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四大战役(漠北之战)(1 / 1)

在前面几次战役胜利的基础上,汉武帝于公元前119年,下达了跨过沙漠北上向匈奴发起总攻的命令。史称“漠北之战”。这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也是匈奴帝国与汉帝国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大决战。自此之后,两国主从之势完全易位。

前面说到卫青消灭匈奴右贤王、霍去病指挥两次河西之战获胜后,汉王朝在河西地区设置了武威(今甘肃民勤地区)、张掖(今甘肃张掖以北)、酒泉(今甘肃酒泉)、敦煌(今甘肃敦煌西)四郡,历史上称为“河西四郡”。这样,长期被匈奴做为从西方进袭中原的战争策源地的河西地区便逐渐变成了稳定发展的农业生产地区。匈奴有要夺回河套地区的迫切愿望,而汉武帝考虑到汉军经过以往多次实战的锻炼,已经积累了使用大规模的骑兵集团远途奔袭的作战经验,也想要在消灭匈奴的右部势力,解除来自西方的威胁之后,继续彻底消灭匈奴,向匈奴单于本部和东北部左贤王的势力发动进攻。

为备此战,汉武帝于公元前119年,下诏实行币制改革,又令“初算缗(mín)钱”,实行盐铁专卖,以筹集战争所需要的大量物力和财力。同时,与诸将商议对匈奴的作战方针,确定了一个集中兵力、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的作战方针。汉武帝调集14万骑兵,随军战马14万匹,步兵及转运夫10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统帅,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发,这是汉帝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即使放在整个中国数千年历史的维度中来看,这也是十分罕见的军事行动。

匈奴闻讯,转移辎重,部署精兵于大漠北缘,迎击汉军。汉武帝原拟以霍去病部由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北进,闻单于东去,乃改令其出代(今蔚县东北),命卫青部出定襄。

卫青率前将军李广、校尉公孙敖、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等出塞后,得知单于并未东去,遂自领精兵疾进,令李广、赵食其从东路迂回策应。卫青行千余里,穿过大漠,与早已布阵的单于本部接战,卫青先以武刚车(兵车)环绕为营,稳住阵脚,随即遣5000骑出战。至日暮,大风骤起,沙石扑面,卫青乘势指挥骑兵从两翼包围单于。

单于见汉朝军队很多,兵强马壮,自料必败,率精骑数百,突围向西北逃走,匈奴军溃散。卫青急派轻骑追击,自率主力跟进。直至颜山(今外蒙古杭爱山南面的一支)赵信城,歼敌一万九千人,烧其积粟还师。李广、赵食其因迷失道路,未能与卫青会师漠北。

霍去病率校尉李敢等出塞后,同右北平郡(治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路博德部会师,在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的过程中,霍去病携带少量的辎重粮草,跨过大漠,活捉匈奴大臣章渠,诛杀北车耆王,缴获敌人的军旗战鼓。又越过难侯山,渡过弓卢水,抓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

此次远征,霍去病所率部队以一万的损失数量,前后一共斩获胡虏70443人,至此,匈奴左、右贤王两只臂膀被彻底斩断,只剩下匈奴单于孤悬漠北。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以祭天,禅姑衍山以祭地,登临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此地有伊沃尔加城、李陵坚昆国、卫律丁灵国)而还。此战之后,左贤王损失很大,同时失去了对原东胡遗族乌桓部落的控制,汉朝得以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

经此一战,匈奴单于远遁,漠南无王庭,匈奴势力大范围退缩。此后,双方暂时休战,经过这次大决战,匈奴帝国雄霸东亚百余年的态势开始改变,汉帝国成为了这一大片土地的霸主,包括匈奴帝国在内的东西南北所有邻国,都只能仰其鼻息而活。

从此之后,汉帝国打通了到塔里木盆地及中亚的商路,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归属于汉朝。在从中原到中亚的丝绸之路上,西汉的外交使节和商人往来不断,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中西交流的一座桥梁。

而匈奴由于失去了南部的大量肥沃草原,匈奴部落被迫北迁至贫瘠而寒冷的北部戈壁沙漠和西伯利亚地区,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匈奴帝国在此战后再也没有恢复到往日的强大。大部分帝国权贵不再思考如何恢复匈奴帝国的荣光,如何南侵汉朝,而是想方设法地捞取自己的个人利益,想方设法在汉帝国的威压凌迫下生存。所以,因为利益,匈奴内部的分裂开始出现,并最终灭族灭国。

不过,客观来说,这次漠北决战,汉帝国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但损失也是十分巨大,尤其是精锐骑兵几乎损失殆尽。后面汉武帝几次出击匈奴,想要彻底消灭匈奴这个曾经的霸主,都只能以步兵作为主力。这样,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自然再也无法取得前面那样的胜绩。一直到公元前87年,与匈奴征战40多年,一直期望彻底灭掉匈奴的汉武帝,无奈离开了人世,匈奴仍然顽固的横亘在汉帝国北部,作为东亚地区二号势力存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