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卢象升血战贾庄(2)81(1 / 2)

第二节清军完成合围

多尔衮率东路军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南,从庆都、顺德等几处小规模的战斗里,他敏锐地嗅到了大战前的气息。他用主帅令牌调岳托的西路军向栾城县镇平集中,准备在真定附近与明军的主力大战一场,消除附近最大的威胁。

从哨探不断探来的消息中,得知明宣大总督卢象升带大队人马已经向南进发,他随即带着东路军主力向南追踪而来。路上遇到杜雷的正红旗人马,知道明军主力在顺德府巨鹿县附近,遂连夜赶来。在深夜里把卢象升的宣大军包围在巨鹿贾庄一带【1】。

天明时,清军完成了对卢象升部的包围。多尔衮以蒙古兵作为包围圈的第一层,以精锐的中营护军巴牙喇为第二层,剩余四旗骑兵在外围形成第三道包围圈。派孔有德、耿仲明的汉军炮兵架设火炮对明军大营进行轰击。

这时,岳托带西路军赶到,多尔衮让岳托带西路清军四旗和蒙古四旗移动到贾庄以东,监视明总监军的另一部分明军主力。虽然卢象升已经派兵部主事兼军中赞画杨廷麟去向高起潜求援,但高起潜探得清军的一路主力已经在前方等着自己,说什么也不敢冒险去救。

在天明时根据哨探传来的情报,卢象升判断出清军进攻主力在大营西侧,恰恰虎大威的山西镇兵在这一侧。

前面在《后金席卷辽东》一章里说过,明末两位军事家“俞龙戚虎”——俞大遒和戚继光。山西镇战车及军事思想多受戚继光影响,多为偏厢车,正厢车少,偏重于防守。明嘉靖年间,俞大遒曾在大同镇协助巡抚李文进抵御蒙古骑兵,大同镇和宣府镇深受俞大遒军事思想的影响,战车多为利于攻击的正厢车。正厢战车与骑兵、步兵配合作战能攻能守,但攻强于守。

杨国柱的宣府镇兵营在中军营北侧。卢象升以虎大威的山西镇兵为“正兵”,依靠偏厢战车结营抵住清军的冲击,以杨国柱的宣府镇兵为“奇兵”,从外侧对清军进行反击,奇正并用,打破清军的围攻。

天刚微明,清军推着楯车、轒辒车、壕桥车攻上来。在明军弓弩、炮火之下,清军一面以楯车掩护,用轒辒车运载成筐的土填壕,一面推着折叠壕桥车准备强行过壕沟。

壕桥车是跨壕沟用的,壕沟太宽,就使用折叠车。折叠壕桥车共有六个车轮,后面四个车轮大,前面两个车轮小,过壕沟时,将两个小前轮推入壕沟,趁着车头下降的惯性,后面士兵用叉杆推起车上折叠桥板,折叠桥板与车体靠中间转轴连接,不用时平放在车上,用时用叉杆推起,桥板以转轴为中心旋转180º,被推起再落下搭在壕沟的另一侧沟沿上,壕桥即架设完成。这些壕桥车是清军在密云军营里发现的,岳托副手杜度认为以后破州府、县镇用得上,因此一直随军用牲畜拉着走,平时还可以把一些军粮辎重放在车上,今天进攻明军大营派上了用场。

过了最外侧壕沟,清军依法炮制,过第二道壕沟,来到第三道壕沟前,靠近明军用战车首尾相连围成的车营,明军的弓弩箭矢、火铳铁砂更加密集。用土填壕的清军士兵均身着重甲,虽然他们有轒辒车顶棚遮护,但不时有从出口射进的箭支打在身上的铁甲上,发出“铮铮”的响声。

明军战车队官蓝廷芳指挥本车兄弟拼命向前放炮、放铳、放箭,阻止满人的进攻。打了一个时辰了,火药、箭支不断地从后边车上搬送过来,火铳也在不断地更换。打得时间长了,火铳枪管和炮管都打红了,必须轮流使用。

蓝廷芳所在车,是虎大威山西镇车营中“申”字小营里的“子”车。

山西镇车营由十三小营组成,每个小营又由十三辆战车组成。一辆战车上炮手、弓弩手、链枷手、长矛手、盾牌手、刀兵等为一小队,设一队官。小营十三辆车按十二地支排列,分为十二小队,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小队,小营中心的一车(小队)为中军,一名千总(相当于现在的营级)坐镇,指挥全小营战车。

十三小营为一大营,其中一小营为中军,一名守备(相当于现在的团级)坐镇指挥,一名守备佥事(副团级)在前面督冲锋士兵对冲阵敌人反击,其他十二小营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小营,这些小营呈弧形护住后面的明军大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