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青海羌人(1 / 1)

汉武帝发动四大战役,消灭了匈奴的有生力量之后,汉帝国和匈奴帝国,两败俱伤。但总的来说,因为汉帝国幅员辽阔、人口基数远远大于匈奴帝国,所以恢复起来,速度要比匈奴快得多。

在汉帝国埋头恢复国力无暇大规模出击匈奴的时候,匈奴内部开始了战略调整。

公元前114年,伊稚斜单于病故,其子乌维继位,是为匈奴第六位单于。他上位后,匈奴帝国战略重心开始向右倾,即是向西域方向经营。公元前111年,青海羌人起兵反汉,联络匈奴,乌维迅速响应,兵进五原郡,杀死汉太守,此后不断出兵拦截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

在此,我们介绍一下青海羌人。

羌族是青藏文明板块中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他们以部落为单位,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汉武帝之前,主要分布于今天的西藏北部、青海以及甘肃西南部分地区。由于受生产、生活环境影响,羌族人天性勇敢、体格强壮,并且喜好战争,甚至以病死为耻,以战死为荣。

羌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据说灭西周的戎,就是羌人的前身。在春秋晚期,一个名爰剑的羌人,在一次和秦军的战斗中,被俘虏,成了秦厉公的奴隶。爰剑不甘做奴隶,后来找机会逃亡,并躲过秦军的追捕,和一个鼻子被割掉的女人结为夫妻,相伴来到了河湟地区。爰剑做奴隶时,学会了农耕技术和蓄养家畜,于是,他改变族人传统的射猎生活,让族人也过上了中原人的生活。生活方式的改变让爰剑所在族群逐渐强大起来,爰剑也由此成为这支羌人的首领。

及至战国时期,秦国实力越来越强,对羌人的威胁越来越大。爰剑的子孙对未来部族的发展走向产生了分歧,一部分在其孙子卬的带领下西迁到更远的地方,一部分在其曾孙忍和舞的带领下继续留在河湟地区。忍和舞按照风俗,以后母为妻,生子众多,忍生九子,舞生十七子,兄弟二人的子孙后代以父名母姓为种号,各自创立种名,等十二世后,各种之间又相互通婚,于是,羌人的众多种名纷纷诞生,若研种、氂牛种、白马种、参狼种、先零种、牢姐种、烧当种、彡姐种等次第出现。

羌人“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他们“性坚刚勇猛”,“果于触突,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即使是“妇人产子,亦不避风雪”,他们是一群性格刚烈和顽强,但也懂得变通的人。当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崛起后,羌人各种的首领臣服于秦国,还曾跟随秦国太子(后来的秦惠王)到洛邑朝见周显王。当秦始皇集中兵力向中原进发,统一六国,停止向西扩张时,羌人又趁机扩张自己的势力。当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派蒙恬西逐羌人,北却匈奴,修建长城后,羌人又远离了秦朝的边界。及至秦末汉初,羌人复归故地,又臣服于匈奴冒顿单于。

总之,先秦时代的羌人和中原王朝频繁互动,既见证又参与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以后的历史中,羌人亦将如此。

第一个和西汉发生关系的羌人首领是若研种留何。留何在汉景帝时期脱离匈奴统治,主动归附西汉,请求守卫陇西郡,汉景帝欣然同意,并把留何的部众安置到狄道、安故、临洮等诸县,使与汉人杂居。

汉景帝死后,汉武帝即位。汉武帝征讨四方,开疆拓土,和匈奴人战争不断。汉武帝为切断匈奴右臂,派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设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这正是前面讲的四大战役中的第三战:河西之战。

汉帝国取得河西之战的胜利后,在河西走廊设郡县,侵占了羌人生活的土地,激起了羌人对西汉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抗。公元前111年,先零羌和牢姐种结盟,联合匈奴人,起兵十几万进攻令居、安故,围攻枹罕,汉武帝当即派兵十万讨伐羌人。羌人不敌汉军,被迫离开河湟地区,西迁到青海湖。

汉武帝通过此战意识到羌人的实力不可小觑,于是增设护羌校尉以专治羌人问题,又把大量汉人迁徙到河西四郡,以开发这片地区。

但是,汉帝国对羌人的这些政策并没有取得如愿的效果,后来西汉末年、终东汉一朝一百多年,羌人多次叛乱,动摇了汉帝国的根本。从某种意义来说,汉帝国后来的灭亡,羌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是后话,此处略过不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