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陕西秦兵赴京勤王(4)78(1 / 2)

第四节卢象升赴京勤王

崇祯皇帝烦躁地坐在文华殿御案后,漫无目的地翻看着散乱叠放在面前的奏折。过墙子岭的满人已经到了通州,而过青山关的满人虽然在辽东副总兵丁志祥、窦浚部面前受挫,但他们迅速转向南边并也已到达通州,与早已入关的岳托右翼清军会合了。

九月初,京师戒严,在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奏请下,他下令征调辽东总兵祖大寿来北京保卫京师;宣宣大总督卢象升赴京勤王,令其麾下的总兵杨国柱、虎大威赶奔易州,作为左翼;调登莱总兵杨文岳、天津总兵刘复戎率军作为右翼;山东总兵刘泽清作为中路,遏制满人前进的步伐。为了统一指挥各路勤王之师,他免除杨嗣昌的兵部尚书之职(杨嗣昌仍以内阁首辅的名义掌管兵部),命卢象升为新任兵部尚书,并赐尚方宝剑,总督天下援军。

此时的卢象升正在服丧,其父于五月初一亡故,接连四次上疏向皇帝请假,回乡奔丧。在愈来愈严峻的边情下,崇祯皇帝都没有准许,却下旨“夺情【1】”,没多久又宣他赴京勤王。

在北京南涿州至定州的官道上,一支明军正在浩浩荡荡地开进着。这只队伍最前方是两杆蓝底红边、旗杆顶端木葫芦上带枪头的旗帜,旗上有“清道”二字,这是两面古代行军队列前的清道旗。在大队伍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几百米至千米甚至更远处,各有几十人至上百人不等、携带黄色小旗的骑兵。熟悉行伍规矩的人都知道,这些骑兵是哨探也就是侦察兵之类,遇有敌情,他们就会摇黄旗示警,提醒大队及早做准备。

这只队伍的清道旗后是前卫部队火器营,随后是两面门旗引领的十多面小推车上的引步鼓。这些引步鼓敲着整齐划一的鼓点引导着整个中军快速有序地行进着。引步鼓后是两面角旗护卫着的大方旗,再后面是两营中军护卫队,护卫队中间的许多令旗簇拥着一面高招旗,全军在高招旗指引下行进。高招旗下是骑着五明骥战马的总督卢象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凭着剿贼的功勋,又恰逢宣大总兵梁廷栋病故,崇祯九年九月卢象升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现在又被委任为兵部尚书总督各路援兵。接到皇帝的圣旨,深感意外的卢象升感激万岁爷的浩荡皇恩,内穿孝衣外罩盔甲,脚穿草鞋,率部赶往北京。他把宣大和山西镇军营的战车都带上了,他知道,与清军野战对阵全靠这些战车支撑。自从满人叩关、熊廷弼巡按辽东失败以后,在不断的惨败下,双方对垒胜负的天平就倒向了满清一方,所有关内外明军都惧怕与清军作战,士气低落到了极点。要提升军人作战的勇气,就要不断地以胜利来铺垫,积小胜为大胜,车阵是在华北平原上作战的唯一有效战术。

一路上,他心情忐忑,胡思乱想,原兵部尚书、现内阁首辅的杨嗣昌和援剿总监军高起潜也有丧事在身属于被“夺情”之列,三个不祥之身挂帅抗清,会不会对抗清大局有影响,怎么能够不辜负浩荡的皇恩呢?

“文臣死于谏,武将死于战”。卢象升对当前时局看得很明白,连年不断的天灾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暴民此起彼伏,明军疲于奔命到处救火,可恨的满鞑子不失时机地入关抢掠。朝廷国库空虚,已经难于应付,如果能与满清议和停战以获得喘息,腾出手来扑灭暴民的烈火,休养生息后再去对付满鞑子,不失为上策。但,议和或为了朝廷的面子称为“抚议【2】”,那是朝臣们的事,自己不管,作为武将保家卫国才是应尽的职责,不能任由满人恣意蹂躏百姓。

前几天,皇宫武英殿召对,在崇祯皇帝面前,作为宣大总督的卢象升还是表明态度:主战。这让崇祯欣喜异常,看着这个天启二年的进士,他竟然从府县文职任上凭剿贼战功一跃成为宣大总督,感恩上天赐给自己这么个顶梁柱,让自己无助的内心有所依托——必须给满鞑子一点颜色看看,否则即使能够抚议也不免要接受满人虚高的条款。

离京师之时,京营总提督曹化淳见卢象升带的随从护卫太少,便从蒙古骑兵组成的三千营【3】里挑了两千精锐让他带在身边,以防路上不测。刚出京城就听说东边有鞑子在到处抢掠,卢象升带着这两千京营兵往出事地赶,等到达温榆河边的孙堠渡口时,突然遇到一百多名清军骑兵。卢象升随即把京营兵分作两队,告诉他们:“这是鞑子的哨探,我们左右包抄宰了这帮玩意儿。”

一听真要与鞑子开战,还没等他下令,京营骑兵被吓得纷纷退却,他身边只剩下他的十几名亲兵。看到这个情况,卢象升就带着十多个亲兵向上百清军骑兵发起冲锋,护卫队队官梁瑁和老家仆顾显紧紧护在他身旁。跟着卢象升南征北战,老家仆顾显也锻炼出来了,他左手抓紧马缰绳右手舞刀,对冲上来的清兵丝毫不惧。卢象升一边冲一边对往后跑的京营兵大喊:“退避者死!大队人马马上就到。”

清军被突如其来的明军杀了个措手不及,纷纷闪避。看到总督大人身先士卒、勇猛作战,京营骑兵千总萨奇勒和其木格率领一些勇敢的兵丁也调转过来和卢象升会合。卢象升集合京营官兵向清军发起猛攻,清军侦察骑兵抵挡不住,向后败退。卢象升看到京营骑兵的战斗意志如此薄弱,根本就不能指望他们打硬仗,心想见好就收吧,一旦遇到大队清军后援,后果会不堪设想。追到上辛堡村娘娘庙附近,卢象升招招手,京营旗鼓官格日勒令手下鸣金收兵。他们一行回身向西,直奔昌平大营。

一路上,卢象升疑惑不已,按说京都三大营是明军精锐中的精锐,照这个样子,还有何处的明军堪与清军一战?他不知道,在明英宗时的土木堡之变中,明军京都三大营和其他部队的精锐损失殆尽,三千营、五军营、神机营是后来抽调各地精锐重新组织起来的。组建后经过训练的精锐前两年被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带到剿匪和抵御后金人的战场。现在的三千营是重新到蒙古草原招来的人,已经失掉了过去的军魂,徒有其表而已。

在卢象升走后,崇祯派太监往他昌平大营宣大援军的驻地送去赏银三万两、御马一百匹、太仆寺马一千匹、银铁鞭五百条。回来后的卢象升在马厩里看着御赐的千里雪、玉顶赤、燕色驹、五明骥、皎雪骢、流金骠等强劲、雄壮、轻捷的骏马,打心眼里喜欢。驰骋疆场的武将没有一个不爱马的,马是武将的双腿和战场厮杀的忠实伙伴。还有这些赏银,全军已经欠饷三个月了,虽然是杯水车薪,但大敌当前,将这些赏银分发下去,多少也能安抚一下兵士们躁动的心,激励一下士气。万分感动的卢象升,还命人用赏银为自己打制了一个酒杯,他特意从自己写过的诗词里,挑出描写边塞战争场景的《渔家傲》词二首,从里面各取两句“怪是重阳风雨恶,东篱把菊寒酸作”和“边风撼树惊魂掣,将军应取燕然勒【4】”刻在酒杯上面,以时时激励自己。

不过,在夜深人静之时,愁绪时常萦绕在他心头——京师三大营的精锐尚且如此,各州府那些卫所兵就不用指望了。虽然他与内监高起潜手底下有几万人马,但靠这点兵力去堵截已经入关的清军虎狼之兵确实有点单薄。天明,与中军赞画许德士商量后,他又给当今万岁爷上了一道折子,希望兵部能再从内地增调一些援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