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卢象升血战贾庄(3)82(1 / 2)

第三节惨烈地战斗

打到这个份儿上,蓝廷芳他们也是豁出去了,谁上来都一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个好。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击破清军身上的复合甲!

历史上的东北本来气温就低,明清小冰期时的气候更加寒冷,铁制铠甲在低温下不仅会结霜增加铠甲的重量,使铠甲板结不方便使用,而且低温下铁制甲表面还会黏人粘皮肤,一不小心手碰上面就会粘掉一层皮。在长期的征战中,东北低温地区的人们发明了一种布面甲。用几斤棉花填入布匹当中,将其缝成夹袄(春秋时节多层布缝制的袄)样式,然后用粗线将夹袄细细缝过,各处都缝结实后,扔到水中浸泡。泡透后,将其取出铺在地上,用脚不断踩踏,踩到不再膨胀,然后晒干,一幅绵甲就完成了。相比于冷冰冰的铁制铠甲,这些由棉花制作而成的绵甲,重量轻,保暖性还非常好,特别适合东北寒冷气候下作战。

绵甲对付明军的三眼铳、快枪、火铳等火器,防御效果不错。为了增加绵甲的防护力,在棉布内部塞入铁片,用泡钉固定,制成棉铁复合甲。复合甲的棉制材料对火铳弹丸有缓冲作用,而内部的铁片还能应对冷兵器的攻击。

眼看清军就要攻到车前,车营中心的左营参将李可用大声命令身后的旗鼓官:“正面战车出击!”

旗鼓官路之千立刻将前面五方行旗【1】朱雀旗放倒,旗头指向正前方,随即战鼓声隆隆响起。

申字小营守备王围甫和酉字小营守备范登朝听到鼓声,回身一看代表自己这一方位的朱雀旗倒下指向他们这一方向,他们立刻命令自己营车下的步兵摘开第一层战车的连接铜钩,两营守备佥事(副守备)陈子兴和党威各带本小营重甲步兵推着正厢双轮车,手挺破甲锥、四角枪、箭形枪、曲刃枪、焰形枪等穿刺破甲利器,冲向蜂拥上来的清军。

破甲锥分底座和刺头两部分,刺头长锥状,有锐利尖头,多以菱形和圆锥形为主,长径比较高,穿刺强度大,底座是用来装长枪柄的圆筒。它是穿刺型破甲兵器,最大的优点就是穿透性强。无论是什么形制的破甲利器它的攻击方式都是直接的穿刺,而且这种穿刺攻击方式对于锁子甲等有缝隙的铠甲能形成有效的伤害,但是对于板甲等就很容易滑走,好在清军中板甲不多。

陈子兴带的重甲步兵跟随正厢车,趁清兵闪避带大枪头战车的慌乱时机,挺着破甲锥寻找清军外面铁甲的搭接处,专往甲胄的薄弱处捅。他们希望能捅中内衬绵甲缝制铁片的丝线处,这样一枪下去就能结果一个。

清兵躲过正厢战车镶嵌枪头的正面,砍倒车旁冲上来的明军,从侧面直接冲向推车明军士兵,双方围绕战车展开殊死搏杀。陈子兴刚一锥捅倒一个清兵,侧面一个红衣“巴亚喇”左手舞盾牌抵住其他明军的穿刺,右手抡起狼牙短棒一棒砸在陈子兴的肩膀上,只听“咔嚓”一声,陈子兴的右肩立刻塌了下去。陈子兴身子一震,被打得一栽歪,他知道自己被击中了,但击中的瞬间还没感觉到痛,想抬右手,右手已经抬不起来了。他俯身用左手抓起地上的一把砍刀,一刀把离自己最近的清兵砍倒,再挥刀时,刀刃已经打了卷,就在他发愣的这一瞬间,一名清兵一斧将他砍倒在地。

一些清兵冲破明军重甲步兵的阻挡线,冲到重型战车前,用手中的斧头劈砍战车挡板。刘景明随手抓起车上的一个长连枷抡起来,前面的梢子棍头一下砸到面前一个清兵头上,旁边明军用长矛、镗钯攻击车下的清兵。

在前面双方搅在一起时,明军车营里源源不断地涌出重甲步兵,在附近正厢攻击战车的协助下,将清军“巴亚喇”推出十几步远。明军车上车下的弓弩手们仰面向斜上方放箭,射向前面清军的后队,虎大威中军营的大将军、二将军、佛郎机炮,也打向清军后队。

巴亚喇后面清军阵内的前军统帅镶白旗固山额真叶臣一看,攻击受挫,再僵持下去,只能白白损耗,因此命令前军撤回。

冬季天黑得早,天色暗下来,大队清军携带受伤人员撤了下去。

申字号小营守备王围甫赶紧组织人救治受伤人员,陈子兴和其他死难者的遗体被抬了回来。王围甫查验了一下陈子兴的伤口,他的致命伤在后背,除了面部因失血过多惨白外,整个人还比较完整。按照大营的统一号令,将这些死难者就地掩埋。王围甫含着泪替陈子兴把身上的重甲扒下,又擦拭整理了一下遗容,用不多的白布勉强裹住陈子兴的身体,和一个兄弟轻轻地抬起他,放在营外的一处土丘下已经挖好的大坑中其他死难兄弟的身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