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1 / 2)

中秋时节,一年的时日已过去了四分之三,过了中秋,由“秋收”进入“冬藏”。

照例在中秋这一日,远离家乡故土的人都会匆匆赶回家中,同亲人一起团聚拜月神;一起在桂花树下赏月品尝月饼;一起围坐桌边话家常谈秋收谈生活。

每家每户在这一日必是大人高兴且忙碌着、孩子们三五成群吵吵闹闹疯玩着,好像从不知疾苦,从不知疲倦的那么玩着,你追我赶,嬉笑着欢喜着。

到了吃饭的时候,一桌丰富的菜肴等着入孩子们的口,他们或用筷子,或用脏乎乎的双手将那美味塞进嘴里,又赶忙跑出去找同伴,任凭大人如何喊叫,也听不见,似乎全身心都被那点欢快占去了。

于是一个中秋节给孩子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就只有吃与玩了,而于那些无法与家人团聚、独自在他乡的人,这节日仿佛将人的思念放大,让孤独变的更孤独、让忧伤变的更忧伤。

八月十五这日吃过早饭,水玉兰就和秋月就开始在灶房里忙里忙外为中秋所需做准备了,煮腊肉,炸麻食子,蒸包谷馍,炖鸡......

秋月一面管着灶膛里的柴火,一面又去面盆里抓面团捏麻食子(一种油炸面食小吃),常常由于添加柴火时手上沾了灰土,又懒于洗手,所以捏出来的麻食子看起来脏兮兮的。

她总是趁着水玉兰不注意,把手里灰不溜秋的东西悄悄丢入油锅里,又迅速捏下一个,她一面嘴里“嘿嘿”的笑着,一面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的瞄水玉兰。

小孩子玩乐的心思总是无处不在的,尤其是在自己亲近的人面前,就会放下心里所有的防备同戒心,全身心的放松了。

于是那个最原始的自己就跳出来了,露了真心,露了一切关于那个真实的自我,自由自在的嬉笑怒骂着做自己欢喜的全部事务。

“我晓得你在瞅我,我也晓得你没有洗手就抓面,哪个人捏的麻食子哪个人吃,反正月亮不吃你这个,我也不吃的,不干净的东西吃了要肚子痛。”水玉兰装出一副生了气的神气把头侧向另一边仰起脸不去看秋月,心中却在暗暗笑着:逗一逗你,看你怎么样?

“哎呀,我已经放进去好几个了,若是吃不得,那这不是白白浪费了这些面粉吗?我只是想多做一些事情而已。”

秋月把手中的面团放在灶台上,怏怏不乐地走到灶台前面坐在板凳上烧火去了。

“这是怎么了?”这时刘宗云从菜地里摘菜回来了,进屋便看见秋月垂头坐在凳子上很不快乐的神情。

水玉兰看着刘宗云眼睛扫了一眼灶台前的小女娃笑笑不说话,依旧做着手里的活。那意思分明是说你去问你的孙女。

“秋月,你是怎么的?不高兴了?”刘宗云把一张爬满皱纹的黑脸微笑着凑到外孙女的眼前问。

“外爷,外婆说我捏的麻食子吃了要肚子痛,不能吃的。”秋月依旧低着头,委屈地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