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四大战役(河南之战)(1 / 1)

马邑之围前,汉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完全破裂,基本上是汉靠和亲和赠送贡品维系勉强的关系,和匈奴经常派兵南下掠夺相伴。

据记载,前200年刘邦被白登之围后,前198年冬,汉使人至匈奴和亲。前197年9月汉代相陈豨投匈奴而自立为代王,刘邦攻之。前195年3月,燕王卢绾亡入匈奴,被封为东胡卢王。前192年,汉以宗室女饰为公主,嫁匈奴。前182年,匈奴入狄道,攻阿阳。前181年12月,匈奴又至狄道,略二千余人。前177年5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略上郡。前174年春,冒顿致书汉文帝,约和。然后,冒顿死,老上(稽粥)即“单于”位。汉文帝遣宗室女为公主至匈奴和。前169年,匈奴略狄道。前166年冬,匈奴入汉朝那、彭阳,侯骑至甘泉宫,月余乃退。前162年,匈奴连年扰汉边,云中、辽东最甚。汉文帝致书单于,匈奴亦使人报聘,又和亲。前158年冬,匈奴入上郡、云中、月余始退。前156年4月,汉与匈奴和亲。前155年秋,汉与匈奴和亲。前154年正月,汉七王与匈奴结兵造反,未遂。前152年,汉公主嫁匈奴。匈奴与汉通市。前148年2月,匈奴兵迫燕地。前144年6月,匈奴兵至雁门,入上郡,取汉苑马。前142年3月,匈奴兵至雁门。

从上面流水账式的罗列可以看出,这几十年,匈奴处于绝对上风,虽然无法彻底灭掉汉帝国,但却是想和就和,想战就战。汉帝国处于绝对的下风,对于匈奴的侵掠,只能被动防护,不至于被灭国,但也无法反攻匈奴,只能守。为了让匈奴尽可能的少侵略中原,常常用和亲的方式来想当然地拉拢与匈奴之间的关系。

公元前133年的马邑之围彻底激怒了军臣单于,汉帝国与匈奴帝国之间不再是以前那种小打小闹、和平作为主基调的邻里关系。

只是,恐怕匈奴帝国内,没有谁能料到,军臣单于的泄愤之举,完全落入到汉武帝的谋划之中。

那时,匈奴帝国控制土壤肥沃、水草丰盛的河套平原已近80年。汉武帝将反击匈奴的第一步战略目标确定为:夺取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位于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是夹在贺兰山、阴山和鄂尔多斯高原之间的一块平原,黄河“几”字形上面的那一横,贯穿了整个平原,历来都是邻近地区农业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共同向往的沃土。更重要的是,河套平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里距离汉帝国国都长安不足千里,匈奴的骑兵只需急驰数日便可到达,因此,屏蔽长安的北地、上郡等地一直都是汉匈交战的前线,长安也一直处在匈奴铁骑的威胁之下。对于汉帝国来说,匈奴占据河套平原,就如一把锋利的尖刀插在背后,它所构成的威胁,远比匈奴对汉帝国边境接连不断的袭扰来得严重。

公元前130年,匈奴兴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第二年冬,匈奴骑兵袭扰上谷、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第三年,匈奴又分兵三路,突破长城关塞。第四年,匈奴左贤王部继续进犯上谷、渔阳。对于匈奴来说,这些是常规性的侵掠动作。近年来因为马邑之围的仇恨,这种侵掠频率有所加强,侵掠的兵力也比以往多了一些。

汉武帝在派出卫青、韩安国、李息等将军抵抗匈奴从左翼入犯的同时,积极筹谋对匈奴中部地区防守薄弱的河套平原主动进攻事宜。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命韩安国向东移驻右北平(今辽宁凌源西南),以阻挡匈奴向东方深入,同时决定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的作战方针,令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急速出兵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突袭匈奴防守薄弱的河南地。

卫青、李息率部出塞后,从云中向西大迂回。他们先沿黄河北岸西进,在秦长城的掩蔽之下迅速推进至高阀塞(今内蒙古杭锦后旗黄河西北),切断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楼烦二王与匈奴腹地的联系。然后南下,完成对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迂回包抄,突然掩袭白羊王和楼烦王。

白羊、楼烦二王不是匈奴单于的亲信,他们所统率的也主要不是征战疆场的兵士,而是安居乐业的后方牧民,自从匈奴在秦末控制河套平原80多年来,这里长期处于和平环境,防务相对薄弱。所以,当卫青大部队突袭而来时,其溃败就成了理所当然之事。

是役,汉军歼敌近万人,夺得牛羊百余万头,收复了河南地全部土地,穿行千余里到达陇西,“全甲兵而还”。

河南之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并不多,规模也不大,但却是汉匈战争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首先,这是汉帝国第一次主动出击的战略部署。当匈奴军逞威于汉帝国东北边境时,汉武帝不为局部失利所牵制,毅然采取避实就虚的战略,奇袭防御空虚的河南地,从而牢牢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其次,此次取胜,还得益于远程奔袭和大迂回战术使用的成功。卫青、李息率领精锐骑兵,敢于孤军深入,大胆地从匈奴白羊、楼烦二王与右贤王辖区中间的缝隙中穿过,行军千余里,切断了白羊、楼烦与匈奴腹地的联系,然后迂回包抄,直达陇西,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最关键的是,汉帝国收复河南地,使得其北部边防线更往北推移至黄河沿岸,为长安增添一道屏障,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匈奴对关中地区的直接威胁,这不仅大大有利于京都地区的繁荣与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汉帝国在全国统治的加强。战后,汉武帝下令在河南地设置五原郡(今内蒙古包头西)与朔方郡(治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中大夫主父偃上书,“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筑城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汉武帝便停止正在进行的通西南的筑路工程,“兴十余万人筑卫朔方(城)”,又招募内陆居民10万至朔方实边,修缮秦代旧长城及沿河要塞,把河南地建成一个可以向东、西、北三面出击匈奴的军事基地。

昔日匈奴刺向汉朝后背的利刃,迅速变化成汉军指向匈奴前胸的长戟。

匈奴遭此重创,七十多岁的军臣单于撒手西去。我们不知道他的去世,与河南之战的结果有无必然联系。但,他去世后,匈奴陷入短暂的单于争夺之中,军臣单于的儿子于单被迫投降汉帝国,对汉匈两帝国之间的国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返回