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代征剿饷15(1 / 2)

两路收购新茶人马出发后的第二天,甘省肃州府、粤省广州府采买新茶之人分别到达汉口,赵心晓、刘家才前去沟通接洽。

赵心晓回来对黎禾说道:“肃州府那边新茶需求量较大,说是有多少收多少,但问题是他们没有现银,要用马匹抵付,一匹马换六十斤茶。”

“这个有点复杂,先放一放再说。”黎禾说。

赵心晓接着说道:“广州府这边比较务实,说先采购三千斤,要我们用船送到赣省南昌府,价格定为每斤四十一文,如果行,再扩大数量。”

“这个可以试一试。”黎禾说道,“心晓、家才你们带人到黄州府去收购四千斤,价格在三十二文内就行。方式呢,我觉得直接到茶庄或县里收购费时费力,也不见得便宜,是不是在黄州府找一家茶店,由他们代我们收购要好一些。”

赵心晓说:“找人代收省时省力,确实要比我们直接收购好,但价格三十二文恐怕打不住。”

黎禾说:“价格自然会升上去,三十六文够了吧。”

“三十六文我看差不多。”赵心晓说道,“我们明天坐船直接到黄州府找一家茶店。”

收购期限的最后几天,黎禾都在茶店全天打理,没在布店。第一个回来的是孙小卷这一路。孙小卷先是报告收购新茶情况,其次是建议找岳州府茶店代理收购新茶比较合适,最后是讲了无奈携带三人到茶店学徒之事。听罢,黎禾说道:“你们这一路做出了业绩,还带来了懂茶的学徒,弥补了伙计人手的不足,不错、不错!”

过了一会,涂山辉这一路也带货返回。他们虽价格在三十文内,但收购数量差三千斤,涂山辉解释道:“今年咸宁几县遭灾严重,新茶收成只有往年七成,我们尽了最大努力,把少收减到了最小。”

“不碍事,我们可以从黄州府收购的茶叶中补充。”黎禾说。

再过一会,黄州府大别茶店运来新茶四千斤。涂山辉说道:“黎总办深谋远虑,在下佩服!”

当即,黎禾吩咐,把六万斤新茶运到大同府开元茶店指定仓库,办理交割。晚上,算出了成本,刘家才报告道:“开元茶店这笔生意,每斤新茶各项成本加税赋为三十六文八十四分,每斤赚一文十六分,共赚六万九千六百文,折合银子六十九两六钱。”

黎禾“嗯”了一声,说道:“不早了,大家先回去休息,明天再商议下一步事情。”

孙小卷回到家,母亲又没在家,也不想弄吃的,倒头便睡。这个时候,孙嬷嬷来到李嬷嬷家,把杀好的鸡奉上。原来,自上次听黎禾讲的话后,孙嬷嬷开始对李嬷嬷套近乎,布店里吃午饭给李嬷嬷多加点肉,有时加个蛋,隔几天,到李嬷嬷家送只杀好的鸡。李嬷嬷不收,孙嬷嬷放下就走。

回到家,见孙小卷回来了,孙嬷嬷连忙上前嘘寒问暖。孙小卷睁开眼问道:“又跑哪里去了?”

孙嬷嬷就把这些时撮合孙小卷与李爱文成夫妻关系所做的事讲了一遍,孙小卷烦道:“我们两个当事人都不知晓,也没说愿意不愿意,你瞎忙什么呢!要是我们不愿意呢,你是不是瞎操心。”

孙嬷嬷说:“怎么是瞎操心了,如果你有了婚姻关系,以后是不是两人能够相互照应,互帮互助无私心。黎家主就是榜样,你要有样学样啊!再说,李爱文头脑灵活,写算是把好手,人长得清秀,年龄与你相仿,到哪去找。你说,你喜欢不喜欢人家李爱文?”

孙小卷不作声,扭头欲睡,孙嬷嬷把孙小卷身子板过来道:“你倒是说句话啊。”

孙小卷应付道:“只要别人愿意,我也不反对。”

孙嬷嬷又絮絮叨叨说了半天,直到孙小卷发出鼾声才停下。

次日到达茶店,孙小卷又晚来一步,孙小卷表示歉意道:“不好意思,没睡好。”

黎禾看了孙小卷一眼,然后对大家说道:“茶店下一步还得运转起来,银钱不能闲放着不动。开元茶店这边说还要夏茶,至少要五万斤,广州府那边也表示要夏茶一万斤左右。”

黎禾扫了大家一眼,接着说道:“我的想法是,近几天涂山辉、孙小卷、夏淑萍前去与开元茶店和广州府那边来人接洽,看能否签订夏茶购买契约,确定数量、单价。然后,你们三人一起到岳州府君山茶店、黄州府大别茶店,还有去咸宁找一家茶店,分别签署‘红契’,支付定金,做成夏茶的生意。”

涂山辉说:“我们这一段时间就按黎总办意见操办,争取再赚一笔。我有个建议,宜昌府几县的茶叶比较便宜,我们可以采买。往年,这个时候宜昌府的商船顺江而下,带来春茶,今年不知为何未见踪影。”

赵心晓接话说道:“今年二月以来,荆襄流民不断起事,现在事态扩大,听说起事流民曾短暂围困了一个县城。荆襄战乱波及到了宜昌府,因此,我们不可派人涉险去采买茶叶,送上门的可以。”

“原来是这个原因,可惜了便宜的茶叶。”涂山辉说道,“如果宜昌府几县的茶叶运不过来,市场上茶叶量会减少,价格会涨啊。黎总办,我们这次是不是要多采买一些,先屯起来呢?”

黎禾想了想,说道:“有道理,在签订的夏茶购买契约基础上,加购三成如何?”

涂山辉等人赞成加购三成。

这时,赵心晓说道:“还有个新情况,要跟家主和大家报告。昨天府衙送过来公文,从今年三月开始征收‘剿饷’,用于征剿流民造反。定的是六十税一,为商税的一半,因此,我们在计算成本收益时,要考虑这个因素。黎家主,那边我们里每月要征收五十四两三钱七分银子,还是由每里代为收缴。”

“我们里的事回去再说。”黎禾说。

回到布店,黎禾说道:“代为收缴‘剿饷’是个麻烦事,我记得去年知雨、家才去老里长家帮着收缴‘练饷’,遇到各甲之间扯了蛮长时间、耽误了期限的情况,结果,本里被府衙申斥。今年,大家看有什么好办法。”

赵心晓说:“府衙送过来的公文有问题,既然定了六十税一,各商户按规定计算上缴就行了,为何又定了个定额数。是按六十税一呢,还是按定额分摊,这不是明摆着要我们下面难办吗,各甲各户肯定是就低不就高啊。”

程知雨说:“既然官府明文规定六十税一,各商户理应照办。但是,从去年各商户情况看,按六十税一执行,将达不到每月征收五十四两三钱七分银子的定额,就是六十税一数小于定额数。我看还是按定额数分摊为好,简便易行。”

刘家才说:“去年的‘练饷’只有定额,分到各甲就可以了,今年加了个六十税一,商户会将定额分摊数与六十税一计算所得数比较,要求就低不就高,会扯不断线的,不见得行得通。”

赵心晓说:“关键是怎样把这两个内容揉到一起,合理分到各甲,然后各甲按我们确定的办法再分到各户。”

黎禾踌躇一会,说道:“府衙下发的公文自有它的道理,我们不要去纠结它是否有问题,而是要把这个粑粑做圆,完成收缴任务。依我看还是大家事大家办,先把府衙公文分送各甲阅览,告知各甲拟按定额平均分摊,如有意见及时回告。”

黎禾叫波儿、慧儿两人前去各甲办理。约一个时辰后,本里第九甲向甲首来找黎禾反映问题。向甲首有点激动地说道:“如按定额分摊,我甲每月应缴‘剿饷’五两四钱三分七厘银子,但按官府规定的六十税一算,只缴四两六钱左右,那我们当然认缴四两六钱,你说是不是,而且也好派到各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