建一个方垛(或圆垛),方垛一般是七八米宽五六米厚,宽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从侧面看城墙宛如锯齿状,这些台上部称为“敌台、墩台”,而下部则称“马面”。

为什么叫马面呢?从城墙突出的矩形墩台造型上看,这些长方形的墩台和马脸很像,所以被称为“马面”。随城墙位置的不同,可以设计建造不同的马面。

马面有三大用处。一是保护墙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投石机,元、明、清又有了火炮。投石机这种大型的冷兵器可以轻易投掷巨石,火炮更可发射石、铁弹丸,城墙若是不够坚固,很容易被轰塌。墙体上修建了相距150米左右的马面,增加了局部墙体的厚度,也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可避免城墙被石头或弹丸轻易砸出豁口。二是增加城墙面积,突出的马面,相当于让城墙又多了三个小台面,一旦敌军蜂拥而上,可有效分散敌军人数,成功拉长战线。由于“马面”突出在外,所以站在上面的守军视野极好,打击面更广,利于守城人用滚木、擂石、沸油、狼牙拍等杀伤敌人。三是便于火力交叉,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古代两军作战,不像影视剧中一拥而上,而是采用军事上的“交叉火力”战术。由于守军在城墙上难免有防守死角,因此多为左侧兵朝右侧射击、右侧兵朝左侧射击。突出的马面墙体,可增加作战时两面视线,士兵作战时不仅能直线射击,还可方便顾及左右两侧,甚至射击躲在城墙根城上守军射不到的位置。

上面杜老三说的马面之间距离为150米,是因为明代的弓箭射击距离大概是80米左右,在马面上用弓箭交叉射击马面中间的敌人,超过150米弓箭就有可能射不到了。

马面内部墙体下面还建有仓库、营房,储存军需品、驻扎守军的部位,被称为“藏兵洞”。

城墙修筑的也并非一条直线,有的相互上下、左右错开,有的不直通,这样,在某段城墙被敌人突破后,可以把敌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利于城内人组织兵力夺回被突破的城墙。

在城墙的里边还建有马道,这是为人们登上城墙用的。在军事战略上还有一种是战马城,城墙只修外面,与其它城一样,但在城里边不做墙面而是做斜的土坡。这样做,一方面为了节省城砖,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发生战争时,人们可从城内四面八方登上城头,这种方法,战守力、防御性更强。

从那天三个人把筑城的大体事项定下来后,熊廷弼就让佟福林马上组织人,要求每户出一壮丁参与挖城壕,修羊马墙、火炮阵地,筑城。

城外的三道壕沟都要挖到三丈宽、两丈深,再引入太子河水,壕沟出水处建一水闸。

每两道壕沟之间再筑一道城墙,第一道城墙主要是火铳和弓弩阵地,安置一些射程短的碗口炮、百子连珠炮、神机炮之类的;第二道城墙比第一道城墙高一些,设一些过山鸟、虎蹲炮和小将军炮中型火炮,以支援第一道城墙的火力;主城上多设大将军等重型火炮,形成三重火力。

每天早晨,熊廷弼来筑城地域检视一遍,有不满意之处就痛骂管地段的官员,所以他每次来,官员们心里就发憷。

土城已经筑到顶了,熊廷弼这一次来,不像原来转一圈就走,而是在城门处反复转,反复看,转了一会儿,他让不离左右的佟福林把杜老三找来。

杜老三怯生生地来到旁边,等他问话。

熊廷弼一抬头,见杜老三站在旁边,就问他:“老哥,城门是整个城的薄弱之处,你给我说说,除了瓮城,城门这一块儿还有啥加固的‘着’啊?”

杜老三赶忙说:“经略老爷,您叫我杜老三吧,当着这么多人叫我老哥,我那当得起啊!”

“嗯,杜老三。别扯别的,快说!”

“老爷您看,筑的城门与拐角处,墙体都比别的地方厚。还有‘干戈板’,铁叶钉裹,城门两边墙上用条石砌成板槽,平常吊在城门上边,紧要时用辘轳车放下。要是鞑子破了城门,咱的人赶紧放下干戈板,就能把鞑子挡住。”杜老三停下话头看了熊廷弼一眼,见他点点头,知道他听明白了,接着说,“还有就是防止火烧的灌水口,老爷您看,在这。”

“噢,这个圆柱是城楼的基础地脚柱吧。”

“是,老爷。在下面做一个夯洞,底大上小,上面再夯土。”

往旁边走了十几步,看了看凸起的女儿墙墙垛,熊廷弼又回头对佟福林说:“墙垛上还要插上“狗脚木”,狗脚木上悬挂皮条或者篱笆,用来防御箭石。”

佟福林答应:“是,大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